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00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0963268.5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52 , G01R31/08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线缆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该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包括:确定流经故障检测单元所在节点的电流处于过流的故障信息;确定流经所述故障检测单元所在节点的电流为零的停电信息;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和停电信息确定所述供电线缆发生短路故障的位置,实现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提高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628122.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B1/58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混支撑柱、钢混水平梁、钢混斜撑和现浇过梁,现浇过梁位于钢混支撑柱一侧,钢混水平梁的一端穿过现浇过梁与钢混支撑柱相连,钢混斜撑沿钢混水平梁对称设置,且一端与钢混支撑柱相连,另一端与现浇过梁相连,在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水平梁的连接节点内设置有加固钢结构,钢混水平梁、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斜撑内的钢筋均与加固钢结构相连。通过钢混水平梁和双向布置的钢混斜撑提供了水平支撑,减小了钢混支撑柱计算长度,提高了稳定承载力,同时兼顾了建筑的V型通高效果和结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通过对钢骨节点进行预制降低了现场焊接难度,通过焊接的加劲板和加固板能够增强连接点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30877.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板的连续超宽靠边开洞结构的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顶板;基坑开挖至负一层底板下设计标高,施作负一层底板结构,在开洞区域的邻跨跨中1/3位置处预留后浇带用以施加预应力,并在开洞区域中央架设临时横向支撑;浇筑负一层型钢混凝土柱,继续开挖至车站结构底板设计标高,施作结构底板和底梁;浇筑负二层型钢混凝土柱,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处分区域施加预应力后,浇筑后浇带;在后浇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横向支撑,交付使用;本发明通过连续超宽靠边开洞板边设型钢梁及施加预应力,解决了连续开洞超宽靠边开洞板结构孔边混凝土受拉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730877.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板的连续超宽靠边开洞结构的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顶板;基坑开挖至负一层底板下设计标高,施作负一层底板结构,在开洞区域的邻跨跨中1/3位置处预留后浇带用以施加预应力,并在开洞区域中央架设临时横向支撑;浇筑负一层型钢混凝土柱,继续开挖至车站结构底板设计标高,施作结构底板和底梁;浇筑负二层型钢混凝土柱,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处分区域施加预应力后,浇筑后浇带;在后浇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横向支撑,交付使用;本发明通过连续超宽靠边开洞板边设型钢梁及施加预应力,解决了连续开洞超宽靠边开洞板结构孔边混凝土受拉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8122.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混支撑柱、钢混水平梁、钢混斜撑和现浇过梁,现浇过梁位于钢混支撑柱一侧,钢混水平梁的一端穿过现浇过梁与钢混支撑柱相连,钢混斜撑沿钢混水平梁对称设置,且一端与钢混支撑柱相连,另一端与现浇过梁相连,在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水平梁的连接节点内设置有加固钢结构,钢混水平梁、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斜撑内的钢筋均与加固钢结构相连。通过钢混水平梁和双向布置的钢混斜撑提供了水平支撑,减小了钢混支撑柱计算长度,提高了稳定承载力,同时兼顾了建筑的V型通高效果和结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通过对钢骨节点进行预制降低了现场焊接难度,通过焊接的加劲板和加固板能够增强连接点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68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26519.3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晨明 , 张西巡 , 董秀竹 , 杨励 , 李爱东 , 张鹏 , 张文廷 , 吕宝伟 , 郭现钊 , 时旦 , 王宁 , 张家玮 , 张春雷 , 杨涛 , 任天宇 , 李红霞 , 姬利伟 , 池浩 , 李思 , 赵志涛 , 费瑞振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既有结构的托换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将竖向支撑形式调整为空间斜撑形式,通过轴力伺服系统支撑头,支撑头通过承载梁对结构板进行支撑,利用支撑头的加卸载进行托换。托架通过横梁、斜撑及竖撑焊接而成,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侧墙上,根据托换范围分层分段架设。解决了既有结构改造时的托换问题,托架于既有侧墙上架设,避免了对临时竖撑范围内站台板的损坏,通过调整托架平台高度及宽度,可保留下方行人空间,减少对既有管线的迁改拆除工作,最大限度减小对运营的影响;另外,针对上层结构改造时临时支柱无法贯通架设的问题,不利于内力传递,通过引入托架体系,将改造范围结构内力向两侧既有侧墙传递,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544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17914.7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中安远大电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电力贯通线用高导电率铜导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导体加工成形、铜合金制备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真空电子束熔炼提纯和净化铜熔体,大幅度降低氢、氧和氮元素的含量,消除氧化物及氮化物等夹杂物,实现铜的超高纯度和高洁净化。采用一模多出水封挤压和水封连续挤压,避免了热加工过程中对铜导体表面氧化污染,通过两次挤压大塑性变形,细化组织,提高铜的塑性,后续拉拔加工无需退火,拉拔总变形量可达75%以上。本发明能够获得高纯、高洁净的铁路电力贯通线用铜导体,氧含量小于5ppm,导电率为100.5~Φ105%IACS。
-
公开(公告)号:CN108005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66116.X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留墙脚反压土的隧道深埋中心水沟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上台阶、开挖右侧下台阶、开挖左侧下台阶、开挖仰拱中部及深埋中心水沟、开挖仰拱两侧部分、施做拱墙二次衬砌。本发明变革了传统深埋中心水沟开挖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隧道底部采用先中间、后两侧的分步开挖。由于墙脚土压力的存在,有效的保护了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中心水沟开挖对隧底围岩的扰动,从而大幅减少了隧底虚渣现象的产生。同时,分布开挖形式也能有效的超欠挖,对深埋水沟尺寸控制十分有利。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仰拱下深埋中心水沟开挖对隧道墙脚部位扰动过大的问题,提升了隧道施工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5977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65140.0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西巡 , 张晨明 , 李爱东 , 董秀竹 , 杨励 , 林森斌 , 郭现钊 , 王宁 , 时旦 , 张家玮 , 张春雷 , 费瑞振 , 李哲 , 张建国 , 祁寒 , 吴海艳 , 段忠辉
IPC: E02D29/045 , E02D31/02 , E03F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地铁车站顶板破除改造的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车站的顶板上方新建车站顶板;新建临时混凝土侧墙以使得新建车站顶板与既有车站围护连接,最终作用于既有顶板,确保车站抗浮安全;新建车站结构,并将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的各结构层进行改造连接以使得既有车站结构稳定;对既有车站顶板进行切块破除后输出;在既有车站顶板全部破除后,拆除临时混凝土侧墙以使得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实现连通;本发明实施例在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的各结构层实现改造连接后,再进行顶板结构的破除,保证了既有结构的稳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脚手架对既有车站顶板进行支撑,保证了既有结构以及运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2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25778.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既有结构受力转换的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钢支撑立柱、钢梁和轴力伺服系统,钢梁架设在结构顶板下,结构底板上架设轴力伺服系统,钢支撑立柱支顶于轴力伺服系统与钢梁之间,轴力伺服系统包括托换支座与控制箱,托换支座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箱连接。通过轴力伺服系统同步加载及钢支撑立柱贯通架设,对既有结构体系竖向顶紧,从而实现体系全过程、整体性受力由原支撑体系向临时支撑体系的转换;改造完成形成新结构体系后,通过同步按比例卸载,实现由临时支撑体系向新结构体系的受力转换及临时支撑快速拆除工作,避免卸载不同步导致的冲击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渐进性破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