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低轨卫星系统的数据压缩与任务调度联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06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70399.9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低轨卫星系统的数据压缩与任务调度联合优化方法,属于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其实现过程为:低轨卫星系统获取卸载任务请求和任务信息,并筛选出待卸载任务,进而构建可行时间窗口集合;根据任务信息、可行时间窗口集合和各低轨卫星的压缩比集合,构建多资源冲突图以刻画在数据卸载过程中通信和计算资源联合分配冲突制约关系;最后,使用经典算法求解出多资源冲突图的最大点权独立集,生成数据压缩与任务调度联合分配方案。本发明步骤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出多资源冲突图模型,用以表征通信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中的冲突性,大大降低多维资源联合分配复杂度,实现海量空间任务与多维资源高效精准匹配。

    一种基于多层电阻膜的超宽带红外雷达双隐身超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858921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844671.X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层电阻膜的超宽带红外雷达双隐身超材料,其周期单元结构包括底部反射层、三层雷达吸收层和顶部红外屏蔽层,底部反射层与三层雷达吸收层各层之间设有不同厚度的泡沫层;三层雷达吸收层的电阻膜结构由下到上,分别为单片方片、2×2方片阵列、4×4方片阵列结构,红外屏蔽层的金属结构由方形金属阵列构成,每个金属阵列单元由中央正八边形和四周的正直角三角形构成。本发明的红外屏蔽层通过增加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占空比来实现红外隐身,而吸收体中的三层雷达吸收层通过产生多个谐振点来拓宽吸收带宽。其具有红外发射率低、超宽带吸波、极化不敏感等特点。

    一种用于矿井非视距场景的目标定位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8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732436.4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非视距场景的目标定位跟踪方法,首先通过非视距误差向量和校正因子向量,判断测量值方差来鉴定是否有非视距信号传输,对具有非视距误差的基站进行识别;进而采用改进的Chan算法来减小系统测量误差,达到提高静止目标定位精度的目的;对于目标移动时的轨迹跟踪,本发明采用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进行移动目标的跟踪,其将静止目标定位时校正后的距离差值数据作为粒子滤波的观测量,降低后续跟踪轨迹的误差;引入有效粒子数的概念,通过设置阈值,来决定是否进行重采样过程,从而减少运算量,提高运行效率;并将ChopThin重采样引入到粒子滤波算法中,确保有效粒子的数量和粒子的多样性,从而缓解粒子多样性匮乏对滤波性能的影响。

    基于电阻膜的超宽带低剖面超材料吸波体

    公开(公告)号:CN11686499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655854.2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阻膜的超宽带低剖面超材料吸波体,属于电磁超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周期结构单元。包括多个由周期结构单元沿平面方向延拓形成的阵列,周期结构单元由设置在底部的金属层和三层电阻膜—介质复合层堆叠构成,三层电阻膜—介质复合层均包括上下设置的PET衬底以及PMI泡沫层,在PET衬底上印制有一定结构的电阻膜;表面结构层电阻膜表面结构层每层电阻膜表面结构层是由中心子结构和四象限区域子结构镶嵌构成;中心子结构是位于周期结构单元中心的大方环形电阻膜片;四象限区域子结构是位于周期结构单元四个象限中心的四个小方环形电阻膜片。其超带宽、低剖面、高吸收率、极化不敏感。

    基于电阻膜的超宽带低剖面超材料吸波体

    公开(公告)号:CN116864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55854.2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阻膜的超宽带低剖面超材料吸波体,属于电磁超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周期结构单元。包括多个由周期结构单元沿平面方向延拓形成的阵列,周期结构单元由设置在底部的金属层和三层电阻膜—介质复合层堆叠构成,三层电阻膜—介质复合层均包括上下设置的PET衬底以及PMI泡沫层,在PET衬底上印制有一定结构的电阻膜;表面结构层电阻膜表面结构层每层电阻膜表面结构层是由中心子结构和四象限区域子结构镶嵌构成;中心子结构是位于周期结构单元中心的大方环形电阻膜片;四象限区域子结构是位于周期结构单元四个象限中心的四个小方环形电阻膜片。其超带宽、低剖面、高吸收率、极化不敏感。

    一种基于可见光无线传输的实时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2287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245947.5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无线传输的快速实时的定位系统,属于通信定位领域。该系统包括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种形式。下行主要包括分配ID模块、电压控制放大电路、LED光源、PIN光电二极管、跨组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微处理器处理ID信号、显示模块。上行通路包括两种形式,其中红外上行形式包含,微处理器、数模转换、红外发送端、红外接收端、放大电路、中心处理服务器。另一种形式是WiFi上行形式,包含微处理器、WiFi模块、WiFi接收模块、中心处理服务器。中心处理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实现ID的分配,每个客户终端位置信息的共享和红外返回信息的验证。本申请解决了室内和地下无法定位的问题。

    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无线传感节点的边采煤边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1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1600811.7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无线传感节点的边采煤边充电方法,在采煤机进行移动采煤过程中,机载无线充电装置通过算法确定距离最近的无线传感节点,然后通过调整其充电天线对准各自的节点进行无线充电,直至采煤机移动到当前各自充电节点已不是距离最近的无线传感节点,此时机载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对当前节点充电,并再次确定距离最近的无线传感节点,进行下一个节点的充电工作;便携式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过程与机载无线充电装置相似,也是通过算法确定距离最近的节点后进行无线充电,移动后对下一个节点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边采煤边充电,即无需人工更换各个节点的电源,通过采煤机移动过程中自动为节点补充能量,保障节点的可持续工作。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单基站集成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22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1246357.4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基站集成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属于通信定位领域。该系统包括下行信息链路、上行信息链路。下行主要包括数据帧写入模块、发送驱动模块、LED灯、光接收机、信号放大模块、处理器、显示模块。上行通路包含处理器、红外驱动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放大模块、中心处理器。中心处理器主要功能第一种形式负责ID的分配和信息帧的写入,每个客户终端位置信息的共享,第二种形式,客户端接收命令后回传光强度值在基站端实现定位。本申请解决了大型定位系统成本高昂、维护困难、和室内和地下无法定位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具有ID标签和信息帧的LED便于实时位置的切换识别进行高精度定位和信息的传输。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三维空间LBS中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75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83333.0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三维空间LBS中位置隐私保护方法,涉及位置服务和信息安全领域。将三维空间进行分块,然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捕获位置服务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动态选择位置扰动策略;结合迁移学习技术,利用相似环境下的三维位置扰动经验初始化神经网络参数,利用三维拉普拉斯加噪机制对用户真实位置进行扰动,从而使攻击者无法获得用户的真实三维地址,对确定的扰动后的扰动位置进行经验回收,将前后系统状态、扰动策略和对扰动的评价结果作为经验存储进经验池,不断优化用户的位置保护策略。该方法提高了用户敏感位置数据隐私安全,提高了三维空间位置服务系统下的用户位置隐私安全性能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单基站集成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22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46357.4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基站集成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属于通信定位领域。该系统包括下行信息链路、上行信息链路。下行主要包括数据帧写入模块、发送驱动模块、LED灯、光接收机、信号放大模块、处理器、显示模块。上行通路包含处理器、红外驱动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接收放大模块、中心处理器。中心处理器主要功能第一种形式负责ID的分配和信息帧的写入,每个客户终端位置信息的共享,第二种形式,客户端接收命令后回传光强度值在基站端实现定位。本申请解决了大型定位系统成本高昂、维护困难、和室内和地下无法定位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具有ID标签和信息帧的LED便于实时位置的切换识别进行高精度定位和信息的传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