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仿真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39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12551.0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仿真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第一仿真结果发送至MWorks软件平台,以供所述MWorks软件平台将所述第一仿真结果作为输入,生成第二仿真结果;接收所述MWorks软件平台发送的第二仿真结果,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作为输入,继续下一步步进,生成下一步的第一仿真结果;继续执行所述将第一仿真结果发送至MWorks软件平台的步骤,直至联合仿真结束,生成联合仿真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ABAQUS平台与MWorks平台之间的联合仿真,能够进行更真实的车辆底盘悬架模型的模拟,验证了联合仿真的可行性,提升了系统仿真的建模精度,提高了系统仿真结果的准确度。

    一种比例分配式大载荷传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767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499812.5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例分配式大载荷传递装置,包括一级梁、二级左梁和二级右梁,二级左梁的中部通过一级左承载轴与一级梁的左端铰接,二级左梁的左端设有与承载台铰接的左支耳,二级左梁的右端设有二级左承载轴,二级左承载轴的前后端下侧分别垫设有置于承载台上的三级左梁;二级右梁的中部通过一级右承载轴与一级梁的右端铰接,二级右梁的右端设有与承载台铰接的右支耳,二级右梁的左端设有二级右承载轴,二级右承载轴的前后端下侧分别垫设有置于承载台上的三级右梁。其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承载强度大、安全可靠的优点,通过将载荷按比例分配传递到承载面台的不同处,有效降低了对承载面的要求,可满足大载荷的承载要求。

    一种插箱式智能化高压直流配电箱

    公开(公告)号:CN1148250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27407.7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箱式智能化高压直流配电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与箱盖可拆卸连接,箱体的侧壁穿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和多个第二插接件,箱体内设有直流母线,每个第一插接件与直流母线之间均连接有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中串联有第一接触器,第一接触器用于控制输入电路的通断,每个第二插接件与直流母线之间均连接有输出电路,输出电路中串联有第二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用于控制输出电路的通断,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通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通断,本发明可形成灵活的分时序、分功率供电方式,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适应不同类型的特种车辆不同电压等级的用电设备。

    一种比例分配式大载荷传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767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99812.5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例分配式大载荷传递装置,包括一级梁、二级左梁和二级右梁,二级左梁的中部通过一级左承载轴与一级梁的左端铰接,二级左梁的左端设有与承载台铰接的左支耳,二级左梁的右端设有二级左承载轴,二级左承载轴的前后端下侧分别垫设有置于承载台上的三级左梁;二级右梁的中部通过一级右承载轴与一级梁的右端铰接,二级右梁的右端设有与承载台铰接的右支耳,二级右梁的左端设有二级右承载轴,二级右承载轴的前后端下侧分别垫设有置于承载台上的三级右梁。其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承载强度大、安全可靠的优点,通过将载荷按比例分配传递到承载面台的不同处,有效降低了对承载面的要求,可满足大载荷的承载要求。

    一种三维钢纤维混凝土的离散元仿真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18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31646.7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钢纤维混凝土的离散元仿真方法和装置,解决不利于对力学性能损伤累积及裂纹扩展过程做出准确分析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确定钢纤维所投放目标区域并记录空间坐标;生成单一刚性球体仿真模型;根据投放目标区域生成混凝土基体离散元仿真模型;根据钢纤维的实际形状生成单根刚性钢纤维仿真模型;根据质量需求在投放目标区域中随机投放刚性钢纤维形成刚性钢纤维分布仿真模型;通过单一刚性球体拆解刚性钢纤维形成可形变钢纤维仿真模型,进行刚性钢纤维分布仿真模型替代形成可形变钢纤维分布模型;根据混凝土基体离散元仿真模型和可形变钢纤维分布模型构成钢纤维混凝土离散元仿真模型。满足混凝土基体级配和钢纤维含量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