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9244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434710.0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F03G7/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片、形状记忆合金组件及旋转驱动器,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形状记忆合金片包括外环片、圆形片以及波浪形条带,外环片套设于圆形片外周,波浪形条带连接于外环片和圆形片之间;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由多个形状记忆合金片沿厚度方向堆叠固定而成;旋转驱动器包括筒体、端盖、转动轴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端盖安装于筒体的开口处,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置于筒体内且通过转动轴连接于端盖,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中的外环片与端盖及筒体固定,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中的圆形片与转动轴固定。本申请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作为旋转驱动器的主要动力输出元件,不需要附加设备即可实现旋转运动,且驱动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434710.0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F03G7/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片、形状记忆合金组件及旋转驱动器,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形状记忆合金片包括外环片、圆形片以及波浪形条带,外环片套设于圆形片外周,波浪形条带连接于外环片和圆形片之间;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由多个形状记忆合金片沿厚度方向堆叠固定而成;旋转驱动器包括筒体、端盖、转动轴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端盖安装于筒体的开口处,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置于筒体内且通过转动轴连接于端盖,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中的外环片与端盖及筒体固定,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中的圆形片与转动轴固定。本申请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组件作为旋转驱动器的主要动力输出元件,不需要附加设备即可实现旋转运动,且驱动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6106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15120.2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IPC: B29C64/171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可折叠的各向异性超结构、承载结构和成型产品,所述各向异性超结构中包括镜像对称的两个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具有折痕,折痕包括脊线和谷线,所述子单元通过脊线和谷线之间的连接部形成可折展的折叠结构。在本发明中利用超结构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实现了新型的压缩折叠功能,当超结构材料受到压缩力时能够通过内部子单元的不对称折叠和伸展,产生自锁效应,从而在不增加额外固定件的情况下,实现结构的稳固支撑,通过利用可折叠的各向异性超结构材料的自锁性能不仅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还大大增强了其在承载外部物体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71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862680.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IPC: G06F18/25 , G06F18/21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线性超定系统的超凸多面体映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首先,确定超凸多面体的第一期望线性超定系统;通过第一期望线性超定系统确定第一期望线性超定系统的输入变量数目、输出变量数目和系统传递矩阵以及超凸多面体的系统输入变量向量和超凸多面体的系统输出变量向量;然后通过系统输入变量向量的中心坐标和半径坐标获得系统输入变量向量的区间范围;最终通过输入变量数目、输出变量数目、系统传递矩阵、中心坐标、半径坐标、区间范围和系统输出变量向量对系统输出变量向量进行解析求解,获得系统输出变量向量的值域范围。解决了当输入变量空间为超凸多面体时线性超定系统输出区域的映射传递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70135.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折展比的折展机构、折展装置及其卫星平台,包括主动连杆折展机构和从动连杆折展机构,主动连杆折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上、下摇杆,下摇杆设置有用于提供原动力的热致变形旋转驱动关节,热致变形旋转驱动关节固定于下主动杆固定块,从动连杆折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上、下从动杆,上主动杆固定块与上顶板固定连接,下主动杆固定块与下底板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整体可压缩折叠、具有较高的折展比高,同时整个结构对驱动关节的转角要求较低,有效解决了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机构大变形与高承载的矛盾问题,满足了卫星高折展比骨架机构运载过程中整体可极致压缩、部署后可在轨展开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170135.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北京大学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折展比的折展机构、折展装置及其卫星平台,包括主动连杆折展机构和从动连杆折展机构,主动连杆折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上、下摇杆,下摇杆设置有用于提供原动力的热致变形旋转驱动关节,热致变形旋转驱动关节固定于下主动杆固定块,从动连杆折展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上、下从动杆,上主动杆固定块与上顶板固定连接,下主动杆固定块与下底板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整体可压缩折叠、具有较高的折展比高,同时整个结构对驱动关节的转角要求较低,有效解决了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机构大变形与高承载的矛盾问题,满足了卫星高折展比骨架机构运载过程中整体可极致压缩、部署后可在轨展开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16041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456603.2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B64G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属于空间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包括一个移动平台,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绳驱的柔性可变形触足模块,触足模块的一端为连接于移动平台的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足端,足底设置有可控粘脱附模块,在移动平台内设置有控制模块,触足模块基于绳索驱动控制自身的变形,通过多组触足模块的协调配合,可实现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在空间的位移或姿态调整。本发明提供的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能够辅助航天器实现在轨维护维修,其柔性触足模块相互配合可重构成不同的构型,具备多种步态模式,环境适应性强,在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修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284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8401.7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适应装配接口,属于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杆机构、导向杆和压紧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连杆机构、第二连接杆与导向杆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压紧机构串接于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导向杆之间,自适应接口锁紧工作时连杆机构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第二连杆垂直于自适应接口轴线,第二底板的凸台平面与第一底板的凸台平面以及第二底板的底面与压板的底面分别重合,自适应接口处于锁紧转态。本发明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装配接口装配时容差性强,可实现快速自适应装配,降低装配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604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56603.2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B64G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属于空间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包括一个移动平台,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绳驱的柔性可变形触足模块,触足模块的一端为连接于移动平台的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足端,足底设置有可控粘脱附模块,在移动平台内设置有控制模块,触足模块基于绳索驱动控制自身的变形,通过多组触足模块的协调配合,可实现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在空间的位移或姿态调整。本发明提供的航天器在轨巡检机器人平台能够辅助航天器实现在轨维护维修,其柔性触足模块相互配合可重构成不同的构型,具备多种步态模式,环境适应性强,在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修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19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14089.2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B32B9/04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17/02 , B32B17/12 , B32B38/00 , B32B7/12 , B32B37/12 , B32B38/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昆虫外骨骼形态铺层复合材料面板、夹芯结构及制备方法。夹芯结构包括两片仿生铺层复合材料面板和一块芳纶蜂窝芯层。仿生铺层复合材料面板借鉴昆虫外骨骼的螺旋堆叠微结构,铺层设计考虑复合材料的对称性和均衡性要求,通过在相邻纤维层间引入固定的旋转角度,并以转过180°为一个周期,循环铺设若干个周期后热压固化而成。仿生铺层设计有效减小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应力,弱化复合材料固有的各向异性,提升横向承载和抗冲击能力。仿生铺层复合材料面板与芳纶蜂窝芯层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冲击吸能、减振降噪、电磁屏蔽等优势,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有望广泛运用于各类航天飞行器的主承力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