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pH值快速判定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09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69091.0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普洱茶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pH值快速判定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方法,其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目标容量的发酵罐,对接种微生物的普洱茶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多组茶叶pH值,没食子酸含量和茶褐素含量数据;(2)利用若干组茶褐素含量‑没食子酸含量数据、没食子酸含量‑茶叶pH值数据,分别进行线性拟合并组合,得到茶褐素含量随茶叶pH值变化的线性关系;(3)针对待预测的普洱茶发酵体系,只需根据测得的茶叶pH值,即可快速对普洱茶发酵体系中茶褐素含量进行预测,从而判定普洱茶发酵程度。本发明建立的通过pH值快速判定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方法,保证了普洱茶发酵过程参数调控的时效性,使产品稳定生产。

    一种普洱茶固体发酵罐通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4773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18141.X

    申请日:2019-08-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普洱茶固体发酵罐通气装置,该通气装置包括设置于发酵罐底部两端上的气缸、导气法兰和喷气组件;在发酵罐两端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口,通气口与导气法兰为可分离式连接;气缸用于带动导气法兰伸缩,能够使位于气缸推杆和导气法兰中间的导气通孔与通气口连接或分离,实现通气或停止通气;并且,在发酵罐的内部底部与通气口相连接的位置还均匀设置有通气管。本发明通过对通气装置中各组件的组成和设置方式进行改进,采用气缸带动导气法兰进行伸缩运动,使该导气法兰与位于发酵罐两端侧壁上的通气口形成可分离式连接,可有效提升发酵罐内通气的均匀性及气体利用率。

    一种提高裂殖壶菌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0152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667988.7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裂殖壶菌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选择发酵碳源来降低菌体内的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通量,还可以添加外源调控因子,使菌体内的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通量降低,同时对三羧酸转运体系中的苹果酸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使裂殖壶菌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含量大幅下降,促进DHA的大量合成,使最终所获取菌体的油脂中DHA含量最高可达55.3%。发酵碳源为1,2‑丙二醇,或者1,2‑丙二醇与乙醇及乙酸盐中任一种或二种的混合物,外源调控因子优选为芝麻酚,在发酵培养基灭菌后,进行过滤除菌后添加;芝麻酚的添加量可为0.5‑3.0mM/L。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可大幅提高菌体油脂中DHA含量,且易于工业化应用。

    一种分离丝状真菌单菌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5255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1032056.0

    申请日:2016-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丝状真菌单菌落的方法,该方法以微生物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作为基点,通过添加ACC的专一性抑制剂烯草酮,进而抑制丝状真菌菌丝的生长,最终达到丝状真菌分纯的目的。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丝状真菌在平板上难以分纯挑取单菌落的难题,可广泛应用于丝状真菌单菌落的获得,包括菌种诱变选育及工程菌构建选育等应用。

    一种提高被孢霉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7447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943019.9

    申请日:2016-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被孢霉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先将被孢霉进行正常的有氧恒温培养,当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将发酵罐中的部分发酵清液排出至过滤器处理,将排出的发酵清液通入空气,将含有饱和空气的发酵清液通过水幕器喷淋输送回发酵罐,不足的发酵清液部分用无菌水补齐,当发酵罐中发酵液溶氧浓度变化不明显,且持续维持在预设阈值以上时,停止发酵清液的循环,继续培养至葡萄糖消耗完,停止发酵。本发明方法可维持高的菌体浓度,显著提高生长率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产率,且解决了被孢霉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挂壁问题。该方法可普遍适用于好氧丝状菌的发酵生产,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混合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881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227711.7

    申请日:2015-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待测样品及标准品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如下:色谱柱C18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柱;流动相A:0.01%~0.1%(v/v)的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水=70∶30~50∶50;洗脱梯度0~12min采用90%A和10%B;12~20min采用70%A和30%B;20~30min采用52%A和48%B;30min后采用100%B;柱温30~50℃;检测UV 254nm,按照以上条件将混合氨基酸色谱分离后,再将混合样品进行质谱检测确认。该方法,具有分离率高、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量准确,操作简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多种游离态氨基酸的检测等优点。

    一种裂殖壶菌及用于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487291.7

    申请日:2013-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殖壶菌及用于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的方法。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S056,于2013年9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459。该发明采用诱变育种与快速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稳定高产的裂殖壶菌S056,利用溶解氧探测补料与温度控制技术,调控发酵培养基的葡萄糖浓度,使葡萄糖利用完全,该菌株DHA产量最高可达23g/L,生产率最高可达8.2g/L.d,DHA产品品质高,DHA含量最高达51%。利用该菌株生产DHA,发酵条件简单易控,且适合在无海水或海水晶的低盐度条件下生长,发酵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发酵废水易于处理,很适合工业化应用。

    一种高效降氟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0120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033348.1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降氟剂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降氟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其中,制备方法是将纤维素基材料与含钙化合物进行配比,并加入改性剂硝酸铈铵溶液;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收集并清洗沉淀,干燥后获得改性纤维素基降氟剂。本发明采用纤维素基材料作为原料,以含钙化合物作为接枝化合物,配合改性剂,制备获得改性纤维素基降氟剂;该降氟剂在室温至100℃高温下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降氟效果,突破了现有降氟剂在高温下吸附能力大大降低的限制,尤其可应用于高氟砖茶煮茶过程中降低茶水中氟含量,实现健康饮用砖茶,推动彻底消除地方性饮茶型氟中毒。

    一种高效降氟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0120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33348.1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降氟剂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降氟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其中,制备方法是将纤维素基材料与含钙化合物进行配比,并加入改性剂硝酸铈铵溶液;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收集并清洗沉淀,干燥后获得改性纤维素基降氟剂。本发明采用纤维素基材料作为原料,以含钙化合物作为接枝化合物,配合改性剂,制备获得改性纤维素基降氟剂;该降氟剂在室温至100℃高温下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降氟效果,突破了现有降氟剂在高温下吸附能力大大降低的限制,尤其可应用于高氟砖茶煮茶过程中降低茶水中氟含量,实现健康饮用砖茶,推动彻底消除地方性饮茶型氟中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