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19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16052.1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车可视化半鱼腹岛式与叠岛构成的T型车站,包括位于地下的地铁车站主体,地铁车站主体包括第一条线路、第二条线路组成的叠岛车站,第三条线路为半鱼腹型岛式车站,第三条线路与第一条线路、第二条线路垂直或斜交,第一条线路、第二条线路、第三条线路整体呈T型布设,且在叠岛车站、半鱼腹型岛式车站的交叉处设置换乘节点E。本发明将两条线路平行布置,将平行的两条线路通过同台进行换乘,另一条线路可结合地面路口形式垂直或斜向交叉于其余两条线路走向,从而形成T字形换乘模式,任意两条线路均可实现“台‑台”换乘或同台换乘,本发明有效缩短换乘距离,节约车站空间,提升乘车效率,营造良好的空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2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25778.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既有结构受力转换的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钢支撑立柱、钢梁和轴力伺服系统,钢梁架设在结构顶板下,结构底板上架设轴力伺服系统,钢支撑立柱支顶于轴力伺服系统与钢梁之间,轴力伺服系统包括托换支座与控制箱,托换支座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箱连接。通过轴力伺服系统同步加载及钢支撑立柱贯通架设,对既有结构体系竖向顶紧,从而实现体系全过程、整体性受力由原支撑体系向临时支撑体系的转换;改造完成形成新结构体系后,通过同步按比例卸载,实现由临时支撑体系向新结构体系的受力转换及临时支撑快速拆除工作,避免卸载不同步导致的冲击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渐进性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2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95254.3
申请日:2025-04-2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风道平面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地铁车站风道规模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与车站线路的倾斜角度,确定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设计初始点,再根据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所在象限和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外轮廓信息,确定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的各端点坐标;然后根据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所在象限和车站线路与地铁车站的关系信息,确定地铁车站风道地下建筑设计初始点,再根据地铁车站风道地面建筑中活塞风井与车站主体外轮廓的最近距离、风道地面建筑宽度以及倾斜角度,确定地铁车站风道地下建筑的各端点坐标;以此对地铁车站风道进行设计。在满足风道基本功能的同时,尽量减小风道规模,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325778.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既有结构受力转换的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钢支撑立柱、钢梁和轴力伺服系统,钢梁架设在结构顶板下,结构底板上架设轴力伺服系统,钢支撑立柱支顶于轴力伺服系统与钢梁之间,轴力伺服系统包括托换支座与控制箱,托换支座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箱连接。通过轴力伺服系统同步加载及钢支撑立柱贯通架设,对既有结构体系竖向顶紧,从而实现体系全过程、整体性受力由原支撑体系向临时支撑体系的转换;改造完成形成新结构体系后,通过同步按比例卸载,实现由临时支撑体系向新结构体系的受力转换及临时支撑快速拆除工作,避免卸载不同步导致的冲击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渐进性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628122.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B1/58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混支撑柱、钢混水平梁、钢混斜撑和现浇过梁,现浇过梁位于钢混支撑柱一侧,钢混水平梁的一端穿过现浇过梁与钢混支撑柱相连,钢混斜撑沿钢混水平梁对称设置,且一端与钢混支撑柱相连,另一端与现浇过梁相连,在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水平梁的连接节点内设置有加固钢结构,钢混水平梁、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斜撑内的钢筋均与加固钢结构相连。通过钢混水平梁和双向布置的钢混斜撑提供了水平支撑,减小了钢混支撑柱计算长度,提高了稳定承载力,同时兼顾了建筑的V型通高效果和结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通过对钢骨节点进行预制降低了现场焊接难度,通过焊接的加劲板和加固板能够增强连接点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30877.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板的连续超宽靠边开洞结构的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顶板;基坑开挖至负一层底板下设计标高,施作负一层底板结构,在开洞区域的邻跨跨中1/3位置处预留后浇带用以施加预应力,并在开洞区域中央架设临时横向支撑;浇筑负一层型钢混凝土柱,继续开挖至车站结构底板设计标高,施作结构底板和底梁;浇筑负二层型钢混凝土柱,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处分区域施加预应力后,浇筑后浇带;在后浇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横向支撑,交付使用;本发明通过连续超宽靠边开洞板边设型钢梁及施加预应力,解决了连续开洞超宽靠边开洞板结构孔边混凝土受拉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730877.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板的连续超宽靠边开洞结构的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顶板;基坑开挖至负一层底板下设计标高,施作负一层底板结构,在开洞区域的邻跨跨中1/3位置处预留后浇带用以施加预应力,并在开洞区域中央架设临时横向支撑;浇筑负一层型钢混凝土柱,继续开挖至车站结构底板设计标高,施作结构底板和底梁;浇筑负二层型钢混凝土柱,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处分区域施加预应力后,浇筑后浇带;在后浇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横向支撑,交付使用;本发明通过连续超宽靠边开洞板边设型钢梁及施加预应力,解决了连续开洞超宽靠边开洞板结构孔边混凝土受拉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8122.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混支撑柱、钢混水平梁、钢混斜撑和现浇过梁,现浇过梁位于钢混支撑柱一侧,钢混水平梁的一端穿过现浇过梁与钢混支撑柱相连,钢混斜撑沿钢混水平梁对称设置,且一端与钢混支撑柱相连,另一端与现浇过梁相连,在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水平梁的连接节点内设置有加固钢结构,钢混水平梁、钢混支撑柱和钢混斜撑内的钢筋均与加固钢结构相连。通过钢混水平梁和双向布置的钢混斜撑提供了水平支撑,减小了钢混支撑柱计算长度,提高了稳定承载力,同时兼顾了建筑的V型通高效果和结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通过对钢骨节点进行预制降低了现场焊接难度,通过焊接的加劲板和加固板能够增强连接点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68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26519.3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晨明 , 张西巡 , 董秀竹 , 杨励 , 李爱东 , 张鹏 , 张文廷 , 吕宝伟 , 郭现钊 , 时旦 , 王宁 , 张家玮 , 张春雷 , 杨涛 , 任天宇 , 李红霞 , 姬利伟 , 池浩 , 李思 , 赵志涛 , 费瑞振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既有结构的托换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将竖向支撑形式调整为空间斜撑形式,通过轴力伺服系统支撑头,支撑头通过承载梁对结构板进行支撑,利用支撑头的加卸载进行托换。托架通过横梁、斜撑及竖撑焊接而成,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侧墙上,根据托换范围分层分段架设。解决了既有结构改造时的托换问题,托架于既有侧墙上架设,避免了对临时竖撑范围内站台板的损坏,通过调整托架平台高度及宽度,可保留下方行人空间,减少对既有管线的迁改拆除工作,最大限度减小对运营的影响;另外,针对上层结构改造时临时支柱无法贯通架设的问题,不利于内力传递,通过引入托架体系,将改造范围结构内力向两侧既有侧墙传递,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2350016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0877661.1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施达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炎热地区地铁地面建筑的绿色幕墙,其包括面材组件、支撑组件、连接组件和密封材料组件组成,所述面材组件是由多组光伏玻璃拼装组成,所述支撑组件分别是由铝合金横梁和铝合金立柱组成,所述铝合金立柱内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绝缘保护套过线孔;可实现装配美观,本专利创新将幕墙系统上每一块光伏玻璃划分为独立的小单元,通过在外墙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光伏幕墙组件组成一个完整的幕墙;并且设置连接构件与龙骨横梁相连,安装简单方便,并且可进行单独的拆卸,检修及维护都十分便捷;同时巧妙地将光伏玻璃电缆线隐藏于幕墙立柱和横梁之中,使之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的变化之处,实现完美融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