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014805.7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战场医疗救援知识数据检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构建新概念武器伤异构图所需的数据以及标签信息并构建武器伤异构图;步骤2:对武器伤异构图进行预处理,获得输入数据的集合;步骤3:根据得到的输入数据集构建前预训练模型;步骤4:将前预训练模型部分迁移到后预训练模型中,再根据输入数据集构建后预训练模型;步骤5:将后预训练模型整体迁移到微调模型中,再根据输入数据集构建微调模型;步骤6:使用基于图论的算法对该图进行检索,本发明适用于知识图谱和数据检索技术领域,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预训练技术引入到了武器伤知识库的构建中,解决了武器损失知识库中标注数据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图谱的补全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9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77053.X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06T7/00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56 , G06V10/4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伤口分析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目标伤口图像和伤口记录信息,其中,伤口记录信息包括伤口类型标识和历史伤口识别结果;基于目标伤口图像,通过与伤口类型标识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伤口,得到目标伤口识别结果;基于目标伤口识别结果和历史伤口识别结果,分区域阶段拟合伤口变化趋势,得到各子区域各阶段的伤口拟合结果;基于各子区域各阶段的伤口拟合结果确定伤口分析结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伤口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2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022660.5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16H40/67 , G16H80/00 , G16H40/20 , G06F16/2455 , G06F2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战场医疗救援协同平台,包括协作平台、知识数据库后台、远程协作问诊端和管理员管理端,所述协作平台与知识数据库后台无线连接,所述远程协作问诊端与协作平台连接,所述知识数据库后台与管理员管理端连接;所述远程协作问诊端配置为:用于识别用户身份;所述协作平台配置为:提供用于与知识数据库后台进行数据交互的通道。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战场医疗救援协同平台,针对电磁辐射武器、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构建医疗救援新概念武器伤知识库,能够提高一线救治水平,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掌握相关救援知识,能够缩短战场士兵救治时间,提高单兵救治水平,提升战场士兵救治能力及生命保障能力,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835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947228.0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兵便携式人机协同急救机器人,具体涉及急救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摄像组件,且机器人本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背带,且机器人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件。本发明通过在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支撑件,且在转动机构的配合下,可将支撑板由竖直状态转至水平状态,且支撑件包括支撑板、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并在驱动组件和限位组件的作用下,可使第二伸缩板和第一伸缩板依次伸出,从而可将支撑件拉长展开形成体积较大的摆台,以便放置各种医疗工具及药品,方便施救护理,且不用时可再次收缩折叠,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221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92364.1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H05K5/02 , B25J19/00 , H01R13/631 , H01R13/639 , F16F15/067 , H04B1/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机器人防护型信号接收装置,涉及机器人通信技术领域,包括信号接收器本体,所述信号接收器本体的上下两侧均通过缓冲机构连接有防护板;所述信号接收器本体的外侧靠近接线口位置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两个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两个卡板,设置有防护板、第一轴杆、U形板、第一齿轮、扭转弹簧、第二轴杆、第二齿轮,当防护板受到冲击时,通过定位柱、连接板和第一滑槽的配合作用下,带动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进行旋转,即绕着扭转弹簧中心进行旋转,在扭转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产生扭矩,将第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拉回初始位置,从而给防护板提供反推力,达到了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削弱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0539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74741.9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辅助人体清创伤口机构,具体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清洗收集箱和其顶部的清洗液箱,所述清洗收集箱顶端后侧固定设有支撑竖板,所述清洗收集箱顶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顶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固定支撑块顶端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端设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设有上夹持板。本发明通过上夹持板和支撑槽来对患者的受伤手臂进行限位固定,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在进行清创过程中应激抽动手臂的情况出现,进而避免了清洗液溅出的情况出现,使得该机器人清创机构较为干净整洁,减少了废液的污染,使用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587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414106.6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A61B17/04 , A61B34/30 , A61B34/10 , A61B34/20 , G16H40/60 , G06V10/80 , G06T17/2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辅助创口缝合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创口区域的多模态感知数据,构建创口的多模态三维表示,基于创口的多模态三维表示,确定多个缝合点;对于每个缝合点,计算候选缝合点,同时对于相邻缝合点,生成针尖在创口内部的针尖轨迹,并在针尖轨迹上进行采样,得到与创口形态和组织属性相适应的缝合方案;基于得到的缝合方案,得到缝合机器人的最优控制序列,同时通过坐标变换和反馈控制律构建鲁棒补偿控制律,将最优控制序列和鲁棒补偿控制律集成到缝合机器人实时控制系统,利用缝合机器人实时控制系统的输出转化为执行器控制指令,控制缝合机器人辅助创口缝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1774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63562.5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救援机器人电源快速更换结构,涉及救援机器人领域,包括开设在机器人上的电源腔和安装在电源腔内的电源,所述电源腔的顶部端口设有盖槽,所述盖槽的顶端端口设有电源盖,所述盖槽下侧壁的前后两部的左右两部均开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内部转动嵌套有转柱,所述转柱的顶部与电源的顶部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转柱的柱身与电源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电源的上侧中部开设有内扣槽。本发明能够实现救援机器人内电源的快速更换,减小更换电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更换电源的效率,且电源安装稳定牢靠,避免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得震动导致电源在电源腔内发生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0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14111.7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16H80/00 , G16H30/00 , G16H10/6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V10/5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20/64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度图像识别的伤口护理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伤口监测请求,从伤口监测请求中提取患者标识符、多角度高精度图像对应的伤口图像信息、伤口背景信息,以及多模态传感器信息;利用预先训练好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伤口状态的自动识别,得到伤口识别结果;基于伤口图像信息和伤口背景信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定位;基于多模态传感器信息进行伤口愈合环境评估;基于患者标识符对应的患者历史信息和个人化治疗偏好信息、伤口识别结果、伤口定位信息以及伤口愈合环境评估信息,从预设的护理方案数据库中检索匹配的护理策略信息;推送护理策略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提高了伤口护理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80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14099.X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16H40/60 , G06T17/00 , G06T7/00 , G06T7/33 , G06V20/64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图像分析的机器人辅助伤口治疗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待治疗伤口的多模态图像,确定图像配准结果,通过多尺度融合算法和伤口区域分割,得到伤口区域图像,进行伤口组织类型分类,得到伤口组织类型分类结果;对伤口区域进行环绕拍摄,得到伤口多视角图像,以第一帧深度图作为基准,逐帧配准后续深度图并累积点云数据,确定伤口三维点云,结合曲面演化算法,生成伤口三维重建结果,确定伤口参数测量结果;基于伤口组织类型分类结果和伤口参数测量结果,采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机器人最佳运动轨迹,通过视觉和力反馈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完成伤口辅助治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