-
公开(公告)号:CN115717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1336077.7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耐蚀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能够获得高强高耐蚀的Al‑Mg‑Si合金,相较于目前的AA6013合金,其能够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蚀性能上均得到显著提高;该方法包括:S1、确定成分数据;S2、铸造得到Al‑Mg‑Si合金锭;S3、均匀化处理:采用两步均匀化工艺对S2得到的Al‑Mg‑Si合金锭进行处理,以提高初生Mg2Si溶解度,改善材料塑性;S4、热挤压;S5、固溶处理;S6、时效处理。合金性能同时满足:屈服强度≥370MPa,抗拉强度≥400MPa,断后伸长率≥13%,(56)对比文件CN 113403509 A,2021.09.17CN 110066932 A,2019.07.30CN 110951982 A,2020.04.03JP H10219381 A,1998.08.18JP 2000169927 A,2000.06.20JP 2007177308 A,2007.07.12CN 103484736 A,2014.01.01CN 109371266 A,2019.02.22CN 111334690 A,2020.06.26CN 114592147 A,2022.06.07JP 2008223108 A,2008.09.25杨宁源.Fe含量对Al-1.04wt.%Mg-0.64wt.%Si-0.23wt.%Cu合金析出相、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艺》.2020,第29卷(第3期),64-74.张欣欣.铝镁硅合金的晶界腐蚀机理及其耐蚀晶界工程工艺《.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9,58.
-
公开(公告)号:CN114410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03204.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1/18 , C21D9/02 , C22C38/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1D1/58 , B61F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超高强中碳弹簧钢和热处理工艺及高速列车转向架弹簧,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0.48%~0.56%C、1.40%~1.80%Si、0.50%~0.90%Mn、1.00%~1.40%Cr、0.10%~0.30%V、0.01%~0.03%Nb、0.10%~0.50%Ni、0.10%~0.50%Mo、P≤0.010%、S≤0.010%,其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中碳弹簧钢碳含量较低,有利于降低表面脱碳层厚度,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合金元素镍含量较低,具有显著成本优势;合金元素铌含量较低,有利于材料的连铸;通过常规生产方法,配合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可获得超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满足下一代高速列车转向架用弹簧钢的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095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54142.9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06 , B22D11/1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采用动量布流的金属薄带连铸方法,包括步骤:调整布流装置的位置,启动双辊薄带连铸设备;熔融金属经过布流装置后形成具有初始动量的均匀片状熔融金属流;片状熔融金属流以50‑100℃的过热度和0.5‑2m/s的初速度进入熔池内,布流装置与熔池间隔设置;在熔融金属初速度的作用下,在熔池内形成与两个冷却辊面相邻且具有动量搅拌作用的涡流;随着两个冷却辊的转动,在涡流动量搅拌的作用下完成熔融金属的凝固。本申请充分利用熔融金属的动能,在熔池内形成与冷却辊辊面相邻且具有动量搅拌作用的涡流,可以在过热度高达50‑100℃时制备出等轴晶,而且还能够提高等轴晶比例至100%,从而能够细化晶粒、改善偏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290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357896.9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锆合金的多轧程多道次变形制度设计方法,包括:采集轧制过程中轧件的工艺参数;获取轧件在退火状态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并根据力学性能参数中的真实应变和变形抗力的变化关系进行变形抗力模型回归,得到变形抗力模型;基于Roberts轧制力模型对轧件的摩擦系数进行反求,并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摩擦系数进行非线性模型回归;根据目标函数和智能算法对变形抗力模型进行优化;建立轧制过程比例凸度恒定目标函数;采用罚函数法建立考虑轧制力约束、压下率约束和轧制力矩约束的变形制度约束条件;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兼顾板形良好的冷轧锆合金变形制度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2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10554.X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与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再结晶温度的快速准确测试装置与方法。装置由加载机构、气氛保护加热炉、样品台和数据采集计算机组成。测试方法是通过采集三点弯曲试样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的载荷-温度变化,进而确定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本发明只需要一块试样,通过1~2h就能够完成以前长达1~2天、大量试样的研究工作,具有制样数量少,设备操作方便,确定再结晶温度快捷,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采用载荷-温度曲线自动实时获取,减少了硬度测试法、金相测试法等需要人为测试,大大降低了误差和人为干扰,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5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10686.1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10M167/00 , B21C9/02 , C10N40/24 , C10N30/06 , C10N3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润滑剂领域,涉及一种锆合金热挤压润滑和热防护用材料及制备和应用方法。润滑和热防护用材料由基础粉末、有机硅树脂和无水乙醇组成,其中有机硅树脂、无水乙醇和基础粉末的配比为1:3:6,基础粉末的组成为:40%~50%的低软化点玻璃粉;5%~10%的Al2O3粉末;5%~10%的滑石粉;5%~10%的云母粉;10%~15%的MoS2粉;10%~15%的石墨粉。本发明可有效减小锆合金热挤压时的摩擦系数,且涂覆于锆合金坯料上时不易脱落,同时在加热、保温与挤压过程中为锆合金提供良好的热防护效果、有效减少合金与周围气氛的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629832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800876.8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10M125/28 , C10M125/26 , C10M125/18 , C10N20/02 , C10N4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润滑剂领域,涉及一种钛合金和锆合金的热挤压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润滑剂粉末和水玻璃组成,水玻璃和混合润滑剂粉末的配比为1:2~1:3,润滑剂粉末的组成为:60~80%的低软化点玻璃粉;10~30%的SiO2粉末;10%~30%NaCl粉末;水玻璃浓度为1.0~1.1mol/L。本发明优点是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小。润滑效果和热障效果良好,易于清理。由于NaCl具有水溶性,将附着有润滑剂的挤压制品浸入水中,润滑剂中的NaCl溶于水,形成多孔结构,易于从制品表面剥离,且无酸洗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734468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45004.8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F1/0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7000系铝合金挤压制品组织均匀性的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坯料预处理、(2)热挤压、(3)回复处理和(4)固溶时效四个阶段。通过预处理控制坯料中析出相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状况,从而抑制热挤压时的动态再结晶,同时也为固溶时的再结晶提供有效形核位置;热挤压后再进行回复处理,促进析出相继续析出以阻碍固溶时的晶粒长大,减少位错密度,释放合金内部的形变储能,以降低制品在后续热处理的再结晶驱动力;然后进行常规固溶时效处理。本发明技术简单易行,无需在现有挤压机或热处理设备上增加任何辅助设备;可有效改善7000系铝合金挤压制品长度方向和横断面上组织不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5262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199428.9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高硅电工钢带材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充分利用定向凝固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的塑性加工性能较普通等轴多晶合金明显提高这一特性的基础上,在柱状晶高硅电工钢板坯两侧包覆一层塑性变形性能优异的纯铁,减轻或避免高硅电工钢中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的边裂问题,最终实现高硅电工钢带材的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该方法制备高硅电工钢带材与现有工艺相比工艺简单,流程短,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46470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6252.4
申请日:2013-09-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属于金属薄板的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装置,具有一对倾斜布置、内部水冷、反向旋转的铸轧辊,下铸轧辊一侧设置熔融金属布流装置。采用上述装置进行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时,由布流装置将熔融金属均匀平铺在下铸轧辊辊面上,随后熔融金属在上下铸轧辊之间形成熔池、进而完成熔融金属的凝固与轧制,实现金属薄板的近终形成形。本发明提出的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技术,可以扩大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的应用范围,提高金属薄板的近终形成形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