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矿山塌陷区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782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53798.5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矿山塌陷区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属于监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无人机的矿山塌陷区智能预警系统包括地面系统、无人机充电模块和至少三台无人机,无人机充电模块设置在起落架组件的底部,无人机充电模块包括导电板一,导电板一与电池连接,地面系统包括停机坪、陆基天线和预警处理器,停机坪设置有地面充电模块,地面充电模块包括导电板二,陆基天线与无人机天线连接,陆基天线与预警处理器通过数据连接线连接,数据连接线设置有无线网桥。所述基于无人机的矿山塌陷区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实现对人员无法靠近、存在盲区无法测量的区域进行监测预警,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巡测预警,能够替代人员进行监测预警,避免人员伤害事故发生。

    基于矿体特征与采动地压响应的金属矿深部采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19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660774.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矿体特征与采动地压响应的金属矿深部采矿设计方法,涉及金属矿采矿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工程勘探钻孔获取金属矿深部地质岩芯,对工程勘探钻孔获取的地质岩芯进行地质编录,探明矿床地质条件,并在充分探明矿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矿区三维可视化工程地质灾害模型的构建、采矿方法的选择、采场布置形式及结构参数确定、回采顺序优化和充填体强度和支护结构参数设计五个方面对采矿方法进行设计,保证采矿过程采动地压均衡及采掘工程稳定性,以达到安全高效采矿的目的。该方法充分考虑岩体质量、采动地压对采矿方法设计的影响,保证了采矿过程采动地压均衡及采掘工程稳定性,能够实现安全高效采矿的目的。

    一种基于钻孔岩芯RQD的矿山工程灾害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94503.8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钻孔岩芯RQD的矿山工程灾害建模方法,涉及矿山地质建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矿山工程工勘钻孔岩芯,建立钻孔岩芯RQD数据库,进而得到RQD样品数据,同时将不满足正态分布的RQD样品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再根据RQD样品数据,进行变差函数建模,确定RQD样品数据的空间结构;最后根据RQD样品数据的空间结构,结合工勘钻孔与矿山工程所处空间位置,构建RQD块体模型,并为RQD块体模型着色,添加工程几何约束,完成矿山工程灾害建模;该方法充分考虑了RQD数据内在变异特征,实现了工程岩体质量揭露与可视化,达到矿山工程灾害可视化和预防治。

    基于急倾斜矿体垂直中深孔后退式落矿干式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9743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19800.1

    申请日:2019-08-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急倾斜矿体垂直中深孔后退式落矿干式充填采矿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计算并确定采场结构参数,然后进行采准、切割,回采,回采包括凿岩爆破、通风、矿石运搬,重复二到三次,形成原始的作业空间,然后用废石充填采空区并覆盖混凝土加固充填区,在加固作业完成后,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流程爆破作业的凿岩工作,采用平行炮孔,采场充填作业面与爆破工作面形成一定的跨度时,充填作业和凿岩作业同时进行,如此反复。本发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同时安全性好、机械化程度高,保证充填作业的经济、安全效益最大化。

    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74611.2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恒温层冷水源,进水管路,水泵,换热器,进风风筒,风机,出风风筒,回水管路,恒温层冷水源通过水泵依次与进水管路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进风风筒依次与风机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回水管路以及出风风筒分别与换热器连接;将满足井下通风降温需求的恒温层冷水源的恒温水流直接作为载冷剂,通过换热器与通风风流发生热交换,以达到降低风温的目的,省去了压缩机制冷部分,降低了设备及用电成本,使整个风流冷却系统更加简单,布置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

    基于矿体特征与采动地压响应的金属矿深部采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1901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660774.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矿体特征与采动地压响应的金属矿深部采矿设计方法,涉及金属矿采矿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工程勘探钻孔获取金属矿深部地质岩芯,对工程勘探钻孔获取的地质岩芯进行地质编录,探明矿床地质条件,并在充分探明矿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矿区三维可视化工程地质灾害模型的构建、采矿方法的选择、采场布置形式及结构参数确定、回采顺序优化和充填体强度和支护结构参数设计五个方面对采矿方法进行设计,保证采矿过程采动地压均衡及采掘工程稳定性,以达到安全高效采矿的目的。该方法充分考虑岩体质量、采动地压对采矿方法设计的影响,保证了采矿过程采动地压均衡及采掘工程稳定性,能够实现安全高效采矿的目的。

    基于急倾斜矿体垂直中深孔后退式落矿干式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077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81604.5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急倾斜矿体垂直中深孔后退式落矿干式充填采矿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计算并确定采场结构参数,然后进行采准、切割,回采,回采包括凿岩爆破、通风、矿石运搬,重复二到三次,形成原始的作业空间,然后用废石充填采空区并覆盖混凝土加固充填区,在加固作业完成后,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流程爆破作业的凿岩工作,采用平行炮孔,采场充填作业面与爆破工作面形成一定的跨度时,充填作业和凿岩作业同时进行,如此反复。本发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同时安全性好、机械化程度高,保证充填作业的经济、安全效益最大化。

    一种基于钻孔岩芯RQD的矿山工程灾害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7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694503.8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钻孔岩芯RQD的矿山工程灾害建模方法,涉及矿山地质建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矿山工程工勘钻孔岩芯,建立钻孔岩芯RQD数据库,进而得到RQD样品数据,同时将不满足正态分布的RQD样品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再根据RQD样品数据,进行变差函数建模,确定RQD样品数据的空间结构;最后根据RQD样品数据的空间结构,结合工勘钻孔与矿山工程所处空间位置,构建RQD块体模型,并为RQD块体模型着色,添加工程几何约束,完成矿山工程灾害建模;该方法充分考虑了RQD数据内在变异特征,实现了工程岩体质量揭露与可视化,达到矿山工程灾害可视化和预防治。

    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068227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822206.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包括恒温层冷水源,进水管路,水泵,换热器,进风风筒,风机,出风风筒,回水管路,恒温层冷水源通过水泵依次与进水管路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进风风筒依次与风机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回水管路以及出风风筒分别与换热器连接;将满足井下通风降温需求的恒温层冷水源的恒温水流直接作为载冷剂,通过换热器与通风风流发生热交换,以达到降低风温的目的,省去了压缩机制冷部分,降低了设备及用电成本,使整个风流冷却系统更加简单,布置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64498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0883086.5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教学用地下开采井巷工程模型,包括:风井井房、斜坡道口、主井提升井房、副井提升井房、地表、矿体、穿脉巷道、沿脉巷道、风井、斜坡道、主井、副井及井底车场;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将抽象、复杂的井巷工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典型直观,涵盖内容全面,与井巷工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更直白的认识到井巷工程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井巷工程学科教学质量,弥补了学生因缺少现场经验而造成的不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