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46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4130.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粘胶失效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展不同工况对应的样片试验,进行粘胶的力学性能表征;按照试验工况采用内聚力单元以及Ls‑dyna MAT138材料本构建立粘胶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位移载荷标定MAT138参数至曲线精度≥85%;采用标定后的粘胶模型建立电池包分析模型;评价粘胶变形形态以及加载力曲线。本发明可大大提升了对于电池包性能模拟的精准度,有效的提升仿真在电池包性能设计中的应用程度,提升电动车碰撞中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282439.1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偏置碰撞工况轮胎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轮胎几何建模;轮胎网格建模,将轮胎分为胎面和胎壁两个部件;轮胎材料建模;轮胎充放气建模;通过轮胎挤压试验,获得试验过程中轮胎的平板力‑位移曲线;轮胎挤压试验标定;将经过标定的轮胎充放气模型作为轮胎仿真模型输出,用于乘用车偏置碰撞工况仿真。本发明在仿真过程考虑到了乘用车偏置碰撞过程中轮胎的失效泄气,更加接近于试验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101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561287.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包括采用两级压溃式车架,前强中弱可压溃车身骨架设置和五点式座椅固定。本发明首创两级压溃式客车车架,在车架前端设置吸能区,车架中段设置折叠缓冲区,有效降低客车碰撞时的车身减速度,能降低后排车内乘员所受伤害;首次采用可压溃式客车车身骨架,使车身变形区后移到驾驶室后部,有效保护驾驶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保护驾驶员安全;首次采用地板及侧围组合五点式座椅固定方式,确保座椅固定牢靠不松脱,配合安全带使用,将车内乘员约束在座椅上,避免乘员甩出造成人员伤亡;本发明基于现有工艺及技术水平,通过车架及车身的强度设计即可实现,大大提高客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087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525407.0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升器的仿真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仿真分析技术领域,根据所述顶升器结构信息参数建立顶升器精细仿真模型,根据所述气囊模型并通过调整气囊泄气特性参数得到位移和顶升力的精细仿真曲线,将所述精细仿真曲线与实际试验时得到的位移和顶升力的试验曲线进行比对;根据所述顶升器精细仿真模型得到的所述气囊泄气特性参数建立顶升器精细仿真模型,通过调整限位环与套筒摩擦系数得到时间和加速度的精细仿真曲线,将所述精细仿真曲线与实际试验时得到的时间和加速度的试验曲线进行比对。本专利采用气囊法(*AIRBAG)的精细化建模方式实现顶升器的仿真,可有效提升了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4188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18129.9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主动式弹起机罩的压力管传感器的压力仿真方法。压力管传感器包括压力管和设置在压力管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仿真方法包括:对压力管进行冲击试验的第一试验步骤;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压力管的相对两端所受压力的第一压力曲线的第一获取步骤;建立压力管传感器的跌落仿真模型,以得到第一仿真压力曲线的第一建模步骤;对第一压力曲线和第一仿真压力曲线进行吻合求解,以获得第一仿真数据的第一求解步骤,第一仿真数据包括尺寸参数组、材料参数组、性能响应参数组和接触性能参数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管传感器的压力仿真方法的仿真标定的准确性不高,易导致后期整车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95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42706.8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端碰撞传力结构,包括前端框架、冷却系统散热器、主纵梁、前轮胎胎面、主吸能盒固定支座、副吸能盒、副防撞横梁、主吸能盒、主防撞横梁、横梁连接板、副车架连接支架和主纵梁前端固定支座;主吸能盒、主防撞横梁、副吸能盒、副防撞横梁与横梁连接板可连成全覆盖一级碰撞吸能防护笼式结构;前端框架、冷却系统散热器、主纵梁、前轮胎胎面、主吸能盒固定支座、副车架连接支架与主纵梁前端固定支座可连成全覆盖二级碰撞吸能防护笼式结构。本发明上中下多路径传力设计,实现MPDB工况评价区域传力结构有效覆盖,壁障碰撞接触载荷合理分布,从而降低MPDB工况壁障兼容性罚分,大幅提升汽车碰撞兼容性防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4188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418129.9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主动式弹起机罩的压力管传感器的压力仿真方法。压力管传感器包括压力管和设置在压力管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仿真方法包括:对压力管进行冲击试验的第一试验步骤;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压力管的相对两端所受压力的第一压力曲线的第一获取步骤;建立压力管传感器的跌落仿真模型,以得到第一仿真压力曲线的第一建模步骤;对第一压力曲线和第一仿真压力曲线进行吻合求解,以获得第一仿真数据的第一求解步骤,第一仿真数据包括尺寸参数组、材料参数组、性能响应参数组和接触性能参数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管传感器的压力仿真方法的仿真标定的准确性不高,易导致后期整车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55993.X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2 , G01R31/00 , G01R31/3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体时域相关本构建模仿真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电芯模组挤压试验;电池模组单体精细化网格模型建立;电池模组单体挤压工况有限元建模;进行电芯精细化模型仿真与试验标定,进行材料参数调整和标定;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实验与仿真载荷位移曲线,反向修正电芯材料本构参数;仿真对标实验,输出仿真挤压工况试验载荷位移曲线,输出最佳电芯材料本构参数;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挤压工况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热失控的危险性,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该本构优化后,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可以针对性的降低,能够给电池带来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21823.7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仿真车体结构自动评级方法,包括建立车体评价测点,输入整车正面25%偏置碰撞仿真模型及位置参数;计算车体评价测点位置,输出评价测点信息;将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运算,得到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获取车体评价测点变形量,并根据车体评价测点变形量获取车体部位变形量;根据车体部位变形量对车体结构进行评级,并输出评级结果;本发明通过仿真车体测点变形量进行自动提取对比,可以同时兼顾驾驶员侧与乘员侧碰撞的车体结构变形对车体结构评级,通过少量的参数输入自动建立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仿真模型的测点,并在仿真模型中自动建立输出,替代工程师机械重复的劳动,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56544.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乘用车轻量化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仿真模型;步骤二、设定优化目标;步骤三、区分安全与非安全件;步骤四、构建轻量化代理模型;步骤五、验证代理模型准确性;步骤六、多目标轻量化设计;步骤七、验证性能达标状态;步骤八、确定轻量化方案。本发明通过流程重构,通过安全件与非安全件区分,非安全件可实现快速迭代,对安全指标影响小;安全件通过贡献度分析,可有效降低构建代理模型变量数量,可大大降低构建代理模型的需求数量。通过本发明流程,可实现整车级料厚优化效率提升50%以上,更好适用于整车持续压缩的项目开发周期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