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712180.1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劳星胜 , 柯汉兵 , 柳勇 , 陈凯 , 赵振兴 , 肖颀 , 黄崇海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魏志国 , 代路 , 王俊荣 , 李勇 , 杨小虎 , 苟金澜 , 戴春辉 , 吴君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以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包括:入口部和流体流量分配腔,入口部包括位于与流体流量分配腔相接位置的螺旋形通道,流体流量分配腔具有沿流体通道结构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端面,其中,两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由螺旋形通道起始沿宽度方向渐缩随后渐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通过设置螺旋形通道,并将流体流量分配腔与螺旋形通道连接的端面设置成缩放型结构,使得远离入口位置的流体速度与靠近入口位置的流体速度基本相同,达到了流体通道结构内各流道流量均匀分配,提高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1876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621080.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杨小虎 , 李少丹 , 陈凯 , 林原胜 , 赵振兴 , 柯志武 , 张克龙 , 李勇全 , 代路 , 柯汉兵 , 戴春辉 , 柳勇 , 劳星胜 , 吕伟剑 , 马灿 , 廖梦然 , 黄崇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人作业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及水下无人作业装备,该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单元,相变单元用于连接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壳体;传热结构,传热结构用于设置于壳体内,传热结构的一端用于连接壳体内的发热设备,另一端用于连接壳体和/或相变单元;本发明结构简单,不过多占用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内部空间,实现了相变吸热和自然冷却相耦合的并行散热,散热性能稳定、高效,可有效抑制壳体内发热设备的温升,防止其发生过热损坏,大大拓宽了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实际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67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173169.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黄崇海 , 张克龙 , 邱志强 , 李勇 , 刘伟 , 柯汉兵 , 庞杰 , 王苇 , 李邦明 , 王俊荣 , 柯志武 , 肖颀 , 陈凯 , 林原胜 , 宋苹 , 柳勇 , 苟金澜 , 魏志国 , 吴君 , 吕伟剑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阻式微细通道液冷散热器,包括若干个液冷散热模块,包括冷却液通道和首尾连通的磁流体通道;磁流体通道内填充有磁流体,磁流体通道设有两段,分别安装有磁极相反的磁铁以及电极组件;冷却液通道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通道的一侧与磁流体通道内的一段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减阻式微细通道液冷散热器,利用电磁场驱动磁流体使磁流体在磁流体通道循环流动,从而起到带动与其侧面连通的冷却液运行,使原有的冷却液与壁面的液‑固接触方式转变为冷却液与磁流体的液‑液接触方式,极大程度降低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系数,同时也利用磁流体的运动使冷却液接触面从原先的无滑移壁面转变为滑移壁面,进一步降低流动阻力,起到低阻散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173193.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魏志国 , 陈凯 , 李勇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王苇 , 李邦明 , 肖颀 , 苟金澜 , 吴君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赵振兴 , 代路 , 戴春辉 , 劳星胜 , 柳勇 , 吕伟剑 , 廖梦然 , 马灿 , 杨小虎 , 宋苹 , 陈列 , 李少丹 , 李献领 , 陈朝旭 , 陶模 , 冯毅 , 郑伟 , 周宏宽 ,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变径管,所述换热管包括支撑部,多个所述换热管对应的所述支撑部相互接触支撑,以在多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舷外共形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具有支撑部的换热管,多个换热管通过其支撑部相互接触形成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流激振动,避免管束结构周期疲劳及相互之间碰撞产生的应力损伤,提高了冷却器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16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08667.1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设备的非接触式振动信息检测方法及系统,其通过在待监测船舶设备四周分别依次设置四个高速立体视觉装置,利用高速立体视觉装置及对应的旋转矩阵、平移矩阵和内部标定参数进行待监测船舶设备的振动监测,以获取与多个振动点一一对应的位置数据和振动数据,并形成振动点数据集合;利用各个高速立体视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获取的振动点的位置数据判断各个高速立体视觉装置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振动点,对共同振动点的多个振动数据进行融合以得到融合后的振动数据,利用共同振动点的融合数据更新振动点的数据集合;利用更新后的振动点的数据集合进行待监测船舶设备的运行状态判断,以提高非接触振动信息测量过程中对振动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50168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85886.5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及其动态调度资源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现场总线、就地控制模块、管理总线、运行管理装置,所述运行管理装置包括监测报警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资源动态调度模块;所述就地控制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就地控制器,每个所述就地控制器分别通过所述现场总线采集测量控制对象的测量数据并处理所述测量数据得到控制数据后;所述资源动态调度模块用于动态调度所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资源,并根据所述监测报警模块检测到的故障报警数据调整所述就地控制器之间的任务分配。本发明实现了当某一就地控制器故障后,其余的就地控制器和管理终端都可以作为故障的就地控制器的备份,冗余度大幅提升,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87417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0712179.9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李邦明 , 王苇 , 劳星胜 , 林原胜 , 柯志武 , 张克龙 , 李勇 , 柯汉兵 , 魏志国 , 肖颀 , 王俊荣 , 庞杰 , 黄崇海 , 吴君 , 李少丹 , 马灿 , 戴春辉 , 代路 , 柳勇 , 赵振兴 , 苟金澜 , 李献领 , 陈朝旭 , 陶模 , 陈凯 , 郑伟 , 杨小虎
IPC: B63B7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尺寸设计方法,包括读取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输入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的权值并加权求和,得到加权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的关系;获取加权系数最大时所对应的引水口尺寸系数,根据引水口尺寸系数获取最佳的引水口直径。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通过读取自流冷却能力系数和引水装置附加流动阻力系数与引水口尺寸系数的关系,确定最大的加权系数时所对应的引水口尺寸系数,从而根据已知关系式确定船舶自流冷却系统最佳的引水口直径,给当前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口尺寸提供了一种规范的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船舶自流冷却系统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23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75851.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黄崇海 , 周宏宽 , 邱志强 , 张克龙 , 柯汉兵 , 王苇 , 陈凯 , 李少丹 , 林原胜 , 庞杰 , 劳星胜 , 苟金澜 , 柯志武 , 吴君 , 吕伟剑 , 李勇 , 魏志国 , 李邦明 , 王俊荣 , 肖颀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细通道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微通道散热器,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冷却液通道、磁流体回路及磁流体驱动装置;磁流体回路内填充有磁流体;磁流体驱动装置用于产生电磁场以驱动磁流体在磁流体回路内流动;冷却液通道上的至少一段沿磁流体回路排布并与磁流体回路的侧面相连通;冷却液输送系统,冷却液输送系统的输出端连通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以用于向冷却液通道内连续输送冷却液;本发明不仅确保向微通道散热器连续地输送冷却液,以维持其连续的散热状态,而且还基于微通道散热器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达到低阻散热的效果,可实现对电子器件及其它热源较好地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367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3169.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黄崇海 , 张克龙 , 邱志强 , 李勇 , 刘伟 , 柯汉兵 , 庞杰 , 王苇 , 李邦明 , 王俊荣 , 柯志武 , 肖颀 , 陈凯 , 林原胜 , 宋苹 , 柳勇 , 苟金澜 , 魏志国 , 吴君 , 吕伟剑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阻式微细通道液冷散热器,包括若干个液冷散热模块,包括冷却液通道和首尾连通的磁流体通道;磁流体通道内填充有磁流体,磁流体通道设有两段,分别安装有磁极相反的磁铁以及电极组件;冷却液通道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通道的一侧与磁流体通道内的一段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减阻式微细通道液冷散热器,利用电磁场驱动磁流体使磁流体在磁流体通道循环流动,从而起到带动与其侧面连通的冷却液运行,使原有的冷却液与壁面的液‑固接触方式转变为冷却液与磁流体的液‑液接触方式,极大程度降低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系数,同时也利用磁流体的运动使冷却液接触面从原先的无滑移壁面转变为滑移壁面,进一步降低流动阻力,起到低阻散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4240.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陈凯 , 柯汉兵 , 林原胜 , 柯志武 , 黄崇海 , 肖颀 , 魏志国 , 庞杰 , 李邦明 , 李勇 , 吴君 , 刘伟 , 张克龙 , 王俊荣 , 赵振兴 , 苟金澜 , 戴春辉 , 代路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该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螺旋结构件和堆叠设置的多层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设有通孔,多层所述换热板片的通孔连通形成进口通道,多层所述换热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口通道连通,所述螺旋结构件设置于所述进口通道内。通过在进口通道内设置螺旋结构件,将进口通道内流体的垂直流动转换为螺旋流动,使流体的流动速度方向与换热板片的夹角减小,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各层流体通道中,减小了流体进入流体通道的进口阻力,改善了进入到每层流体通道的流体流量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