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0171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011336842.6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适用于船舶电力系统中的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的并联控制方法,以实现供电特性差异较大的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的稳定并联运行,保证并联运行时突加突卸负载仍能保证供电品质,为实现船舶电力系统交流网络电能的综合调配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法包括:一种实现船舶电力系统中异种电源稳定并联运行为目标的逆变器‑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方法;一种针对三相交流电网相位跟踪的输出为相位角正弦余弦值的锁相方法;一种适应于逆变器电流跟随的基于旋转坐标系的电流双环控制方法。本方法能够克服逆变器和柴油发电机组两者特性差异大,并联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实现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可靠并联运行,使供电设备可灵活调度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6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50383.6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H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小型无轴推进装置,包括无轴推进器、连接轴、变频驱动设备;所述无轴推进器与连接轴外端部固定连接,用于推进;所述连接轴安装于船体两侧,用于转动无轴推进器;所述变频驱动设备安装在舰船内部,对无轴推进器进行转速控制。上述装置能够传统的尾部螺旋桨推进方式扩展到中部矢量轮缘推进型式,可折叠收纳,实现了动力功能的多样化,提高了声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可对现有舰船进行电力推进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7407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76151.8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人驾驶的航行信息集成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信息构架搭建,采用21:9或32:9总显示界面比例;步骤二、任务剖面规划,按照离靠码头、宽阔水域航行、作业工况航行、大洋航行等进行划分;步骤三、模块拆分重组,将大面积图形模块的信息拆分成9×9的界面显示模块,将数字类、报警类信息,根据字符数量拆分为1×1至3×3的界面显示模块;步骤四、界面融合分配,根据任务剖面规格的工况,首先判断各工况9×9界面显示模块需求的数量,并判断是否需要锁屏显示或可以切换显示,并选取各工况锁屏显示模块最大值。本发明可以将多块船桥显示屏信息有效集成在左右对称的显示屏上,为双人驾驶提供信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7017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336842.6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适用于船舶电力系统中的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的并联控制方法,以实现供电特性差异较大的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的稳定并联运行,保证并联运行时突加突卸负载仍能保证供电品质,为实现船舶电力系统交流网络电能的综合调配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法包括:一种实现船舶电力系统中异种电源稳定并联运行为目标的逆变器‑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方法;一种针对三相交流电网相位跟踪的输出为相位角正弦余弦值的锁相方法;一种适应于逆变器电流跟随的基于旋转坐标系的电流双环控制方法。本方法能够克服逆变器和柴油发电机组两者特性差异大,并联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实现逆变器与柴油发电机组可靠并联运行,使供电设备可灵活调度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998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0382.1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接地螺栓(1)、接地线缆(2)、接地端子(3)、接地线缆束(4)、接地金属片(5),对于包含导电层(13)的复合材料上层建筑(10),复合材料(12)的导电层(13)与设备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螺栓(1)实现电接触;对于不包含导电层(13)的复合材料上层建筑(10),采用外置接地端子(3)连接接地线缆(2)形成接地网,并通过接地线缆束(4)与金属船体(11)接触的接地金属片(5)连接,实现电接触。本舰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接地方法,解决了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中电气设备的接地问题,可以用于舰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内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保证接地系统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217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20143.4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主重构的船用网络控制系统架构,该架构分为应用层、控制层和现场层,应用层与控制层通过双冗余船域信息网连接;控制层与现场层通过双冗余现场控制网连接。所述架构的典型设备组成为:工作站、数据与决策中心、智能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通用I/O单元、本地控制箱等。在单个功能域内,正常情况下,备用智能控制器不参与控制,仅通过现场控制网对由其监管的主用智能控制器进行后备监管,当判别某一主用智能控制器处于预警或故障状态时,按约定策略对其进行输出闭塞并快速接管其功能,实现单个功能域内控制系统自主重构。本发明兼顾分布式与独立式架构,同时具备硬件通用冗余、软件定义功能、控制系统自主重构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146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57026.2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1R31/327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过电流选择性保护缩比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选择合适的缩比,将电力系统发生过电流故障时的实际大电流等效为试验用小电流,再按照相同缩比选取合适的电流互感器还原为实际的试验电流,施加在由典型供配电支路上各过电流保护装置控制器串联组成的过电流保护缩比例试验箱上,以此方法开展电力系统过载及短路保护试验,验证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设计的选择性和有效性。本发明仅针对过电流保护装置控制器进行试验,不涉及断路器经大电流分断引发的电弧、烧蚀等情况,故大大减少了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试验的成本,也不存在人员危害性,同时能有效验证系统保护设计的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8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1811609883.0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H01B9/00 , H01B13/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本大电流直流电缆排列方法和电力系统,其中,电缆排列如下:电缆根数为8X+N时,每根电缆沿着电缆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在截面方向将X个8根电缆排列成的直线再与N条电缆的排列构成一条直线且8根电缆与N根电缆的相邻电缆极性相同,其中,N为偶数,X为整数;N为2的情况下,电缆为堆叠排列且第一层电缆和第二层电缆的极性相反;N为4的情况下,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同位置的电缆的极性相反且同一层的相邻电缆的极性相反;N为6的情况下,为4根电缆和2根电缆组合而成且拼接处的电缆极性相同;N为8的情况下,由两个4根电缆构成的组合对称排列而。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小杂散且施工难度低占空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0027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16293.X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雷达的避雷针装置,包括避雷针、绝缘体、引下线、导流滑环;所述避雷针为钛合金棒,固定安装在绝缘体上;所述绝缘体安装在雷达上,用于固定避雷针;所述引下线为铜绞线,用于连接避雷针和导流滑环;所述导流滑环与引下线下端相连,连接雷达转动部分及雷达基座,将大电流导入船体接地。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雷达的避雷针装置集成方法。上述装置及集成方法能够实现旋转式雷达与避雷装置的一体化设计,在避雷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对雷达工作性能、总体结构和实船外观影响最小,利用多根避短小雷针实现旋转式雷达的避雷保护,其特征在结构简单、保护范围广、便于船厂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39041.5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1R31/327 , G01R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拟热磁脱扣器保护特性的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试验方法。本发明通过电子式脱扣器模拟热磁式脱扣器过电流保护特性的方式开展电力系统过载和短路保护试验,能够验证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设计的选择性和有效性,弥补了现有技术热磁式脱扣器无法开展过电流模拟试验的不足,且避免了断路器经大电流分断引发的电弧、烧蚀等情况。本发明为配置了热磁式脱扣器的电力系统提供了一种过电流保护模拟试验方法,能够准确、高效的验证系统保护设计的正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