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94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18782.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联合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尤其汽车开发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对汽车部件仿真模型进行开发;步骤S2,对开发得到的汽车部件仿真模型的合格性进行分析;步骤S3,对应用合格的汽车部件仿真模型的实车部件进行部件特性识别测试;步骤S4,进行参数优化和整车仿真模型搭建;步骤S5,进行多工况的整车测试;步骤S6,进行仿真运行和整车验证;步骤S7,将满足联合仿真测试的汽车部件仿真模型进行输出;步骤S8,对整车能耗情况异常的整车和耗电占比超出预设占比的部件的信息进行推送,并进行优化;步骤S9,对设计优化后的整车和部件进行再次联合仿真测试。本发明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1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21343.2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属于防雾/除雾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有效试验,导致无法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性能做质量验证和评价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待试验车辆的各个部件已符合试验条件;步骤S2,分别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并在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检测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是否有效。本发明涉及防雾/除雾技术领域中,首次提出了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4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5374.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9/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变速器冷却性能的风洞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风洞测试方法包括:根据待测车辆在目标测试工况下针对变速器冷却性能进行风洞测试对应的测试需求,确定目标测试工况下的测试设定参数;根据测试设定参数,利用预先设定的等效阻力曲线簇,确定测试设定参数对应的等效目标阻力;将待测车辆所在的风洞测试仓中的测试转毂的目标阻力参数按照所述等效目标阻力对应的数值进行设置并进行风洞测试;确定获取的风洞测试数据是否满足测试终止条件;当满足测试终止条件或风洞测试的持续时间等于测试时间阈值时,确定待测车辆的变速器冷却性能的测试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了车辆变速器冷却性能的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32718.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4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保温方法、装置、混动汽车、存储介质及程序,其中,动力电池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传热管道,且传热管道上设置有比例阀,方法包括:检测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若当前温度小于或等于动力电池的保温阈值,则根据当前温度确定当前时刻比例阀的目标开度;根据当前时刻比例阀的目标开度调节比例阀的当前开度,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加热动力电池,直到当前温度大于保温阈值时,关闭比例阀。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改进电池材料或者优化电池设计,以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效率,存在制造成本高以及保温效果不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81566.4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转毂试验设备主站控制系统的通讯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创建智能诊断主站控制系统;判断slavecount值是否为从站的数量值;当slavecount值为从站的数量值时,标记有从站控制系统已上电运行;当slavecount值不为从站的数量值时,智能诊断主站控制系统会标记有从站控制系统未上电运行,同时智能诊断主站控制系统通过现场总线读取转毂设备1到N号从站控制系统的state状态值;通过从站控制系统的state状态值判断故障类型;本发明通过采集各个从站的点位信息,进行控制逻辑的分析,从而得到点位的信息表。再经过INtime实时系统中做一个虚拟的主站,用虚拟主站代替主站给各个从站输入信号,当某一个从站没有反馈信号,就可以锁定是哪一个从站出现了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4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36821.9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5/02 , G01M15/05 , G01M17/007
Abstract: 改进的具有节气门观察功能的进气总管及汽油发动机节气门结冰整车台架检验方法。属于汽车性能分析领域,具体涉及汽节气门分析检验领域。其解决了对节气门结冰情况进行观察时,需要将节气门拆卸,用时较长的问题。所述进气总管包括:进气总管连接孔、进气歧管连接孔、腔体和节气门观察孔;进气总管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腔体正面中心处,进气歧管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腔体侧面,进气总管连接孔和进气歧管连接孔通过腔体联通,节气门观察孔设置在腔体背面中心处,与进气总管连接孔相对设置。检验方法采用所述进气总管进行。本发明所述进气总管及节气门结冰整车台架检验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性能分析领域、汽节气门分析检验领域以及汽车节气门结冰检验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1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60447.1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道路载荷测试的试验方法,包括:车辆磨合里程数达到30000km以上,准备车辆,并确保试验场地、环境温度和风速均满足要求;充分预热车辆40分钟以上;划分基准速度点,获取分段滑行对应的分段速度区间;根据分段速度区间,按照速度段由高到低的顺序,先连续完成一个分段速度区间的滑行试验,热车20分钟以上,再连续完成下一个分段速度区间的滑行试验,各滑行试验均获得6组以上的有效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并计算统计精度;计算道路载荷测量结果,并将其修正到基准状态;本发明针对现有测试标准中给出的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实现有效减小汽车的滑行阻力的同时,使得试验数据更容易满足统计精度的要求,从而减少试验次数,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93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25830.5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野工况下的乘用车动力总成冷却性能试验方法,属于汽车性能试验技术领域,用于车企在整车环境模拟试验室中,验证采用强制循环液冷式的发动机等部件的乘用车整车动力总成冷却性能。填补了各大车企在中国地区开发的乘用车在越野工况下的动力总成冷却性能室内试验方法的空白;该试验方法采用覆盖中国境内典型气候与道路等因素下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用户使用的苛刻行驶工况,能够涵盖国内乘用车在越野工况下用户使用的最大热负荷状态,保证了乘用车在越野工况下的整车开发质量。同时该方法在整车环境模拟试验室内进行,降低了试验风险,节约了研发成本,保证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可以进行验证,有效地缩短了试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03142.1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N25/20 , G01M99/00
Abstract: 驾乘舱隔热性能关联数据的采集方法。属于汽车性能分析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隔热性能分析领域。其解决了缺少在整车上进行试验从而采集驾乘舱隔热性能关联数据的试验方法的问题。所述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调整试验车辆及其设备符合技术条件要求;进行试验车辆同温处理;进行试验车辆高温环境舱调整和设定;进行试验车辆驾乘舱隔热性能试验,先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高温环境舱试验;进行试验车辆驾乘舱隔热性能关联数据采集,绘制各测温点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本发明所述采集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性能分析领域、汽车隔热性能分析领域、驾乘舱隔热性能测试领域以及汽车隔热部件开发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07847.2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由油门刹车踏板执行机构、换挡机构、转向控制机构、转向阻力加载机构及道路模拟控制器构成;油门刹车踏板执行机构包括控制器Ⅰ、气动执行器、加长杆;换挡机构为换挡机械手,转向控制机构为转向机械手,控制器Ⅰ能控制转向机械手模拟人手带动方向盘同步转动及控制换挡机械手模拟人手带动档位杆切换档位;转向阻力加载机构的控制器Ⅱ可模拟道路的转向阻力加载。本装置通用性强,对于车型的迭代具备较高的兼容性;具有无需拆卸车辆原有的转向机构,可直接在车辆上进行测试的优点;具备无需驾驶员操控转向和油门刹车的优点,可做到高动态,多频率加载的特性,解决了由人操作出现误差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