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应力映射的螺栓紧固状态无源无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87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57487.4

    申请日:2025-04-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频率‑应力映射的螺栓紧固状态无源无线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轨道交通安全监测领域,该装置中接收端容谐电路、发射端容谐电路、第一压电材料和第二压电材料均设置在螺母的侧壁上,螺母设置在待测螺栓上;叉指电极设置在压电材料表面;信号发生装置向接收端容谐电路发射激励信号,接收端容谐电路对激励信号进行混频和滤波,以使接收端容谐电路产生共振并生成交变电流;第一叉指电极与接收端容谐电路连接,第二叉指电极与发射端容谐电路连接;信号接收装置获取发射端容谐电路的谐振频率,判断主机根据谐振频率确定待测螺栓的预紧力和旋转角度,进而得到紧固状态,本申请可自动检测螺栓紧固状态无需人工,且无需电池供电。

    基于数字孪生和超生lamb波的焊缝健康监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6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362425.1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超生lamb波的焊缝健康监控系统及方法。基于数字孪生和超生lamb波的焊缝健康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钢轨焊缝、状态采集模块、电路转换模块、随机码发生器、传输单元、控制单元、钢轨焊缝数字孪生体、可视化管控平台;所述钢轨焊缝数字孪生体是可动态运行的钢轨三维数字模型,所述三维数字模型中的各个组件与钢轨物理实体组件一一映射;所述可视化平台能够实时显示钢轨焊缝的健康状态。本发明采用了随机码跳频技术,可实现现实中的钢轨焊缝和三维程序中的虚拟设备的运转状态及数据是统一的,从而达到更直观得出钢轨焊缝得健康状态,更清晰发现钢轨损伤位置。

    基于超声Lamb波紧凑阵列的损伤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6016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0728718.2

    申请日:2021-06-29

    Inventor: 蔡国强 贾缘平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Lamb波紧凑阵列的损伤检测方法和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控制Lamb波紧凑阵列中的传感器对目标进行n次组合检测,在每次组合检测中,控制所述紧凑阵列中的n‑1个传感器作为激励传感器,剩余1个传感器作为接收传感器接收目标的结构响应信号;根据n次组合采集的响应信号计算每个传播路径与其它路径的互相关值;根据所述互相关值判断所述目标是否存在损伤;当所述目标存在损失时,对损伤进行定位。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不需要大量传感器来占用较多被测结构的表面,即可对结构进行较完整检测,降低阵列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电气控制设备。

    一种钢轨损伤实时监测方法及其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3351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48248.6

    申请日:2021-06-29

    Inventor: 蔡国强 秦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损伤实时监测方法及其监测装置,方法包括:将待监测钢轨分为至少一钢轨监测区间,在钢轨监测区间的任一基准线两侧对称布置至少一组压电传感器阵列,其中,任一组压电传感器阵列均包括一个激励传感器和一个接收传感器;根据每组激励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的传播路径,分别采集基准线两侧的对称传播路径上的lamb波响应信号;对lamb波响应信号进行补偿,获得重构信号;比较基准线两侧的重构信号,若重构信号的差信号最大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发送钢轨监测区间存在损伤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无需采集被监测结构初始毫无损伤的基准信号,即可确定对称结构钢轨的损伤情况,提高了无基准对称结构的监测效率。

    一种无参考信号主动Lamb波损伤智能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4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05539.1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参考信号主动Lamb波损伤智能定位方法,包括:向轨道交通车辆的被测结构件发射单模式Lamb波信号;采集所述被测结构件的传感器接收到的各模式信号,在时间域上反转后再次加载至所述被测结构件上,并采集重构信号;根据重构信号中主瓣和旁瓣波峰值的相对时刻,计算出所述Lamb波损伤散射信号传播时间并作为样本信息;结合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根据贝叶斯理论获得所述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并根据所述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推断未知参数以确定所述被测结构件的损伤位置和波速度。本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出被测结构件的损伤位置、波传播速度及其不确定性。

    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的取出系统及取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883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083906.3

    申请日:2009-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红外传感技术领域中的一种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的取出系统及取出方法。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异步电动机、存储桶、存储单元、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获取口、红外信号发送接收装置、按压装置和支架;异步电动机安装在存储桶顶部,存储单元放置于存储桶中,支架固定在存储桶底部中心;乘客按动按压装置,将存储单元底部的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推出,存储单元如果为空,红外信号发送接收装置控制异步电动机转动预设角度,将下一个存储单元转至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获取口旁,如果系统为空,重装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本发明在乘客乘坐地铁进站时,为乘客提供便携式地铁到站提醒装置。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445122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246542.1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客流安全保障技术领域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技术方案是,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车站摄像头、多路视频切换控制器、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处理机、车站调度中心处理机和线网指挥中心处理机,车站摄像头通过多路视频切换控制器与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处理机连接,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处理机与车站调度中心处理机连接,车站调度中心处理机与线网指挥中心处理机连接;软件部分包括数字视频成像及分析程序、车站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以及线网的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本发明实时地对客流量和客流分布进行监控,并能实时地根据需要自动启动应急处置过程,对服务系统进行调整。

    对高原铁路救援人员及车辆自动监控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367363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223540.0

    申请日:2008-1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域,公开了一种对高原铁路救援人员及车辆自动监控的系统。该系统由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和后端支持系统组成;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检测救援人员血压和脉搏的探头、RFID卡、PDA以及GPS;检测救援人员血压和脉搏的探头与RFID卡相连,佩带在救援人员身体上;PDA读取RFID的信息,获取救援人员身体状况信息;GPS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后端支持系统包括现场救援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救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实行全程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救援人员及车辆运输安全,为应急救援提供更全面、更实时准确的信息,为救援指挥下一步决策提供有力保证。

    面向轨道交通的车地无线数据的可信传输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588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20817.2

    申请日:2007-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的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车地无线数据的可信传输系统及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轨道交通车地无线数据传输的可信性。整体分为地面部分和车载/移动部分,每部分包含数据传输模块和传输控制模块;采用独立的移动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传输设备与传输控制模块的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独立于传输控制模块;车载和地面部分设立数据自检模块,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确认,以确保低误传率;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信号指令分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特征下的指令集合建立区域一时间段与信号指令的映射关系表,在发送数据时增加“附加指令信息”字段,用于辅助对方读取指令,保证数据传输的低误读率。

    基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的嵌入式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0155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20829.5

    申请日:2007-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轨道交通故障智能诊断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的嵌入式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及方法。所述基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的嵌入式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组成;故障诊断装置采用高速的DSP微处理器,借助其高速数据处理的多级缓冲和流水线机制,组成一种分布式监测处理系统,即上、下位机两级微机结构。结合基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的传感器群信息,借助多神经网络局部诊断及决策级融合模式识别故障智能诊断机制,实现数据存储、图形显示及数据远程传输的功能,完成故障诊断任务。及时发现列车关键装备的潜在故障,保证列车关键装备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