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19577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461342.3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装置,所述支撑柱装置的上端插接有管道架装置;所述支撑柱装置包括底座、第一通孔、方形槽、膨胀螺栓、方形块、支撑柱、插槽、连接孔和连接杆,所述底座与地面接触,所述膨胀螺栓与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底座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卡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插接有连接杆。该建筑用抗震支架采用支撑柱装置和管道架装置能够实现安装方便,且抗震支架之间采用连接杆进行定位,减小安装直线度误差,提高支架安装成功率。

    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10945.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轨顶风道系统包括站中心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以及中间单元节;中间单元节由风道外吊墙、风道内吊墙及风道板组成;站中心特殊单元节包括倒T型吊墙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由山型吊墙、站端吊墙、堵头L型吊墙及站端特殊风道板组成。本发明综合轨顶风道板开孔数量与位置、站中心及端头部位结构特殊性以及接触网悬挂要求等因素,提出标准单元节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单元节划分方法,经工厂预制后再现场进行组合拼装与安装,实现车站轨顶风道全装配式,整体结构安全可靠、运输与安装方便,且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顶进结构节间的防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823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747695.9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顶进结构节间的防水结构,包括先顶进预制结构、后顶进预制结构,先顶进预制结构、后顶进预制结构相对应形成预留凹口,先顶进预制结构、后顶进预制结构之间形成伸缩缝,伸缩缝中设置有多级防水结构,预留凹口中设置有对伸缩缝的多级防水结构进行覆盖的压重钢板,压重钢板与先顶进预制结构、后顶进预制结构相固定。本发明采用提前预埋施工,难度小,大大节省了顶进后期再凿除结构埋止水带的施工时间;本发明的防水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工程费用,能满足工程要求,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多节段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的顶进施工工艺应用,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在本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10945.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轨顶风道系统包括站中心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以及中间单元节;中间单元节由风道外吊墙、风道内吊墙及风道板组成;站中心特殊单元节包括倒T型吊墙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由山型吊墙、站端吊墙、堵头L型吊墙及站端特殊风道板组成。本发明综合轨顶风道板开孔数量与位置、站中心及端头部位结构特殊性以及接触网悬挂要求等因素,提出标准单元节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单元节划分方法,经工厂预制后再现场进行组合拼装与安装,实现车站轨顶风道全装配式,整体结构安全可靠、运输与安装方便,且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刚柔复合抗拔桩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4568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2772948.2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刚柔复合抗拔桩,包括多个抗拔桩单元,抗拔桩单元包括刚性抗拔桩和柔性桩,刚性抗拔桩数量为1个,且刚性抗拔桩位于中央;柔性桩数量为多个,且柔性桩环绕刚性抗拔桩设置;刚性抗拔桩和柔性桩之间相互咬合,咬合的尺寸为0.15‑0.2m;相邻的柔性桩之间相互咬合,咬合的尺寸为不小于0.25m,柔性桩至少有两排;抗拔桩单元以环形或格栅的形式排列,相邻的两个抗拔桩单元的刚性抗拔桩的间距不小于刚性抗拔桩直径的六倍。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刚性桩施工时减少了对易液化土体或者软土的扰动,还使刚性桩侧摩阻力比刚性桩与易液化土体或者软土直接接触处情况下大幅增加,同时还增大了柔性桩侧摩阻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