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6384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19388.5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在新植蔗或宿根蔗的垄边套种玉米;甘蔗选用当地主推良种,冬植蔗11月初至翌年1月底下种,春植蔗2月初至3月底下种,然后播种玉米;甘蔗行间距为90~100cm,每公顷种150000芽左右,保证密度达到82500~90000条有效茎/ha;玉米选择早熟、矮杆、株型紧凑的品种;打塘于蔗垄边播种,塘距35~40cm,每塘2株,保证种植密度达27000~33000株/ha。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达60~70%。
-
公开(公告)号:CN1608420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310110787.9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与蚕豆多样性种植控制小麦、蚕豆病虫害的方法,其技术领域属于植物保护学科。本发明保持目前小麦的栽培方式,小麦与小麦之间,蚕豆与蚕豆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均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地块开墒与常规相同,在同一田块中,墒面上种植3-10行小麦,墒边上种植2-4行蚕豆,蚕豆与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0-30cm,蚕豆比小麦提前10-20天播种。本发明可有效的控制小麦、蚕豆的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309886A
公开(公告)日:2001-08-29
申请号:CN01107330.6
申请日:2001-04-0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是在矮杆品种(A)的杂交稻田中每隔4~8行多栽插1行高杆优质品种水稻(B),高杆品种(B)比矮杆品种(A)高20厘米以上,套栽品种的遗传差异即RGA指纹差异在10%以上,成熟期相差40天以内。本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流行,减少农药施用量,增强水稻的防病、抗病、抗倒伏能力,水稻产量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13469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182544.3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避开晚疫病发生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领域。所述方法是通过在气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采用在秋、冬季节避开降雨高峰期的方法进行马铃薯栽培。本发明通过调整马铃薯播期,使马铃薯开花现蕾期避开降雨高峰期,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从而达到绿色种植马铃薯,且收获的马铃薯避开了全国马铃薯上市的高峰期,产值高,市场好,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5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5.7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提前播种控制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领域。该方法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马铃薯早播,1月至2月播种;单行种植,行距80~100cm;播种密度为:2600~3500株/亩;马铃薯品种可以是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费乌瑞它、会-2等;该方法也可用于甘蔗田、蔬菜地、桑果园等中种植。本发明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科学内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3.8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玉米的播种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玉米早播,每年1月至2月播种,5月至6月收获。单行种植,行距100-120cm。每亩播种玉米2000-3000株。该方法也可应用于甘蔗、蔬菜、果园、蚕桑田地。本发明可有效地发挥玉米早播早收,从时间上错开适宜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气候条件,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608419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310110786.4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麦与蚕豆多样性种植控制大麦与蚕豆病虫害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方案保持目前大麦及蚕豆的栽培方式,大麦与大麦之间,蚕豆与蚕豆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块开墒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特征是在同一块田中加种蚕豆,墒面上种植大麦,墒边上种植2~4行蚕豆,蚕豆比大麦提前5~20天播种,大麦与蚕豆之间的行距10~30cm。本发明可有效地控制大麦及蚕豆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430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499695.3
申请日:2012-11-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季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配套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PH5.3-PH7的微酸性、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2)种子准备播种的薯块在45-70g,每个播种块含有2-3个芽眼,切块时必须对切刀进行消毒;3)播种播种从块茎上部到垄台上部的深度为8-10cm,垄距90cm,株距为18cm;4)中耕当出苗达60%时后,覆土5cm;5)肥料管理;6)水分管理马铃薯根系达60cm,测定土壤深度为45cm以了解土壤深度的供水能力,块茎形成和膨大期田间可利用水必须保持70-80%;8)病虫害防治;9)收获。本发明具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特点,适合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43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99695.3
申请日:2012-11-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季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配套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PH5.3-PH7的微酸性、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2)种子准备播种的薯块在45-70g,每个播种块含有2-3个芽眼,切块时必须对切刀进行消毒;3)播种播种从块茎上部到垄台上部的深度为8-10cm,垄距90cm,株距为18cm;4)中耕当出苗达60%时后,覆土5cm;5)肥料管理;6)水分管理马铃薯根系达60cm,测定土壤深度为45cm以了解土壤深度的供水能力,块茎形成和膨大期田间可利用水必须保持70-80%;8)病虫害防治;9)收获。本发明具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特点,适合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4.2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马铃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60cm,垄距60-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70cm;每亩种植密度为2200~3300株;马铃薯品种可以是会-2、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该方法可适用于烟地、蔬菜地等田块中种植。该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生态控制提供了新方法,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