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9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05326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冻害系统,包括多个风机装置,还包括多个水轮装置,风能装置和水轮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隧道内部的风能和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每个风机装置和每个水轮装置的一侧均连接有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隧道内壁上设有导电线和环向盲管,环向盲管中设有多个电热丝,导电线与环向盲管贴合设置,并且导电线与能量转换装置电连接,导电线还与电热丝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热丝用于为环向盲管供热。通过电热丝的供热,能够防止隧道内冻害产生流水不畅,进而达到避免破坏衬砌结构的目的。此外本公开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自有能源,无需后期费用投入,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324222.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及检测系统,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温度模拟组件;温度模拟组件包括恒温管组,恒温管组包括多个沿围岩试样的径向间隔分布的恒温管;且沿围岩试样的径向,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递增或递减,相邻的两个恒温管之间的温差值处处相等;两个温度模拟组件中的恒温管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不相等;且位于围岩试样的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差相等。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围岩试样形成非均匀冻胀变形时所处的隧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00686.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温热水隧道动态分序注浆方法。现有超高温热水隧道施工工效低,且超高温热水涌出危及操作员安全。本发明在隧道掌子面施作超前水平钻进行探测,通过水平钻顶水注浆,测试掌子面加深炮孔总出水量,不满足带水作业标准时,进行分序动态注浆,掌子面周边施作注浆孔,钻孔处设置孔口管,注浆孔末端安装止水器。本发明利用后续孔作为前序灌浆完成孔的效果检查,加快了灌浆施工效率;钻孔过程中通过球阀加注低温冷水对高温热水进行融合,降低隧道钻孔热水温度;钻具退出后可以及时关闭高温防水闸阀,通过管壁球阀及时注浆堵水,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全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59148.9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弃渣体图像;对弃渣体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对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得到目标图像模型;对目标图像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目标图像模型的应力应变参数;基于应力应变参数,计算得到弃渣体的力学参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实现在不受弃渣体粒径的限制且在减少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过程中的计算量的基础上,有效且准确地确定弃渣体的力学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27684.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TBM隧道通风系统及TBM隧道。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管、抽风装置、送风装置、排风横通道和送风横通道;TBM隧道包括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送风管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内,送风管其中一个出风口朝第一隧道的掌子面出风,另一个出风口朝第二隧道的掌子面出风,送风装置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中一者内且靠近对应掌子面,送风装置与进风口连通以分别向两个掌子面送风;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通过排风横通道连通,抽风装置设置在排风横通道内以抽取污风并汇聚至另一隧道内排出。使得送风管内新风直接吹向两个掌子面,缩短隧道内压入通风距离以保证通风效果,无需为了满足长距离送风需求设置功率较高的风机,降低能耗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5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326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冻害系统,包括多个风机装置,还包括多个水轮装置,风能装置和水轮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隧道内部的风能和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每个风机装置和每个水轮装置的一侧均连接有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隧道内壁上设有导电线和环向盲管,环向盲管中设有多个电热丝,导电线与环向盲管贴合设置,并且导电线与能量转换装置电连接,导电线还与电热丝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热丝用于为环向盲管供热。通过电热丝的供热,能够防止隧道内冻害产生流水不畅,进而达到避免破坏衬砌结构的目的。此外本公开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自有能源,无需后期费用投入,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2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24222.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及检测系统,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温度模拟组件;温度模拟组件包括恒温管组,恒温管组包括多个沿围岩试样的径向间隔分布的恒温管;且沿围岩试样的径向,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递增或递减,相邻的两个恒温管之间的温差值处处相等;两个温度模拟组件中的恒温管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不相等;且位于围岩试样的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差相等。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围岩试样形成非均匀冻胀变形时所处的隧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084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52825.7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修复衬砌提高隧道耐久性的工艺方法,包括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施工工艺和评价方法,所述的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包括:修补区域放样标定、原有衬砌结构基底凿毛和清理、涂抹临时防水胶、布设钢丝网、分层涂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采用细砂浆找平、涂料装饰;所述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由水泥、粉煤灰、硅灰、水、混凝土用砂、外加剂和合成纤维搅拌组成,评价方法用抵抗变形潜能参数P表示。本发明借助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超强的变形能力,实现修复材料和衬砌结构的协同变形,抵抗材料因收缩产生开裂和界面脱粘破坏,处治了衬砌裂缝渗漏水病害,减缓了裂缝进一步扩展,提高了衬砌结构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88343.7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4/12 , C04B22/14 , C04B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无碱速凝剂含大量氟离子、早期无强度、后期强度低、掺量较大、凝结时间较长、对钢筋骨架腐蚀性强,阻碍了喷射混凝土施工。本发明包括十八水合硫酸铝35‑50重量份、稳定剂3‑7重量份、表面活性剂0.5‑1.5重量份、早强剂3‑7重量份,余量为水;将稳定剂、早强剂溶于水中;再将十八水合硫酸铝加入,加热溶解;将混合液降温后,将表面活性剂和剩余水加入,搅拌反应,冷却至室温,得到液态无碱速凝剂。本发明所得的液态速凝剂中无氯无碱无氟,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损失、腐蚀性小,不会污染环境,且不影响速凝剂对混凝土的凝结效果和剪切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2198.X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高地应力隧洞群变形控制方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原位测试等方法,提前判识洞内地应力水平及围岩状态,获取前方洞段施工中变形可能性,并且通过中导洞的超前施工并采用柔性支护,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围岩中储存能量的释放提供时间及空间,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后洞施工时围岩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级工程质量;采用中导洞超前施工,为后行洞提供了较好的施工条件,减轻了高地应力环境下施工可能诱发的大变形问题,为线间距布置、施工工期控制等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采取了超前施工、柔性支护、能量释放等措施,后洞施工时衬砌变形得以控制,不致出现因初支开裂、钢架扭曲等引起的拆换工程量,经济性较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