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8823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1161085.8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评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温度场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及程序。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测温单元的测温数据;基于所述测温数据和至少两个热参数集合的理论温度计算温度误差,确定所述温度误差最小的热参数集合作为目标热参数集合;根据所述目标热参数集合得到所述电力电缆的温度场。本发明一方面通过理论计算或仿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芯温度测量难度高、测温点有限的问题,从而提升了温度场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通过热参数集合的确定得到了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力电缆物理参数,从而提升了温度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81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10357749.7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赵振兴 , 柯志武 , 张克龙 , 柳勇 , 林原胜 , 马灿 , 肖颀 , 邱志强 , 戴春辉 , 李献领 , 陈朝旭 , 代路 , 李邦明 , 吴君 , 柯汉兵 , 吕伟剑 , 王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热源、透平和冷却器,同轴连接的压缩机和透平之间设有电机,压缩机和电机的转轴连接部设有用于形成第一恒压腔的第一静密封壳,透平和电机的转轴连接部设有用于形成第二恒压腔的第二静密封壳;系统还包括用于分离滑油和循环工质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的进口与第一恒压腔和第二恒压腔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出口包括与供油单元相连的回油口和与冷却器相连的回气口。本发明在轴端泄漏部位设置静密封的恒压腔,通过油气分离器将恒压腔内泄漏气体进行油气分离,滑油重新进入滑油循环,分离出的二氧化碳从冷却器进入循环系统,实现油气分离和工质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03981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0567373.X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热器,它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入口封头和出口封头,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有第一管板,以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第二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的一侧还设有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送风机安装在公共送风管路上,并由公共送风管路同时向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送新风;本发明通过对送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对两个进风口同时进行送新风,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占用的空间体积,并通过利用同一个换热管束同时进行两次热交换,以得到满足实际工况的不同温度和流量的输出风,大大提高了换热器对能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489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499264.2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振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结构振动控制方法、装置、自流冷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结构振动控制方法,包括:重复调节引水口内壁的扰动强度,并对应获取引水口末端的总振动强度;获取最小的所述总振动强度对应的所述扰动强度,并作为运行扰动强度;根据所述运行扰动强度控制所述引水口的内壁发生扰动。本发明给出的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结构振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涡致振动及缓解结构疲劳,提高了船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890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675401.1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汽蚀凝水泵、抗汽蚀凝水泵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所述抗汽蚀凝水泵包括:蜗壳;直径可调管道安装于所述蜗壳的进水端;水压传感器至少安装于所述直径可调管道的入口、所述蜗壳的叶轮进口和所述蜗壳的出水端,用于获取水压测量数据,其中,所述水压测量数据用于生成调节指令;驱动装置,与所述直径可调管道连接,用于根据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直径可调管道的直径。本发明提供的抗汽蚀凝水泵、抗汽蚀凝水泵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通过水压传感器获取水压测量数据,即凝水泵运行工况,针对各种运行工况信息,得到调节指令,根据调节指令调节直径可调管道的直径,使凝水泵满足在对应运行工况下的抗汽蚀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2581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34545.7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引水口截面积控制方法及装置,该船舶引水口截面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船舶航行时的第一速度挡位;基于第一速度挡位和第一表格,确定引水口结构的目标截面积,其中,第一表格包括引水口结构的多个截面积以及船舶的多个速度挡位;将引水口结构的截面积调整为目标截面积。本发明方法能够使船舶在不同速度挡位航行时均能确定最优的引水口截面积,降低了引水口内水流的拖曳阻力对水流量的影响,进而满足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整体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5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67192.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04D29/048 , F04D29/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凝水泵减振支承结构,包括:轴承件,所述轴承件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一磁体;配合件,用于设于凝水泵的转动轴上,所述配合件至少包括第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的磁极互斥。本发明提供的凝水泵减振支承结构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凝水泵噪声较大,凝水泵转动轴与轴承之间摩擦较多,影响凝水泵与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76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287562.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盘车、锁轴及制动为一体的轴刹制动器,包括制动盘、钳盘机构、盘车机构及锁轴机构;制动盘适于与主轴同轴连接,制动盘的盘沿设有多个锁止结构,多个锁止结构沿制动盘的周向依次排布;盘车机构与钳盘机构连接,以驱动钳盘机构相对于主轴的中轴线转动;钳盘机构具有对制动盘执行制动的第一状态及对制动盘解除制动的第二状态;锁轴机构可选择性地与多个锁止结构当中的任一者连接或分离。本发明集盘车、锁轴及制动功能于一体,减小了对船舱有限空间的占用,实现了盘车、锁轴及制动各功能的协同工作,在操作上简单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22618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75801.3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黄崇海 , 邱志强 , 杨小虎 , 王苇 , 陶模 , 林原胜 , 张克龙 , 苟金澜 , 魏志国 , 柯汉兵 , 陈凯 , 吕伟剑 , 廖梦然 , 肖颀 , 柯志武 , 吴君 , 庞杰 , 李邦明 , 王俊荣 , 李勇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凝露微细通道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外壳罩和位于外壳罩中的微细通道液冷板、超疏水结构层和超亲水结构层;外壳罩上预留有热源插孔,热源插孔的底部位于微细通道液冷板上,热源插孔穿过超亲水结构层,超亲水结构层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与外壳罩的一侧连通;外壳罩的内部及微细通道液冷板、超亲水结构层之间填充有超疏水结构层。本发明提供的防凝露微细通道液冷散热系统,利用超亲水和超疏水材料制成的超疏水结构层和超亲水结构层,通过超亲水结构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通过超疏水结构层隔绝微细通道液冷板与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微细通道液冷板表面处于干空气环境,防止液冷板表面凝露。
-
公开(公告)号:CN11215388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173211.7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黄崇海 , 林原胜 , 王苇 , 庞杰 , 吕伟剑 , 陈列 , 魏志国 , 李邦明 , 陈朝旭 , 邱志强 , 王俊荣 , 肖颀 , 陈凯 , 戴春辉 , 李勇 , 张克龙 , 苟金澜 , 柯志武 , 吴君 , 柯汉兵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换热微细通道液冷散热器,包括若干个液冷散热模块;包括两个冷却液通道和磁流体通道;磁流体通道设有两段,分别安装有磁极相反的磁铁以及电极方向相反的电极组件;两个冷却液通道分别对应磁流体通道的两段,每段均与一冷却液通道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利用两个冷却液通道同时对热源进行冷却,实现双面换热。该散热器还利用电磁场驱动磁流体使其在磁流体通道循环流动,从而起到带动与其侧面连通的冷却液运行,使原有的冷却液与壁面的液‑固接触方式转变为冷却液与磁流体的液‑液接触方式,极大降低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系数,同时也利用磁流体的运动使冷却液接触面从原先的无滑移壁面转变为滑移壁面,起到低阻散热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