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及具有其的轮辐式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220915018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539018.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和具有其的轮辐式永磁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永磁体与转子铁芯沿转子的周向依次交替布置;转子铁芯包括铁芯本体和凸起,凸起设置于铁芯本体的外侧;凸起包括沿转子的径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靠近铁芯本体设置;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侧面为第二外轮廓面,第二外轮廓面为圆弧面,第二外轮廓面所在的圆柱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外轮廓面所在的圆柱的轴线设于转子的轴线靠近第二外轮廓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子用于轮辐式永磁电机时,能够降低轮辐式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和气隙谐波,从而削弱轮辐式永磁电机的转矩脉动。

    一种自走轮式水稻秸秆捡拾打捆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8864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79500.6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自走轮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它包括秸秆捡拾输送系统、秸秆压缩打捆系统、动力行走系统。秸秆捡拾装置、斜置秸秆输送装置、滚筒式秸秆输送装置、预压填料装置、压缩打捆装置依次首尾相连,位于行驶底盘装置左上侧。板齿式输草滚筒共设置两个,每个板齿式输草滚筒上沿其轴向对称的设有六个排草板,在两个滚筒下侧分别装有光滑凹板。秸秆捡拾机构侧面安装仿形轮和拉簧。水稻秸秆由秸秆捡拾装置喂入,由斜置秸秆输送装置输送到滚筒式秸秆输送装置,再经滚筒式输送装置输送到预压填料装置和压缩打捆装置,打捆装置完成秸秆的压缩、打捆及出捆作业。本发明可实现水稻秸秆的捡拾、秸秆压缩、打捆等一体化作业。为减少秸秆的燃烧、资源的节约提供可行的新的技术设备。

    一种自走轮式水稻秸秆捡拾打捆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88643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179500.6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自走轮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它包括秸秆捡拾输送系统、秸秆压缩打捆系统、动力行走系统。秸秆捡拾装置、斜置秸秆输送装置、滚筒式秸秆输送装置、预压填料装置、压缩打捆装置依次首尾相连,位于行驶底盘装置左上侧。板齿式输草滚筒共设置两个,每个板齿式输草滚筒上沿其轴向对称的设有六个排草板,在两个滚筒下侧分别装有光滑凹板。秸秆捡拾机构侧面安装仿形轮和拉簧。水稻秸秆由秸秆捡拾装置喂入,由斜置秸秆输送装置输送到滚筒式秸秆输送装置,再经滚筒式输送装置输送到预压填料装置和压缩打捆装置,打捆装置完成秸秆的压缩、打捆及出捆作业。本发明可实现水稻秸秆的捡拾、秸秆压缩、打捆等一体化作业。为减少秸秆的燃烧、资源的节约提供可行的新的技术设备。

    利用指示植物的需水信息确定被考察植物需水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725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054146.X

    申请日:2013-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指示植物的需水信息确定被考察植物需水量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将指示植物与被考察植物用同样的栽培方法同时种植在同一环境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用常规方法分别测定被考察植物与指示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第二,依据便携式光合仪测得的二氧化碳响应曲线中的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被考察植物与指示植物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求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被考察植物与指示植物水分利用率;第三,将被考察植物的水分利用率的数据与对应二氧化碳浓度下指示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数据拟合成正比例函数;获取上述方程的斜率,即为被考察植物水分利用系数;第四,利用便携式光合仪用常规方法分别测定被考察植物叶片与指示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第五,依据被考察植物水分利用系数、被考察植物叶片与指示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指示植物的需水量获得被考察植物需水量。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微型植物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4761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282879.9

    申请日:2013-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微型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上均匀糊上泥浆;第二步:在秋季收集石生苔藓,除去杂质后,加水将苔藓捣碎成汁,涂抹在有泥浆的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上,后在该混凝土上撒水使之保持湿润,待苔藓生长形成丛集垫状结构的苔藓丛;第三步:将种子撒到步骤二形成的苔藓丛中,继续在该混凝土上撒水使之保持湿润,待种子萌发生长到植株高度10-1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的高度在25cm以内,此后每个生长季节喷施生长调节剂1次,保持植株高度在25cm以内。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微型植物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4761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82879.9

    申请日:2013-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微型植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上均匀糊上泥浆;第二步:在秋季收集石生苔藓,除去杂质后,加水将苔藓捣碎成汁,涂抹在有泥浆的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上,后在该混凝土上撒水使之保持湿润,待苔藓生长形成丛集垫状结构的苔藓丛;第三步:将种子撒到步骤二形成的苔藓丛中,继续在该混凝土上撒水使之保持湿润,待种子萌发生长到植株高度10-1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的高度在25cm以内,此后每个生长季节喷施生长调节剂1次,保持植株高度在25cm以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