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7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6981.1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隔离芯片的电磁辐射强度预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变压器的第一电磁场模型转换为等效电路模型,并获取仿真寄生电参数;比对测量寄生电参数和仿真寄生电参数来调整等效电路模型;将调整好的等效电路模型的共模电流作为激励信号输入PCB评估板的第二电磁场模型,获得集成隔离芯片的电磁辐射强度仿真结果,其中,共模电流被确定为集成隔离芯片的主要辐射源;比对电磁辐射强度仿真结果和电磁辐射强度测量结果来调整第二电磁场模型,获得集成隔离芯片的电磁辐射强度预测模型。本公开能准确预测隔离芯片的辐射强度,减少了多轮打样和测试的必要性,提高了芯片设计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00882.1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1R29/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确测量方波信号上升时间的实验方案。本发明包括:设计以同轴连接器为外接端口的测试样本;搭建以信号源与示波器为主体的数字信号测试系统;测试实验样本的数字信号波形,并导出实验数据;测试低损直通校准件的数字信号波形,导出实验数据;将两组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数学运算,消除同轴连接器对测试样本的影响,准确测量出研究对象的信号上升时间。本发明通过对照实验与数学运算,降低了外接同轴连接器对测试数据的影响,解决了实验测试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可以用于完成对研究目标信号上升时间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4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31210.X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带有互连过孔信道传输性能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建立由SMA连接器和多层PCB组成的传输信道三维电磁场结构模型,且事先补偿了连接器焊点处的阻抗失配问题;然后通过全波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制作相关的实验样品;最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分析验证优化前后互连信道整体的高频、高速性能。其中,该方法的特征为:聚焦于信道的幅值响应与相位响应,设计并优化互连过孔周边的接地过孔及信号线两侧的金属通孔阵列。通过上述方法,使带有互连过孔的信道与之前相比拥有了较为平坦的群时延,其传输性能大幅度提升,对多层高速印制电路板的工程设计与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5242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176375.X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源互调源网络的连接器接触瓣退化的互调预测方法。本发明包括:建立单个无源互调源的输入输出信号非线性模型;建立串联无源互调源的非线性行为模型;建立并联无源互调源的非线性行为模型;建立同时具有串并联结构的无源互调源网络的非线性行为模型;使用电路仿真预测接触瓣退化的连接器的三阶互调功率值;测试接触瓣未退化的连接器随功率变化的三阶互调功率值;进行退化实验得到三种退化程度的连接器样本,并测试退化连接器样本的三阶互调功率值;最后将退化连接器的互调测量值和预测值进行比较并计算预测的误差。本发明通过建立了无源互调网络的行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连接器的接触瓣退化时的无源互调性能变化,为连接器在工程中的长期有效使用提供了判断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5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8252.9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45 , H04B17/391 ,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通信频段下同轴连接器无源互调预测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对同轴连接器样本在多个通信频段下进行无源互调测试;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在考虑频率对同轴连接器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以及频率对同轴连接器磁性镀层区域等效电阻的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不同通信频段下同轴连接器无源互调功率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本发明通过多频段下的无源互调测试,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不同通信频段下同轴连接器无源互调的预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分析多种同轴连接器在不同通信频段下的无源互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92987.1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非对称叠层结构高速测试夹具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针对某一特定的器件,设计非对称叠构的PCB测试夹具;然后计算具体的PCB尺寸参数,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全面分析其传输性能,并完成实际的加工制作和成品检验;最后在PCB夹具的帮助下,完成通信电子器件的加速退化试验及相应的高频高速测试分析。其中,该方法的特征为:考虑了高频高速通信电子器件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退化的环境应力;针对特定元器件测试夹具的板厚需求,此夹具在较低的制作成本下同时实现了良好的机械与电气性能。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电子通信器件在不同应用环境中退化前后的高频高速信号传输性能,对元器件可靠性检测中的夹具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49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28672.4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连传输信道退化对高速互连系统性能影响的预测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对部分信道样品进行退化处理;然后建立信道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全波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测得的信道性能优化模型;之后建立高速互连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将仿真和测量得到的信道参数导入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搭建互连系统的实验电路,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其中,该方法的特征为:考虑了退化前后的基带信道和频带信道,并建立了对应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同时简化了部分互连系统的原理框图。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预测信道退化对高速互连系统的影响,对应用在不同环境下高速互连系统的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73790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91952.0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33 , G01M7/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在振动应力作用下的高频性能预测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振动试验平台,使射频同轴连接器进行振动实验,并测量不同退化程度的接触压力和高频参数;步骤二)建立包括传输线及退化接触表面的等效电路模型,接触表面模型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参数;步骤三)建立电阻、电容分别和接触压力的关系模型,建立电感与等效长度的关系模型,建立接触压力和形变量及等效长度的关系模型;步骤四)基于实测的接触压力及所建模型进行仿真,预测高频性能,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本发明从实验设计和理论推导的角度对连接器在振动应力作用下的高频性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适用于分析具有相似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46069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046837.5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插孔应力疲劳下的无源互调预测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不同直径的圆柱棒,将N型射频同轴插孔内导体进行不同程度的退化实验,并测量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步骤二)根据所建立的接触面积和压力的模型,以及接触电阻和压力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得到接触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步骤三)根据接触点的非线性截顶传导数学模型,建立最大传导电流与接触面电流密度之间的模型;步骤四)基于最大电流模型,得到互调产物功率的预测模型。本发明通过插孔内导体的疲劳引起的接触压力减小的机理分析,从实验设计和理论推导的角度对连接器插孔应力疲劳下的无源互调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适用于分析所有具有相似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
公开(公告)号:CN118018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6774.3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于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的数学建模方法。本发明包括:首先推导双极性不归零PRBS信号通用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得到PAM4信号时域电压的数学公式;然后根据理论推导,建立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的数学模型,并编写算法对任意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实现自动、高效地数学建模;最后利用算法构建分析不同的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全面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其中,该方法的特征为:编写了可以快速自动建立任意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数学模型的算法,并用数学语言揭露了其时域波形本质。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全面且精确地建立任意双极性PRBS及PAM4信号的数学模型,对该类高速信号的相关应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