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9715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110445181.5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速度环的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电流环和电机作为广义对象,首先采集出转速和电流等信息,用一个自适应线性时延神经网络对电机进行离线参数辨识,然后将离线学习得到的权值作为在线学习的初值,最后对系统进行在线参数辨识,根据辨识的参数计算出电机的负载转矩;根据得到的参数值和负载扰动值,设计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律,并根据被控对象与辨识模型之间的误差在线调整网络的权值,进而在线整定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器的参数,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从而可以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改善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01006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396091.4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环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转速及转子角位置,以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环PI控制器得出d轴电压;建立预测模型,将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和q轴电流环合并为单控制环结构并采用MPC控制形成单环MPC控制器,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考虑进预测模型中并对反馈控制量进行优化,形成单环MPC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器得出q轴电压;根据d轴电压和q轴电压计算三相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实现电机控制。本发明通过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嵌入到预测模型中,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速度环带宽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497156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45181.5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速度环的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电流环和电机作为广义对象,首先采集出转速和电流等信息,用一个自适应线性时延神经网络对电机进行离线参数辨识,然后将离线学习得到的权值作为在线学习的初值,最后对系统进行在线参数辨识,根据辨识的参数计算出电机的负载转矩;根据得到的参数值和负载扰动值,设计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律,并根据被控对象与辨识模型之间的误差在线调整网络的权值,进而在线整定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器的参数,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从而可以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改善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0100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96091.4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环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转速及转子角位置,以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环PI控制器得出d轴电压;建立预测模型,将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和q轴电流环合并为单控制环结构并采用MPC控制形成单环MPC控制器,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考虑进预测模型中并对反馈控制量进行优化,形成单环MPC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器得出q轴电压;根据d轴电压和q轴电压计算三相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实现电机控制。本发明通过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嵌入到预测模型中,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速度环带宽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340150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365048.8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P21/05
Abstract: 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器的高精度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转速脉动抑制方法,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高精度控制,该方法首先采集得到稳态速度波动信息,通过快速傅里叶分析得到给各个速度下的首要频率波动分量和次要频率波动分量,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给定速度与两个频率波动分量的对应数据表格,在此基础上将电流环和电机作为广义对象在速度环设置重复控制器抑制稳态波动,为保证系统动态输出性能,结合PI控制器得到复合控制器输出。该方法实现简单,参数调节较少,可以有效地减小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稳态波动,从而达到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稳态精度的目的,满足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领域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0150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65048.8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P21/05
Abstract: 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器的高精度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转速脉动抑制方法,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高精度控制,该方法首先采集得到稳态速度波动信息,通过快速傅里叶分析得到给各个速度下的首要频率波动分量和次要频率波动分量,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给定速度与两个频率波动分量的对应数据表格,在此基础上将电流环和电机作为广义对象在速度环设置重复控制器抑制稳态波动,为保证系统动态输出性能,结合PI控制器得到复合控制器输出。该方法实现简单,参数调节较少,可以有效地减小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稳态波动,从而达到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稳态精度的目的,满足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领域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386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13897.1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喜德瑞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壁挂炉的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非线性内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总结两用型燃气壁挂炉系统DHW模式下的热传递过程;步骤S2:使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模型转换为线性模型;步骤S3:对线性模型设计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控制结构;步骤S4:基于内模控制原理推导出参数整定方法;步骤S5:对闭环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步骤S6:获得线性模型的各部分辨识结果;步骤S7:对水温调节系统进行测试。本发明的适用于壁挂炉的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非线性内模控制方法嵌入了三种控制技术,分别用于处理系统非线性、时延、模型参数变化及外部干扰的影响。该方案能够保证壁挂炉系统在复杂工况下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8625.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及SERS检测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采用光敏树脂材料,利用3D打印机制做而成,所述液滴微流控芯片包括十字型液滴生成区(1)、螺旋型混合反应区(2)以及液滴收集区(3)。通过调节水油两相溶液的流速可在芯片通道中生成微液滴,金属纳米粒子和待测物在微液滴中充分混合,并通过在液滴收集区采集SERS光谱实现待测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本发明中液滴在三维立体通道中运动,可提高金属纳米粒子和待测物的混合效率,实现快速、高灵敏SERS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4361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164188.2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含干扰和电流约束的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直流升压变换器的标称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电流约束控制器,同时兼顾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和电流约束性能。其次,为减小输入电压摄动以及负载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构造了干扰观测器,来实时估计输入电压干扰和负载干扰。最后,在基准的电流约束控制器的设计中引入干扰前馈补偿项,实现对于干扰的实时精确补偿,从而得到复合控制器。本发明所提出的含干扰和电流约束的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复合控制方法,不仅使直流升压变换器输出电压能够准确跟踪参考电压,而且使闭环系统在动态响应、过流保护和抗干扰性能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19157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75800.1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东南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船岸LNG装卸臂的自动对接系统,系统包括:目标定位模块,用于采集目标法兰和装卸臂末端法兰的位姿;规划模块,用于规划装卸臂末端运动至目标法兰的运动轨迹,以及装卸臂末端法兰的姿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装卸臂运动以及装卸臂末端法兰调整姿态;交互模块,用于实时显示采集的信息及规划的结果。本发明采用两重定位的模式,每一重定位的装卸臂驱动原理不相同,不仅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浮动目标法兰动态识别与定位,且保证精度的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此外,对装卸臂的运动特性进行参数化建模,将运动控制进行数据量化,不再依赖人员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克服了液压驱动的时延性和惯性超调,提高了对接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