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1108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25920.1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J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豆分离蛋白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于90℃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后调pH至3.5~4.5;(2)按蛋白质量的0.2~1%加入米黑毛酶,在50℃下酶解,pH=3.5时,酶解15~60min,3.5<pH≤4.5时,酶解30~60min;(3)立即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室温后,调pH至5.0~7.0,最后经冷冻干燥制得大豆蛋白。本发明通过酶法改性制得的大豆蛋白,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相比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起泡能力提高48.4~58.2%,泡沫稳定性提高265.9~284.1%,有助于拓宽大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配料应用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211082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125920.1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J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豆分离蛋白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于90℃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后调pH至3.5~4.5;(2)按蛋白质量的0.2~1%加入米黑毛酶,在50℃下酶解,pH=3.5时,酶解15~60min,3.5<pH≤4.5时,酶解30~60min;(3)立即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室温后,调pH至5.0~7.0,最后经冷冻干燥制得大豆蛋白。本发明通过酶法改性制得的大豆蛋白,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相比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起泡能力提高48.4~58.2%,泡沫稳定性提高265.9~284.1%,有助于拓宽大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配料应用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066380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41613.0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热处理蛋白复合阿拉伯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大豆分离蛋白均匀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水浴加热到后调pH值,加入胰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完成后,调pH值;灭酶;离心,取上清液冷冻干燥处理,得到大豆多肽;将大豆多肽分散于蒸馏水中,得到大豆多肽溶液;将热处理蛋白溶液与阿拉伯胶溶液混合得到复合壁材溶液,向复合壁材溶液中将加入大豆多肽溶液,剪切机分散,得混合溶液,调节pH,喷雾干燥,得产物。本发明所得微胶囊吸湿性和苦味较纯肽分别降低了9.98%~16.19%和4.08~5.71倍;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μm,分散性好,分散时间为4~5min。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93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58335.X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化低苦味功能性大豆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将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溶液,将大豆多肽溶液中滴加姜黄素母液并搅拌均匀,超声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得姜黄素-大豆多肽复合纳米溶液;姜黄素-大豆多肽复合纳米溶液作为芯材,加入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搅拌均匀,加入大豆多糖溶液;剪切分散,调节混合液pH6.0~8.0,喷雾干燥,得微胶囊化低苦味功能性大豆多肽。本发明所得大豆多肽的多肽包埋率较高,苦味和吸湿性较低,姜黄素生物利用率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可应用于功能性固体饮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03575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07195.0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富含植物甾醇的多不饱和油脂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植物甾醇和谷维素溶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中,在25℃‐90℃分散溶解;将溶有植物甾醇的油相加入到皂甙水溶液的水相中;均质机预分散,高压均质或者超声均质,得到纳米级的水包油乳液;得到的水包油乳液通过干燥得到富含植物甾醇的多不饱和油脂粉末。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纯天然,促进植物甾醇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可利用,食用可后协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尤其应用于饮料、乳粉等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