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354796U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20739875.9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包括:汽车后横梁,汽车后横梁设置在后备舱后地板的后端,汽车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后地板纵梁连接;后地板中横梁,后地板中横梁设置在后备舱后地板的后端,后地板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后地板纵梁连接;电池安装后支架,三个电池安装后支架间隔设置在汽车后横梁上;电池安装侧支架,四个电池安装侧支架间隔均匀布置在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上;以及电池安装前支架,两个电池安装前支架间隔设置在后地板中横梁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布置可以不同于传统布置方式,而布置在车身后地板下部,一方面利于后备舱空间布置和设计,另一方面利于充电系统和散热系统的布置,空间布置效率高、散热和安全性更好。

    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96871U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20738981.5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与汽车门槛的底部连接,所述B柱内板分别与内门槛及外门槛形成U型内门槛腔体及U型外门槛腔体;H型横梁,两个所述H型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内门槛及中央通道之间;所述H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及所述中央通道连接;内门槛内撑板,所述内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内门槛腔体内;以及外门槛外撑板,所述外门槛内撑板设置在所述U型外门槛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分解侧碰中局部过于集中的能量,在不侵占乘员空间的可溃缩区域实现能量吸收和传递转移,同时通过连贯的Y向传力路径设计来保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碰撞中车身侵入速度和侵入量的有效控制。

    汽车及汽车门槛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915837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714389.6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一种汽车及汽车门槛加强结构。其中,所述汽车门槛加强结构包括:门槛结构,所述门槛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门槛加强梁,所述门槛加强梁包括主梁、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主梁的横截面呈一侧缺口的边框形状,所述边框形状包括顺次连接的上边框、侧边框和下边框;在缺口一侧,所述上边框连接所述上翻边,所述下边框连接所述下翻边,所述上翻边向下弯折,所述下翻边向下弯折;所述上翻边和所述下翻边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从而使所述门槛加强梁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所述汽车门槛加强结构抗翻转能力强。

    支撑板和风窗横梁总成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36928U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20527312.8

    申请日:2015-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板和风窗横梁总成。风窗横梁总成包括:风窗横梁、通风板和支撑板。风窗横梁用于支撑玻璃;通风板,包括一卷曲状,卷曲状的通风板围成一凹槽,凹槽沿皱褶槽延伸方向延伸;风窗横梁位于凹槽的一侧壁上,凹槽的侧壁用于支撑风窗横梁;支撑板一端固定在凹槽的与风窗横梁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风窗横梁上,用于支撑凹槽,支撑板上形成通孔和多条皱褶槽,且通孔位于部分皱褶槽位置处。支撑板具有足够的刚性以提高风窗横梁总成刚性,此外,在行人的头部撞击玻璃的过程中,皱褶槽可吸收行人撞击玻璃的力所产生的能量,诱导支撑板压溃收缩产生形变,从而降低玻璃对于人头部的作用力,以减小人体头部的损伤。

    汽车及其前地板总成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45077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117500.8

    申请日:2016-02-05

    Abstract: 一种汽车及其前地板总成,该总成包括:前地板,包括中央通道以及沿车宽方向设置在中央通道两侧的左、右前地板本体,左、右前地板本体沿车宽方向的一端与中央通道固定;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前地板两侧的左、右门槛内板,左前地板本体沿车宽方向的另一端与左门槛内板固定,右前地板本体沿车宽方向的另一端与右门槛内板固定;前地板、左门槛内板、右门槛内板在车长方向上靠近车尾的一端均具有一致性横断面。本方案能够实现在汽车的轴距发生变化时,无需研发新的前地板总成,因而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增强了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

    车身后部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49989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768901.5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衣帽架的上加强梁,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用于固定在后轮罩上;用于安装后排座椅锁扣的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固定在后轮罩上;下加强梁,包括下横梁和纵梁,下横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纵梁固定,下横梁用于设置在两个后轮罩之间并固定在后地板上,纵梁用于固定在后轮罩上;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与安装板固定,以使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两厢车上;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与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固定,以使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三厢车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降低了车身后部结构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车辆及其车身前部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87030U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20886854.4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一种车辆及其车身前部结构,该结构包括中横梁和后横梁,中横梁位于左、右前纵梁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左、右前纵梁固定连接,后横梁位于左、右立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左、右立柱固定连接;左、右延伸纵梁,位于左、右前纵梁之间并位于中横梁、后横梁下方,左延伸纵梁的前端部与左前纵梁、中横梁固定连接,后端部与后横梁在车宽方向上偏离左前纵梁后端部的位置固定连接,右延伸纵梁的前端部与右前纵梁、中横梁固定连接,后端部与后横梁在车宽方向上偏离右前纵梁后端部的位置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身前部结构具有三条碰撞能量传递路径,使得碰撞能量能够得到有效地吸收并分散开来,提高了车身前部结构的前碰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