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65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3153.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L3/32 , A01N43/90 , A01N31/16 , A01N25/12 , A01P1/00 , A23L3/3472 , A23L3/35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电场强化黄连素‑白藜芦醇复合纳米颗粒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杀菌技术领域。首先,通过共混反溶剂法一步制备得到均一稳定的黄连素‑白藜芦醇复合纳米颗粒,将其与菌液混合,经脉冲电场处理,以脉冲电场穿孔效应打破革兰氏阴性菌的双层膜结构导入纳米颗粒,产生协同杀菌效果。与单独的纳米颗粒杀菌或单独脉冲电场杀菌相比,本发明所用的电场条件弱,使用抗菌剂剂量低,处理时间短,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灭效果显著,可达4个杀菌对数。本发明能够高效杀灭具有高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在食品加工杀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9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6208.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1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脉冲电场与冻融协同破乳提取美藤果油的方法;美藤果去壳破碎成粉后用去离子水搅拌成均匀的溶液,调节pH为9.5~11.5,加入碱性蛋白酶,水浴酶解后静置至室温后分离取上层美藤果乳状液,经脉冲电场处理后再进行冻融处理,而后离心即可收获澄黄透明的美藤果油。本发明将水酶法体系中形成的美藤果乳状液置于脉冲电场静态处理室中进行处理,控制电场强度为3.5~8.5kV/cm,电场处理后的乳状液立刻移入‑20℃冰箱中冷冻4~8h,室温解冻后离心获得上层油脂。本发明获得的美藤果油得率高,油脂的营养品质好,具有破乳周期短、油水分离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189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9203.4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J3/14
Abstract: 本方法公开了一种脉冲电场高效制备高起泡性鹰嘴豆分离蛋白的方法,属于食品蛋白质精深加工技术领域。本方法使用高场强脉冲电场技术,并使用饱和氯化钙溶液调整介质电导率对鹰嘴豆分离蛋白进行处理,电场强度为50‑70kV/cm,频率为100‑300Hz,脉宽为6‑10μs,样品处理时间为3‑6min,电导率调至400‑600μS/cm。经该方法处理得到的高起泡性鹰嘴豆分离蛋白的空间结构展开,疏水基团暴露,蛋白结构稳定,相比于原始鹰嘴豆分离蛋白起泡能力最大增加了8.4倍。该方法效果显著,绿色无毒、操作简便,且全程可在室温下进行,处理过程耗时短、能耗低,具有良好的食品加工应用可行性,极大地扩展了杂豆类植物分离蛋白在泡沫状食品领域的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46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53054.7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脉冲电场强化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的高阻隔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共混,并于脉冲电场处理,控制电场强度为2.5~4.5kV/cm,处理后的复合膜液超声脱气倒入培养皿中,干燥成膜。本发明脉冲电场处理可用于诱导胶体分散体的微观结构改变,对胶体系统的诱导作用可以转化为合成生物材料的功能性修饰,提高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时满足对环保材料的需求。与仅共混的制备方法相比,本方法绿色高效,显著增强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薄膜阻隔性能的改善效果显著,水蒸气透过率可以低至0.202g·mm/m2·h·kPa。
-
公开(公告)号:CN1190818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96545.6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葡萄酒酿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脉冲电场激发活性硫的葡萄酒低硫酿造方法,包括葡萄酒酿造、补硫、脉冲电场与二氧化硫协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脉冲电场与二氧化硫达到高效的协同效应,即脉冲电场不仅激发活性硫,还通过破坏纹膜醋酸杆菌细胞膜,促进活性硫穿透细菌并进入体内充分发挥杀菌作用,协同实现葡萄酒的低硫酿造,灭菌效果显著高达5个杀灭对数,葡萄酒酿造的总二氧化硫添加量低于60mg/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