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4406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51907.X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压无回油喷油器,其可由传统机械喷油器改装而成。其主要特征是:在所述传统机械喷油器上,引入一个微小量孔,所述微小量孔贯通低压回油侧弹簧腔与高压工作侧盛油槽;引入一个阀,所述阀为止回阀,使止回阀两侧分别具有低压回油侧与高压工作侧,使所述微小量孔具有仅使燃油从低压回油侧向高压工作侧方向的单向流通;引入一个堵塞堵住回油口,配合所述阀实现所述微小量孔和阀具有所述单向流通功能。或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直接形成自卸压无回油喷油器,二者均实现机械喷油器具有无回油功能并可自卸压从而实现取消回油管线装置目的而能稳定可靠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64405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49237.8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分层式燃油分配器,包括分配转子、分配定子和壳体。分配转子在分配定子中旋转,分配定子出油孔被分成多层布置,分配转子上有与分配定子层数数量相同的径向分配转子出油孔;所述分配定子出油孔数量与发动机气缸数量相同,分层数量与发动机气缸数量相匹配,气缸数量是分层数量的整数倍;分配转子进油道也被用作回油道,即分层式燃油分配器其供油与回油是共用油道且可连续的。分层式燃油分配器获得了成倍提升的供油与回油可用相位,供油相位的提升拓宽了功率范围,回油相位的提升延长了可利用回油时间为排放达标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927444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342885.2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6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节流孔板高压泄漏的装置和方法。装置中试验孔板座的凹腔底面按喷油器体上孔板座面规格加工;节流孔板放置在凹腔内并通过压紧块压紧,节流孔板下表面与凹腔底面形成接触面,节流孔板外周侧面与凹腔内周侧面之间构成回油腔;试验进油道内端与进油节流孔端对正连通,试验进油道外端连接试验管路;连通腔同时与进油节流孔另端和中心油孔下端连通;中心油孔上端通过第连接管路连至油箱,第连接管路上装第流量计;泄油道内端与回油腔连通,泄油道外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至油箱,第二连接管路上装第二流量计;阀设置在进油节流孔中。本发明可单独对节流孔板高压密封面进行密封性测试,测试过程简单灵活,结果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601472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4455.4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47/027 , F02M61/10 , F02M63/0017 , F02M63/0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提高共轨喷油器响应性能的结构,包括节流孔板、控制活塞座、控制活塞、控制活塞预紧弹簧、控制活塞弹簧套、滑动套,节流孔板开设有贯通的导流孔,控制活塞座开设有进油小孔,控制活塞开设有贯通的出油节流孔,滑动套开设有进油节流孔,控制活塞座和控制活塞配合形成偶件运动副和锥形阀。采用该结构有利于进油节流孔流量设计值的降低,从而减小喷油器的开启延迟和循环回油量;采用该结构使得控制阀关闭后进入控制腔的燃油流量增大,从而缩短控制腔压力回升所需的时间,进而达到减小喷油器关闭延迟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4406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651907.X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压无回油喷油器,其可由传统机械喷油器改装而成。其主要特征是:在所述传统机械喷油器上,引入一个微小量孔,所述微小量孔贯通低压回油侧弹簧腔与高压工作侧盛油槽;引入一个阀,所述阀为止回阀,使止回阀两侧分别具有低压回油侧与高压工作侧,使所述微小量孔具有仅使燃油从低压回油侧向高压工作侧方向的单向流通;引入一个堵塞堵住回油口,配合所述阀实现所述微小量孔和阀具有所述单向流通功能。或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直接形成自卸压无回油喷油器,二者均实现机械喷油器具有无回油功能并可自卸压从而实现取消回油管线装置目的而能稳定可靠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014729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344455.4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种用于提高共轨喷油器响应性能的结构,包括节流孔板、控制活塞座、控制活塞、控制活塞预紧弹簧、控制活塞弹簧套、滑动套,节流孔板开设有贯通的导流孔,控制活塞座开设有进油小孔,控制活塞开设有贯通的出油节流孔,滑动套开设有进油节流孔,控制活塞座和控制活塞配合形成偶件运动副和锥形阀。采用该结构有利于进油节流孔流量设计值的降低,从而减小喷油器的开启延迟和循环回油量;采用该结构使得控制阀关闭后进入控制腔的燃油流量增大,从而缩短控制腔压力回升所需的时间,进而达到减小喷油器关闭延迟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27444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42885.2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6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6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节流孔板高压泄漏的装置和方法。装置中试验孔板座的凹腔底面按喷油器体上孔板座面规格加工;节流孔板放置在凹腔内并通过压紧块压紧,节流孔板下表面与凹腔底面形成接触面,节流孔板外周侧面与凹腔内周侧面之间构成回油腔;试验进油道内端与进油节流孔一端对正连通,试验进油道外端连接试验管路;连通腔同时与进油节流孔另一端和中心油孔下端连通;中心油孔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至油箱,第一连接管路上装第一流量计;泄油道内端与回油腔连通,泄油道外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至油箱,第二连接管路上装第二流量计;阀设置在进油节流孔中。本发明可单独对节流孔板高压密封面进行密封性测试,测试过程简单灵活,结果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644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649237.8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分层式燃油分配器,包括分配转子、分配定子和壳体。分配转子在分配定子中旋转,分配定子出油孔被分成多层布置,分配转子上有与分配定子层数数量相同的径向分配转子出油孔;所述分配定子出油孔数量与发动机气缸数量相同,分层数量与发动机气缸数量相匹配,气缸数量是分层数量的整数倍;分配转子进油道也被用作回油道,即分层式燃油分配器其供油与回油是共用油道且可连续的。分层式燃油分配器获得了成倍提升的供油与回油可用相位,供油相位的提升拓宽了功率范围,回油相位的提升延长了可利用回油时间为排放达标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03035417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20018605.4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IPC: F02M5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带有电控限油装置的喷油泵,包括输油泵、泵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油泵和泵体总成之间的进油通道中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和电控限油阀。所述电控限油阀为比例电磁阀。本实用新型在泵体总成的进油通道安装一个比例电磁阀,调节比例电磁阀的开度控制燃油流量,从而达到调节喷油泵供油量的目的。并且在输油泵和比例电磁阀之间安装了一个压力控制阀使进油压力保持恒定,以保证燃油流量与比例电磁阀的开度成线性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203035422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20016222.3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IPC: F02M6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内燃机用燃料喷射装置,包括针阀体和针阀,在所述的针阀体上设置一个孔,所述的针阀可沿孔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并且在孔中被导向。所述针阀体和针阀之间具有盛油槽和蓄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阀上有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上设置有斜槽。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斜槽可有效防止燃料喷射装置的针阀在往复运动时出现不利于系统稳定的偏移现象。可以有效提高针阀沿轴线往复运动的稳定性,防止在运动时出现偏离轴线的现象。此外,燃料通过各斜槽所产生的斜方向上的合力还可以使针阀在下降过程中减缓对针阀体阀座的冲击力度,从而减小针阀头部密封锥面及针阀体密封座面的磨损程度,提高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