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417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910719267.9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形执行机构群体协调调节方法,步骤如下:一、基于板形辊检测到的待消除板形偏差和板形执行机构消除的板形偏差建立评价函数J;二、根据板形执行机构调节上、下极限确定约束条件;三、根据双边浪、中浪、单边浪以及边部减薄板形缺陷,设计板形目标曲线系数;四、构造实际板形状况判别因子;五、建立板形执行机构群体协调调节机制;六、计算板形执行机构群体协调调节量;七、建立Topkis‑Veinott和遗传算法协同优化的协调算法;八、输出板形执行机构群体协调调节量。采用本发明的执行机构群体协调调节方法,各测量段带钢板形偏差均显著减小,改善了带钢的板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554143.1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深度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钻孔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钻孔切除部分与工件基体分离,导致孔表面处的作用力释放,引起测量位置PN的应变;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在孔的表面施加原作用力,即切除部分与工件基体间的作用力,与钻孔应力释放过程是可逆的,据此采用Cerruti力学问题的解,建立钻孔位置残余应力与测量位置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根据测量的应变值求解钻孔位置残余应力。本发明根据Cerruti力学问题的解,通过钻孔位置残余应力与测量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求解残余应力,计算量小,计算过程简单,通用性强,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21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470869.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L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求解残余应力状态下薄板工件通孔周围任意点P的应力状态,得到应变花三个应变片位置的应力计算公式;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求解应变花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和原始应变得到测量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测量参数计算应变传递矩阵,并通过测量应变计算二维残余应力值。本发明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和应力应变关系,给出残余应力测量计算的解析公式,力学理论基础严谨,计算原理误差小,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4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92762.5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B19/416 ,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迹模式的拐角平滑过渡方法,属于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三角函数,构造一种仅包含三个低谐波分量的轨迹模式;初始化参数;在坐标轴上分别建立关于边界限制的等式约束条件、关于运动轮廓限制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和关于轮廓误差限制的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计算轨迹参数并代入轨迹模式中得到轴运动轨迹;调整轴运动轨迹,将轴运动轨迹合成得到拐角过渡曲线。本发明利用轨迹模式,同时完成拐角过渡曲线构造和轴速度规划,有效地提高平滑处理的效率,避免机械结构共振;轴运动轨迹光滑且仅包含三个低频分量,能够显著地降低驱动力/力矩中所包含的高频分量,避免对系统振动模态的激励,实现高速高质量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89729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87497.1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B19/4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加加速度光滑的拐角过渡平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复合三角函数速度规划方法;前瞻初始化;构造拐角过渡曲线,分别在坐标轴上计算在轴速度限制、拐角段长限制、轮廓误差限制、最大进给速度限制、最大轴加加速度限制下的轴运动学轨迹,将两个坐标轴上的轴运动学轨迹合成得到拐角过渡曲线;反向扫描,从最后一条小线段开始依次向前对所有插补线段进行复合三角函数速度规划。本发明利用复合三角函数速度规划方法,在一步之内,同时完成拐角过渡曲线构造和单轴速度规划,显著地降低运动轨迹控制所耗费的处理时间,实现光滑的轴速度、轴加速度和轴加加速度控制,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744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061558.3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纤维推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压电微位移输出单元、手动调节微动平台、L型连接块Ⅰ、L型连接块Ⅱ、底座;所述L型连接块Ⅱ、L型连接块Ⅰ、手动调节微动平台依次布置于底座上,且L型连接块Ⅱ的工作面上布置有纤维玻片;所述压电微位移单元通过螺钉与手动调节微动平台的调节螺纹面固定,且压电微位移单元采用叠层压电陶瓷为作动元件,通过顶针对准L型连接块Ⅱ的工作面用于推出纤维。本发明采用压电微位移输出机构,在输出方向上提供适合推力、较大行程、微米级精度的运动,输出高精度位移作动,及时反馈采集界面结合力情况,从而实现单根纤维的高效推出以及纤维推出过程中界面结合力的精准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21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469900.3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L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预应力施加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垂直交叉布置于工作台上的两个直线滑动模组;所述直线滑动模组包括直线导轨、与直线导轨相适配的两个导轨滑块、安装于两个导轨滑块上的连接底板,连接底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电动平台、固定平台,通过电动平台、固定平台上的试样夹具实现十字试样相对两端的固定,进而通过电动平台拉动试样一端,产生拉伸载荷,通过试样中心部位的应变花实时监控试样的二维应力状态,得到二维应力已知的标定试样。本发明能够快速便捷地对试样施加二维拉伸载荷,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试样标定,且两个方向上的运动相互独立,构成机械式二维运动解耦组件,以解决通孔法测量薄板零件残余应力精度的标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21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70869.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L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求解残余应力状态下薄板工件通孔周围任意点P的应力状态,得到应变花三个应变片位置的应力计算公式;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求解应变花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和原始应变得到测量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测量参数计算应变传递矩阵,并通过测量应变计算二维残余应力值。本发明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和应力应变关系,给出残余应力测量计算的解析公式,力学理论基础严谨,计算原理误差小,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63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54143.1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深度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钻孔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钻孔切除部分与工件基体分离,导致孔表面处的作用力释放,引起测量位置PN的应变;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在孔的表面施加原作用力,即切除部分与工件基体间的作用力,与钻孔应力释放过程是可逆的,据此采用Cerruti力学问题的解,建立钻孔位置残余应力与测量位置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根据测量的应变值求解钻孔位置残余应力。本发明根据Cerruti力学问题的解,通过钻孔位置残余应力与测量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求解残余应力,计算量小,计算过程简单,通用性强,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434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54142.7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逐层钻孔—应变花技术的残余应力测量钻孔装置,包括:所述样品台通过双向运动组件水平设置于内锥面安装座下方的工作台上,通过双向运动组件实现样品台的前后左右运动调整;所述内锥面安装座上设置有快速压紧块,通过快速压紧块实现显微放大对中组件、钻孔组件在内锥面安装座上的装卸更换;通过钻孔自动进给组件实现安装在内锥面安装座上钻孔组件的高精度运动控制,保证钻孔精度。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测量高效等特点,通过圆锥面配合自动对中的特性和高精度移动平台有效保证钻孔位置的对中精度和钻孔深度的控制精度,大大提高残余应力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