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1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52935.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IPC: B29C64/209 , B29C64/268 , B29C64/29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熔融沉积成型方法的连续纤维增材制造喷头。该喷头包括:进料单元、加热单元和激光发射单元,其中:所述进料单元用于将供给连续纤维丝材原料;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进料单元的一侧,用于将从所述进料单元输出的连续纤维丝材进行预热;所述激光发射单元设置在竖直方向,一方面用于在竖直方向发射激光,以此熔融所述连续纤维丝材,进而进行熔融沉积成型,另一方面提供冲击力,以此提高待成型对象之间的结合力。通过本发明,解决连续纤维不适用激光成型以及喷头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55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678220.X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在激光增材制造中利用光敏元件定位实际加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初始的工具坐标系,原点为机械手末端中心,坐标轴的方向与机械手的坐标轴方向相同;确定激光焦点在工具坐标系中的坐标;S2沿Z轴方向调整机械手的位置,使得激光的光圈覆盖待加工丝材的直径,此时机械手Z轴方向的位移即为激光的离焦量,光圈的中心为实际加工点;S3将光圈的中心作为工具坐标系的原点,各个坐标轴方向不变,以此更新工具坐标系。通过本发明,解决激光增材制造中默认的工具坐标系与实际加工坐标系,以及实际加工点与工具坐标系原点不统一,加工精度低,误差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4918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186139.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2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类球形机器人。该类球形机器人包括类球形外壳、驱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类球形外壳为由六边形支撑面和五边形驱动面组成的类球形多面体;驱动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五边形驱动面上;控制单元设置在类球形外壳的内部,用于控制驱动组件进行伸缩,以驱动类球形机器人运动。该类球形机器人利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单元伸缩以驱动类球形机器人翻转,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与运动平面之间为线接触,不仅运动可控,且运动阻力较小,在静止过程中保持与运动平面之间为面接触,具有高的静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47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90261.6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4D打印的轮形移动机器人。该轮形移动机器人包括主体单元、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主体单元包括第一圆形滚动体、第二圆形滚动体、控制单元安装体和驱动单元安装体,第一圆形滚动体与第二圆形滚动体对称设置构成轮形移动机器人的滚动外壳;控制单元安装体设置在滚动外壳的内部,同时驱动单元安装体设置在控制单元安装体的外侧;驱动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4D打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其固定在驱动单元安装体的外侧。本发明无需额外的传感装置和驱动装置即可带动轮形移动机器人实现前、后翻滚,从而克服了传统移动机器人机械结构繁琐的缺点,具有结构简洁、控制简单、运动灵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0928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58697.0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9/00 , B29C64/153 , B29C64/118 , B29C64/124 , B22F3/105 , B22F3/11 , G01L1/12 , G01L1/16 , G01L9/08 , G01L9/16 , B33Y1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4D打印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磁性部分和导电性部分,其中:导电性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基板和设置该两块基板之间的螺旋结构,两块基板和螺旋结构均为导电的金属材质;磁性部分呈柔性的多孔结构,设置在两块基板之间,用于产生磁场;当基板受到外界压力时,设置在弹簧和磁性部分同时被压缩,穿过螺旋结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两块基板的电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基板之间的电压变化反映外界压力的变化,以此实现压力测量过程。通过本发明,基于磁电材料组合的思想成功实现了性能、功能变化的4D打印,并为压电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材料/结构设计思路和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06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188659.9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53 , B29C64/20 , B29C64/295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于先进制造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独立控温的高温激光选区烧结框架结构,其包括振镜式激光扫描系统、成形腔体、送粉腔体和绝热组合板,并对这些功能组件分别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通过本发明,独立控温的框架结构能够同时保证送粉台面粉末预热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成形台面加工温度场的均匀性,在送粉前送粉腔体台面的粉末就可达到可烧结温度,不存在凉粉送至烧结熔体上的情况,降低的零件翘曲的可能性,同时可降低实际烧结延迟时间,提高实际烧结效率。本发明的独立控温的框架结构尤其适用于对高性能聚合物例如聚芳醚酮、聚芳酰胺进行400℃的高温激光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1001464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20152.5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9 , B29C64/295 , B29C64/20 , B29C64/393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的可旋转FDM喷头。该喷头包括转向齿轮、进料管、喉管、加热块、冷却机构和喷嘴,转向齿轮带动喷头旋转,加热块将喷嘴中物料加热至熔融态,进料管上的冷却机构用于降低进料管中物料的温度,在加热块和冷却机构的工作作用下,保证喷嘴正常出料,避免进料管中的物料堵料;喷嘴下方设置有方形柱,该方形柱上设置有“L”型的出料口,使得熔融态的物料从方形柱的侧面和底部同时挤出,一方面释放应力,避免从底部出料导致的应力集中和堵料。通过本发明,提高打印效率,解决热应力翘曲以及喷头易堵的难题,保证了零件的高效打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打印件的强度和致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3017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50206.1
申请日:2018-07-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 , B29C64/268 , B29C64/321 , B29C64/386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丝材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多材料多激光柔性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成形单个切片层中不同的区域,每个模块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多个机器人以及与每个机器人配套设置的供丝单元和挤出单元,激光发射单元与挤出单元分开设置,使得挤出和熔融分开进行避免挤出单元喷头的堵塞;挤出单元设置在机器人的末端,机器人携带挤出单元到达预设的位置实现丝材的输送,每个机器人输送一种丝材,多个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轨迹和顺序进行送丝,送出的丝材在激光发射单元的作用下熔融,以实现每个切片层多材料的成形。通过本发明,解决喷头易堵塞的问题,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实现大尺寸产品的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5707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1302648.5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53 , B29C64/176 , B33Y10/00 , B33Y80/00 , G01D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可实现力电相互转化的全材料功能器件及其4D打印方法,属于多材料功能器件4D打印领域,该全材料功能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聚合物基座、三维点阵结构和磁性陶瓷复合顶座,以及设置在聚合物基座内部的导电线圈,其中:聚合物基座的内部开孔,以容置金属导电线圈;三维点阵结构由柔性聚合物制成,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压缩或回复;磁性陶瓷复合顶座由永磁性陶瓷材料和聚合物复合制成,用于产生磁场。本发明提供的全材料功能器件具有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双重功能,为实现性能、功能变化的4D打印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并且该全材料功能器件受外力产生的电压大幅度提高,从而避免与电压波形的噪音混淆。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72065.6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L27/18 , A61L27/3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L27/30 , B29C64/153 , B33Y10/00 , B33Y7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复合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聚醚醚酮生物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氧等离子体对聚醚醚酮粉末进行表面改性;(2)将Ca(NO3)2·4H20作为Ca源、Na3PO4做为P源、X(NO3)y作为所需功能元素源、以及pH调节剂加入去离子水中以得到共沉积反应剂,接着聚醚醚酮粉末加入共沉积反应剂以进行共沉积反应,进而得到聚醚醚酮生物复合粉末;X包括抗菌元素、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癌功能的元素、具有光热抗癌性质的元素及促进成血管性质的元素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本发明所得到的聚醚醚酮生物复合粉末可以同时具备成骨、抗菌、免疫调节、抗癌等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