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1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68157.3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现场维修发动机供油系统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仿真驱动油泵控制器的电信号;根据所述仿真驱动油泵控制器的电信号,驱动油泵制造油压;采集油压传感器输出端的电信号;根据所述采集油压传感器输出端的电信号,获取油压信息;根据所述油压信息,评估所述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方案,仿真驱动油泵控制器的电信号,仿真以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油压,使检测过程不必打开发动机便可以获得可控的油压,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和频率,使检测过程可以对多种故障进行识别。通过设置电压比较电路,通过电压比较获得油压状态,相较于反复拆卸油压表,增加了数据可操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24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43120.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动力电源的热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车辆启动时,响应于多个第一温度数据值,并基于多个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值获得第一平均值;第一温度数据值用于表征第一动力电源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值;根据第一平均值与预设区间值的判断结果,确定车辆的供电方式;当所述第一平均值位于预设区间值内时,确定所述第一动力电源作为主电源;基于多个第一温度数据值中的任意一组高位数据和低位数据之差,获取第一动力电源的第一差值;响应于第一差值与预设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调整第一动力电源的第一差值,直至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停止调节。本发明能够整体提升动力电池组的整体放电功率及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778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67539.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动力电池台架测试方法和系统,应用于整车电气系统台架高压功能测试,将上位机通过CAN工具盒与台架CAN总线相连,将高压上电所需的参数发送至CAN总线;在台架上执行高压上电操作,通过CAN总线读取动力电池状态检测电池信息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未发现电池信息存在问题,则向BMS发送主负继电器闭合指令;当电压达到预设值后,VDC向BMS发送主正继电器闭合指令,高压上电完成。本发明通过通用CAN工具模拟动力电池BMS,替代动力电池总成满足整车电气系统台架高压功能测试的需求,可有效解决动力电池总成制约台架测试功能发挥的问题,缩短样车调试周期,满足乘用车产品开发试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362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44732.6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28 , B60R16/023 , G01R31/371 , G01R31/38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压监测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座舱及其车辆,应用于车辆展览场景,方法步骤包括: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端设备对车辆的电量检测和车辆蓄电池进行远程控制,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车辆周围环境;根据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车辆周围环境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报警系统;获取车辆数据和展览活动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车辆实际工况,通过车辆数智化管理,实现车辆智能休眠。本发明能够智能实现车辆电路的控制,通过相应的电路原理图控制蓄电池电路的通断,进而实现远程终端监测,通过对车辆进行改制,能够应用于展示展览车辆,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39520.6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荡电路式高压互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由电源部分、互锁输入端信号采集部分、互锁输出端信号发生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接入整车蓄电池,电源部分同时给互锁输入端信号采集部分和互锁输出端信号发生部分供电,互锁输入端信号采集部分接入整车高压互锁回路的InterLock+端,互锁输出端信号发生部分接入整车高压互锁回路的InterLock‑端。在使用时,将这套系统串联到互锁回路中,输入检测电路检测VCU发出的PWM脉冲波形,通过指示灯判断设备输入前端的互锁回路情况,通过振荡电路PWM波形输出装置发射PWM波形给VCU,通过仪表的互锁指示灯判断设备输出后端的互锁回路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567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39236.3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 G01M17/0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门功能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方法包括,获取车门域控制器信息;根据所述车门域控制器信息,仿真车门控制电路和车门控制程序;所述车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通信电路以及收发信号模块;所述车门控制程序包括,输出控制变量和输入反馈变量;根据所述车门控制程序的输出控制变量,在所述收发信号模块转换成控制信号,通过通信电路控制车门动作;根据车辆动作获取车门动作反馈信号;根据所述车门动作反馈信号,通过通信电路向收发信号模块发送;所述收发信号模块转换车门动作反馈信号,刷新输入反馈变量;所述车门控制程序根据输出控制变量和输入反馈变量,计算输出车门功能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9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53484.3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空调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涉及车载空调领域,方法包括,预设车载空调的指令数据;根据所述车载空调的指令数据,采集所述车载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数据;根据所述车载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设置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曲线的数据评估特征;根据所述数据评估特征对所述温度变化曲线评估,获取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能力状态信息。通过上述方案,设置控制空调的指令数据,并设置温度变化曲线的数据评估特征,根据预设的环境做测试,从而脱离具体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实验环境不稳定影响。通过连续的控制空调制冷和制热,通过曲线变化获悉空调模块本身的性能问题,从而将空调和车辆的关系区分清楚。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6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40554.1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OBD接口CAN网络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测试端连接OBD接口端子,包括CAN‑H端、CAN‑L端和车辆地端;所述测试端还连接测量仪表,包括采样电压表、基准电流表和采样电流表;其中,设置测试电路,控制所述测试端连接OBD接口端子和所述测试端连接测量仪表;所述控制所述测试端连接OBD接口端子和所述测试端连接测量仪表,包括切换测量仪表与OBD接口端子间的导通或断开状态;根据所述切换测量仪表与OBD接口端子间的导通或断开状态,采集测试数据;所述测试数据包括,CAN‑H端与车辆地端间的电压、CAN‑H端与CAN‑L端间的电压以及流过CAN‑H端与CAN‑L端的电流;其中,根据OBD接口端子的间距变化,调整对应CAN‑H端和CAN‑L端的探针间距。通过上述方案,便捷测量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79820.2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炫目内后视镜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可变光源,设置在内后视镜外周,用于向内后视镜提供光照;内后视镜调节装置,用于固定与改变内后视镜的位置和/或角度;内后视镜变化参数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内后视镜的镜面变化参数;数据分析模块,与图像采集设备通讯连接,用于根据变化参数、可变光源的照度值,评估内后视镜的防炫等级;其中,所述可变光源、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内后视镜及内后视镜变化参数采集设备均布置在封闭空间内。本发明通过评估内后视镜的防炫等级,为后续质量分析及改进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512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08226.1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拆卸及保护工具,包括基座、固定机构、气囊拆卸杆、拆卸杆调节结构;固定机构安装在基座底部且其横向安装位置可调整,固定机构用于将该工具固定在方向盘上;所述气囊拆卸杆安装在基座底部且其横向安装位置及竖向安装位置均可调整,气囊拆卸杆用于拆卸方向盘安全气囊;所述拆卸杆调节结构螺纹连接在基座上方且同时与所述气囊拆卸杆顶部螺纹连接,拆卸杆调节结构用于驱动气囊拆卸杆的单边竖向运动或整体竖向运动,实现安全气囊的拔出。本发明可实现安全气囊的精准控制拆卸、无损拆卸、拆卸保护、柔性化装配等功能,将损坏率将至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