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565390.7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组件、内燃机气缸和排气组件,并且排气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其中,内燃机气缸具有进气道和缸盖。换热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换热器和废气换热器并形成液冷回路,换热器设置在进气组件上,废气换热器设置在排气组件上。排气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排气管和具有催化剂层和隔热层的催化器,废气换热器分别与催化剂层、隔热层和排气管连接,内燃机气缸与催化剂层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工况需要对进入内燃机气缸前的气体及进气经过的通道或催化器进行加热,提升催化剂起燃速度和附壁油膜的挥发速率,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

    一种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1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0524988.7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除气室、隔板、控制阀,以及至少两个液体冷却装置;液体冷却装置设置于除气室外部,将冷却液输送至除气室内腔,以使得除气室除去冷却液中的气体;隔板设置在除气室的内腔,将除气室的内腔分隔成数量与液体冷却装置数量相同的冷却液除气腔室,各冷却液除气腔室与对应的液体冷却装置连通;隔板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之间的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的连通状态;当通过控制阀控制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连通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连通的两个液体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中混合并进行热交换。

    一种气体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8783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505211.5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不同的温度控制指令时,会控制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打开与关闭,使制冷剂循环流经在相应的闭环回路中,以实现利用液冷中冷器中的制冷剂冷却进入的高温气体,并将液冷中冷器输出的气体送入到发动机中。本申请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一种废气旁通阀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3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203387.6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气旁通阀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发动机的可变气门升程;在可变气门升程进行高低升程切换的过程中,控制废气旁通阀的开度,以改善发动机扭矩突变。基于本发明,可在节气门控制不需要更改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进气量改善甚至解决可变气门升程切换时对发动机扭矩突变的影响,优化车辆驾驶平顺性。此外,还本发明通过将发动机排气废气流入缸内,提高发动机的进气能力,提升发动机性能。

    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565390.7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组件、内燃机气缸和排气组件,并且排气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其中,内燃机气缸具有进气道和缸盖。换热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换热器和废气换热器并形成液冷回路,换热器设置在进气组件上,废气换热器设置在排气组件上。排气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排气管和具有催化剂层和隔热层的催化器,废气换热器分别与催化剂层、隔热层和排气管连接,内燃机气缸与催化剂层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工况需要对进入内燃机气缸前的气体及进气经过的通道或催化器进行加热,提升催化剂起燃速度和附壁油膜的挥发速率,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

    一种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160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524988.7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除气室、隔板、控制阀,以及至少两个液体冷却装置;液体冷却装置设置于除气室外部,将冷却液输送至除气室内腔,以使得除气室除去冷却液中的气体;隔板设置在除气室的内腔,将除气室的内腔分隔成数量与液体冷却装置数量相同的冷却液除气腔室,各冷却液除气腔室与对应的液体冷却装置连通;隔板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之间的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的连通状态;当通过控制阀控制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连通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连通的两个液体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除气腔室中混合并进行热交换。

    电动汽车及其空调总成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542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610504840.0

    申请日:2016-06-30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空调总成,其中空调总成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连通的第一蒸发器、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器用于与车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总路、第一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总路流经车内的热源,所述冷却总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串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支路流经所述第一蒸发器、并与所述制冷剂隔离,用于向所述第一蒸发器传递热量,能够在不增加电动汽车的耗电量的前提下,提高制热能力。

    混合动力车曲轴箱通风防结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734404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230289.6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车曲轴箱通风防结冰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全负荷呼吸管、部分负荷呼吸管、空滤后进气管、进气歧管及相关管路;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第一、第二开关阀、换热器及相关管路;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散热器、电机控制器、电驱动模块、水泵、三向阀及相关管路。外界温度较低时,第一开关阀开启,高温的制冷剂通过全负荷及部分负荷呼吸管易结冰处,高温气体将热量传递给呼吸管内低温气体,防止呼吸管结冰。气态制冷剂经过全负荷及部分负荷呼吸管后温度降低,经过电子膨胀阀后压力降低相变为液态,在换热器中吸收电机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后相变为气体,继续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

    集成电池温度控制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576388U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21091312.8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集成电池温度控制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电池冷却器,电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连接,电子膨胀阀和电池冷却器与膨胀阀和蒸发器并联。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泵、电加热器、电池冷却器、电池包和电池加热器。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第二水泵、三向阀、散热器、电池加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第二水泵、三向阀、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依次连接,电池加热器和散热器并联。不需PTC在行驶时开启,也不需利用热泵系统而牺牲冬季乘员仓制热,利用电机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实现电池加热,可让电池在低温环境时工作在合理温度范围内,实现电机冷却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降温。

    一种发动机冷却与汽车采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086353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082540.X

    申请日:2016-09-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与汽车采暖系统包括:电子水泵,发动机水套,节温器,旁通管,散热器,膨胀水箱和暖风芯体;节温器和暖风芯体之间设置开关阀,发动机水套连接到开关阀和节温器之间,暖风芯体的一端连接第2三通阀的D接口,第2三通阀的E接口连接乘客舱,第2三通阀的F接口连接出风口后,再连接车外环境;暖风芯体的一端连接风机后,再连接第1三通阀的C接口,第1三通阀的A接口连接乘客舱,第1三通阀的B接口连接进风口后,再连接车外环境;开关阀,风机,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分别连接ECU。本实用新型解决散热器过设计问题、有效散热、辅助采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