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76113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203240.7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该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包括壳体、蜗轮和蜗杆、锁紧螺母、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端盖、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中第一挡圈和锁紧螺母将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轴承处设置有沿蜗杆的轴向产生压紧力的第一弹性元件,同时端盖和第二挡圈将第二轴承固定,在第二轴承处设置有沿蜗杆的轴向和径向产生压紧力的第二弹性元件。本发明还涉及设置有该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配置有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汽车。本发明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消除蜗轮蜗杆径向啮合间隙和啮合侧隙,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转向噪音、提升汽车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6452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658323.4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该总成包括:固定支架;上管柱总成;下管柱总成,与上管柱总成沿轴向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起,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溃缩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件,传感器用于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探测到的碰撞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碰撞信号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溃缩条件:在满足溃缩条件时,控制器向执行件发送起动信号,执行件与上管柱总成脱离配合,并使上管柱总成相对下管柱总成沿溃缩方向移动,转向管柱总成向下溃缩,避让出足够的空间使得驾驶员不会碰撞到方向盘,避免了二次伤害的发生。转向管柱总成的溃缩属于主动式溃缩,并能对不同身高、不同坐姿的驾驶员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77441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18700.7
申请日:2011-05-09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助力转向系统以及包括其的车辆,属于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该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助力转向系统均包括助力调节控制模块,所述助力调节控制模块用于设定驾驶转矩与电机助力转矩之间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发送电机助力调节命令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并且该车辆的转向系统使用该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或线控助力转向系统。该发明的转向系统驾驶感觉好,适用不同路况和/或不同驾驶人员的驾驶感觉要求,驾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都得到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176113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310203240.7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该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包括壳体、蜗轮和蜗杆、锁紧螺母、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端盖、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中第一挡圈和锁紧螺母将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轴承处设置有沿蜗杆的轴向产生压紧力的第一弹性元件,同时端盖和第二挡圈将第二轴承固定,在第二轴承处设置有沿蜗杆的轴向和径向产生压紧力的第二弹性元件。本发明还涉及设置有该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配置有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汽车。本发明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消除蜗轮蜗杆径向啮合间隙和啮合侧隙,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转向噪音、提升汽车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5423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489433.3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提高汽车变道安全性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提高汽车变道安全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响应于汽车的转向灯的开启,启动车载雷达;根据所述车载雷达的测量信号确定周边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与所述汽车的间距;根据所述汽车与所述周边物体的相对速度以及所述汽车与周边物体的间距确定变道的危险因子;以及根据所述危险因子调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的助力,其中,所述助力随危险因子的增大而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55423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89433.3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5/027 , B62D15/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提高汽车变道安全性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提高汽车变道安全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响应于汽车的转向灯的开启,启动车载雷达;根据所述车载雷达的测量信号确定周边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与所述汽车的间距;根据所述汽车与所述周边物体的相对速度以及所述汽车与周边物体的间距确定变道的危险因子;以及根据所述危险因子调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的助力,其中,所述助力随危险因子的增大而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56452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658323.4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该总成包括:固定支架;上管柱总成;下管柱总成,与上管柱总成沿轴向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起,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溃缩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件,传感器用于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探测到的碰撞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碰撞信号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溃缩条件:在满足溃缩条件时,控制器向执行件发送起动信号,执行件与上管柱总成脱离配合,并使上管柱总成相对下管柱总成沿溃缩方向移动,转向管柱总成向下溃缩,避让出足够的空间使得驾驶员不会碰撞到方向盘,避免了二次伤害的发生。转向管柱总成的溃缩属于主动式溃缩,并能对不同身高、不同坐姿的驾驶员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774416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110118700.7
申请日:2011-05-09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助力转向系统以及包括其的车辆,属于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该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助力转向系统均包括助力调节控制模块,所述助力调节控制模块用于设定驾驶转矩与电机助力转矩之间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发送电机助力调节命令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并且该车辆的转向系统使用该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或线控助力转向系统。该发明的转向系统驾驶感觉好,适用不同路况和/或不同驾驶人员的驾驶感觉要求,驾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都得到大大提高。
-
-
公开(公告)号:CN202911794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546593.8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管柱碰撞吸能机构,包括:上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固连在转向管柱的调节支架上;调节支架,调节支架设置在上安装支架的两侧,调节支架通过螺栓与上护管的压缩支架连接;以及在上护管上还进一步设有一辅助支架,辅助支架的一个侧面在上护管轴向方向贴近上安装支架的上侧面。优选的辅助支架包括安装面以及设置在安装面两侧的上平面。上平面与上安装支架的上平面平齐。辅助支架的长度大于等于调节支架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管柱碰撞吸能机构在现有的转向管柱上增加一简单的辅助支架机械构件,能够有效控制碰撞时转向管柱的旋转动作,解决了一类转向管柱碰撞过程中无法溃缩或者溃缩力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