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2921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010777916.3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并将获取的电压输入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得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输出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将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至电机控制器。这样电机控制器根据运行状态信息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作为控制对象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实现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拟,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根据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计算到与该电压对应的运行状态信息,为转矩控制和冗余控制方案的开发和验证提供接近真实工况的运行状态。缩短了转矩控制和冗余控制方案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92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77916.3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并将获取的电压输入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得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输出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将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至电机控制器。这样电机控制器根据运行状态信息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作为控制对象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实现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拟,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根据电机控制器控制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计算到与该电压对应的运行状态信息,为转矩控制和冗余控制方案的开发和验证提供接近真实工况的运行状态。缩短了转矩控制和冗余控制方案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9947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710309280.8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12 , F16H57/028 , B62D5/04
Abstract: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间隙的调整机构、减速机构及汽车,其中,蜗轮蜗杆啮合间隙的调整机构包括:外圈;开环的内圈,与所述内圈在径向上存在间隙,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能够产生径向压紧力的弹性元件;弹性材质的第一凸起,设于所述外圈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内圈的开口处;弹性材质的第二凸起,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且在径向上存在间隙。本发明的调整机构既能够消除蜗轮蜗杆啮合间隙,还能够降低噪音,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6452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658323.4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该总成包括:固定支架;上管柱总成;下管柱总成,与上管柱总成沿轴向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起,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溃缩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件,传感器用于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探测到的碰撞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碰撞信号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溃缩条件:在满足溃缩条件时,控制器向执行件发送起动信号,执行件与上管柱总成脱离配合,并使上管柱总成相对下管柱总成沿溃缩方向移动,转向管柱总成向下溃缩,避让出足够的空间使得驾驶员不会碰撞到方向盘,避免了二次伤害的发生。转向管柱总成的溃缩属于主动式溃缩,并能对不同身高、不同坐姿的驾驶员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938361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52067.7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4
Abstract: 本申请预先建立与不同的电动助力转向模式分别对应的映射关系,然后从不同的电动助力转向模式中,确定目标电动助力转向模式,再后获取所述车辆的当前方向盘扭矩和当前车速,并根据与所述目标电动助力转向模式对应的映射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助力转矩,最后根据所述目标助力转矩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车辆轮胎转向的控制。本申请预先建立处于不同的电动助力转向模式下方向盘扭矩、车速与助力转矩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在不同的电动助力转向模式下,相同的车速和相同的助力转矩对应的方向盘扭矩不同,而方向盘的扭矩直接影响了用户对方向盘的手感体验,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电动助力转向模式,实现用户对方向盘手感的个性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6449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17769.8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4
Abstract: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汽车,包括:转向器壳体,所述转向器壳体内设有蜗轮安装腔和蜗杆安装腔;蜗轮,安装于所述蜗轮安装腔;蜗杆,安装于所述蜗杆安装腔,所述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蜗杆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中心距调节机构,轴向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中心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中心距调节机构、第二中心距调节机构能够使所述蜗杆偏离蜗杆轴线摆动,实现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中心距的调节。采用本发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蜗轮与蜗杆啮合中心距的调节,使蜗轮蜗杆啮合中心距与蜗轮安装腔、蜗杆安装腔两腔体的中心距保持一致,不至于产生啮合间隙,避免在转向过程中产生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0879947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309280.8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12 , F16H57/028 , B62D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12 , B62D5/0454 , F16H57/028 , F16H2057/02043 , F16H2057/127
Abstract: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间隙的调整机构、减速机构及汽车,其中,蜗轮蜗杆啮合间隙的调整机构包括:外圈;开环的内圈,与所述内圈在径向上存在间隙,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能够产生径向压紧力的弹性元件;弹性材质的第一凸起,设于所述外圈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内圈的开口处;弹性材质的第二凸起,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且在径向上存在间隙。本发明的调整机构既能够消除蜗轮蜗杆啮合间隙,还能够降低噪音,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76475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610029838.2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系统、可调式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安装支架,用于固定至车身上并具有夹持臂,夹持臂设有第一通孔;上柱管,外壁上固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固定至夹持臂上并设有第二通孔;锁紧松开控制总成,包括:穿过第一、二通孔的支撑杆;沿支撑杆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二调节件、第一摩擦片、限位件,第一调节件与支撑杆固定,第二调节件、第一摩擦片空套在支撑杆上,且第一摩擦片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第三通孔,限位件在轴向上相对支撑杆静止,夹持臂和固定支架沿轴向相对设置,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一摩擦片和限位件之间。本发明增大了可调式转向管柱在锁紧状态下的锁紧力,提高了转向管柱的锁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6452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658323.4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该总成包括:固定支架;上管柱总成;下管柱总成,与上管柱总成沿轴向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起,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溃缩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件,传感器用于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探测到的碰撞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碰撞信号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溃缩条件:在满足溃缩条件时,控制器向执行件发送起动信号,执行件与上管柱总成脱离配合,并使上管柱总成相对下管柱总成沿溃缩方向移动,转向管柱总成向下溃缩,避让出足够的空间使得驾驶员不会碰撞到方向盘,避免了二次伤害的发生。转向管柱总成的溃缩属于主动式溃缩,并能对不同身高、不同坐姿的驾驶员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97647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610029838.2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系统、可调式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安装支架,用于固定至车身上并具有夹持臂,夹持臂设有第一通孔;上柱管,外壁上固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固定至夹持臂上并设有第二通孔;锁紧松开控制总成,包括:穿过第一、二通孔的支撑杆;沿支撑杆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二调节件、第一摩擦片、限位件,第一调节件与支撑杆固定,第二调节件、第一摩擦片空套在支撑杆上,且第一摩擦片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第三通孔,限位件在轴向上相对支撑杆静止,夹持臂和固定支架沿轴向相对设置,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一摩擦片和限位件之间。本发明增大了可调式转向管柱在锁紧状态下的锁紧力,提高了转向管柱的锁紧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