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0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77139.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B21/32 , B25J9/16 , B62D57/0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爬壁机器人的红层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评估红层隧道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潜在变形区域,以确定监测的至少一个重点监测区域,基于隧道的三维模型及隧道内的定位标志,规划能够全面覆盖至少一个重点监测区域的爬壁机器人的爬行路径,启动爬壁机器人,控制爬壁机器人按照爬行路径在红层隧道的隧道壁面上爬行的同时,采集红层隧道的监测数据,以根据监测数据生成红层隧道的变形趋势和/或监测报告。由此,解决相关技术中,监测精度受限、实时监测困难、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以及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大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59402.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蚀崖岩体敏感性综合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影响参数;根据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影响参数得到所述海蚀崖岩体的至少一个评价指标;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评价指标和预设海蚀崖岩体敏感性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并根据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得到所述海蚀崖岩体的敏感性评价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海蚀崖岩体敏感性考虑因素较少,误差率较高,降低了敏感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且无法预测海蚀崖岩体消退及崩塌概率的未来发展趋势,缺乏对于海蚀崖崩塌灾害产生方位、规模和保护的有效指导,降低了崩塌灾害防治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17238.7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酸碱环境下岩石干湿冻融循环耦合的试验装置和方法,动态酸碱环境下岩石干湿冻融循环耦合的试验装置包括:多个压力箱,压力箱上设有抽气口、注入口和排液口,排液口连接有排液阀;制热装置;制冷装置;多个酸碱溶液罐,多个酸碱溶液罐内适于分别存储不同酸碱度的酸碱溶液;泵送装置,泵送装置包括多个抽取泵;真空抽气装置,真空抽气装置分别与多个抽气口连通;数据检测装置,数据检测装置包括岩石称重装置和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收集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酸碱环境下岩石干湿冻融循环耦合的试验装置能够实现动态酸碱环境下岩石干湿冻融循环耦合劣化过程的模拟,具有试验效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44003.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降尘装置,用于红层区隧道内降尘,所述自动降尘装置包括:渗水收集单元包括渗水收集组件和储水桶,渗水收集组件用于收集隧道内的渗水;渗水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组件和汲水管,储水腔与储水桶通过汲水管连通,过滤组件用于过滤储水桶中收集的渗水;雾化降尘单元与储水腔连通,雾化降尘单元形成有喷雾口;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粉尘浓度和粉尘的分布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降尘装置,通过对隧道内渗出水的合理利用,无需从隧道外获取水源,达到了绿色降尘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隧道内的湿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并且自动降尘装置能够做到根据环境情况判断需要移动的位置和降尘效率,降低了降尘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94199.7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的无人机结构光扫描预警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人机在红层隧道飞行,以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到达各基准点的位置;结构光扫描系统,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无人机,采集红层隧道的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用于接收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并根据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的隧道信息;智能预警系统,用于根据隧道信息判断红层隧道是否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其中,若红层隧道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则生成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预警信息,以进行风险警示。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测量和判断,操作和解读过程较为复杂,无法实时检测和预警施工中大变形的情况,数据处理效率、数据精准度均较低,此外,施工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现场快速、高效检测的需要,检测成本和风险均较高等技术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