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Al-Si-Mg系合金的中温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1819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557395.X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Al‑Si‑Mg系合金的中温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压铸Al‑Si‑Mg系合金从室温一次升温至190~210℃并保温,随后取出一次淬火;(2)将步骤(1)中淬火后的合金继续二次升温至310~350℃进行保温,随后取出二次淬火,即完成。通过本发明的中温热处理工艺后,合金的屈服强度大于150MPa,抗拉强度大于270MPa,延伸率大于15%,且压铸件表面鼓泡面积分数为0(鼓泡面积占铸件表面积之比),可用于汽车等行业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压铸铝合金结构件,替代钢制结构件,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

    一种金属燃烧性能评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1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80880.2

    申请日:202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燃烧性能评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调控整个燃烧评估试验进程和处理数据的控制处理装置;用于固定样品且空间位置可调的样品工作台;评估工作仓;用于控制样品燃烧时所处环境条件的环境模拟装置;位于所述样品工作台旁并正对所述样品工作台上样品的点火装置;位于所述样品工作台旁并用于记录视频图像与温度场变化的温度监测装置;位于所述样品工作台旁并用于收集净化烟雾的烟雾收集净化装置;以及位于所述样品工作台上方用于灭火的灭火装置。本发明具有可实现全程智能化,能模拟金属材料服役环境,选择相应火源对金属样品进行点燃,并实时监测点燃以及燃烧过程,快速分析金属材料的点燃特性以及燃烧特性等优点。

    一种非热处理高强韧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958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46779.9

    申请日:2022-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热处理高强韧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合金包含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元素:Ce:6~8wt.%,Mg:1.4~2.8wt.%,Si:0.8~1.6wt.%,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小于或等于0.3wt.%,余量为Al元素。本发明将稀土元素Ce与元素Mg、Si通过严格的摩尔分数比,以AlCeSi相作为α‑Al晶粒的形核基底,实现对合金晶粒的细化;以AlCeSi相、Al11Ce3相(或Mg2Si相)作为第二相颗粒,实现对合金的第二相强化;较大冷速的压铸工艺可以获得含Mg元素的α‑Al固溶体,实现对合金的固溶强化,从而在获得较高强度的同时兼具一定的塑性。所述铝合金的制备工艺为压力铸造,无需经过后续的热处理,铸态下屈服强度大于140MPa,抗拉强度大于250MPa,延伸率大于10%,并且具有良好的压铸性能。

    一种含有高固溶度稀土元素的高导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1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8442.1

    申请日:2022-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高固溶度稀土元素的高导热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RE,RE在高导热镁合金中的质量分数为4%~16%,且在镁中的极限固溶度≥0.8at.%;Al,Al与RE的原子比在0.3~4;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高导热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包括第一相和第二相,第一相包括Mg基体和固溶在镁基体中的RE,固溶在镁基体中的RE在第一相中的原子数百分比为0.05~0.2%,第二相包括Mg‑RE相和Al‑RE相,该高导热镁合金在常温下的热导率≥100W/(m·K)。本发明的高导热镁合金与现有的含有高固溶度稀土元素的镁合金相比,导热性能明显提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导热镁合金的方法。

    压铸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65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363104.X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压铸镁合金由以下成分组成:3.0~4.0%的La,1.0~2.0%的Al,0.1~0.6%的Ca,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通过将La和Al元素含量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使Al全部与La反应形成针状的Al11La3第二相,而不会固溶于镁合金基体中,提高了镁合金的力学强度和延伸率,热导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通过添加微量的Ca元素,使其全部固溶于镁合金基体中,从而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镁合金的力学强度;本发明的压铸镁合金可以兼顾高导热性能和高力学性能,而且压铸工艺利于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一种可时效强化的高强度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665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540895.2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时效强化的高强度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合金成分为:6.0~8.0wt.%La,2.5~4.0wt.%Zn,0.5~1.0wt.%Mg,0.1~0.5wt.%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工艺为压力铸造加T5时效热处理,其中压铸工艺可以获得强化晶界的Al11La3第二相和含Zn、Mg、Cu元素的过饱和Al基固溶体;而随后的T5时效热处理可使固溶于Al基体的Zn、Mg、Cu元素以MgZn2、Al2CuMg和Al2Cu第二相的形式弥散析出,这能够在压铸态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导热能力和晶内强度。所述铝合金的导热系数高于160W/m·K、屈服强度高于160MPa、抗拉强度高于240MPa以及延伸率大于7%,适合制备有高强度高导热需求的电子产品结构件。

    一种压铸Al-Si-Mg系合金的中温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1819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557395.X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Al‑Si‑Mg系合金的中温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压铸Al‑Si‑Mg系合金从室温一次升温至190~210℃并保温,随后取出一次淬火;(2)将步骤(1)中淬火后的合金继续二次升温至310~350℃进行保温,随后取出二次淬火,即完成。通过本发明的中温热处理工艺后,合金的屈服强度大于150MPa,抗拉强度大于270MPa,延伸率大于15%,且压铸件表面鼓泡面积分数为0(鼓泡面积占铸件表面积之比),可用于汽车等行业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压铸铝合金结构件,替代钢制结构件,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

    高导热高强度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877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158839.1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高强度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镁合金铸锭车削加工为圆柱形坯料,预热处理;S2、将步骤S1预热处理后的坯料进行第一道次变形处理,冷却,得到变形坯料;变形温度为300~350℃;变形量为20%~40%,变形速率为0.1~2 mm/s;S3、将变形坯料通过车削加工为柱形坯料,保温一段时间;S4、对所述的柱形坯料进行第二道次变形处理,冷却,水淬,得到所述高导热高强度变形镁合金。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制备高强度高导热镁合金的难题。

    镁合金铸造开裂倾向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82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080110.8

    申请日:202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铸造开裂倾向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通过熔炼铸造工艺制备出镁合金;步骤2:根据镁合金的最低固相线温度,确定拉伸温度;步骤3:根据镁合金的在拉伸温度下的线收缩系数和冷却速度,确定拉伸应变速率;步骤4:通过拉伸应变速率拉伸镁合金,确定镁合金在拉伸温度下的最大强度;步骤5:通过最大强度,预测镁合金铸造的开裂倾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镁合金的最大强度,预测镁合金铸造的开裂倾向,并且无需制备复杂的开裂倾向专用评估模具,通过普通的高温拉伸机即可实现对镁合金铸造开裂倾向的预测,通过简单和经济的手段达到了预测镁合金铸造开裂倾向的目的。

    高导热多组元镁合金固溶体的设计方法及镁合金固溶体

    公开(公告)号:CN118447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64338.0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多组元镁合金固溶体的设计方法及镁合金固溶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镁作为基体元素;选择金属元素A和B,元素A和B在镁基体中有一定的固溶度;元素B在镁基体中的原子百分比和元素A在镁基体中的原子百分比的比值记为E,E≤4;金属元素A与Mg原子的电负性差的绝对值记为Y1,金属元素B与Mg原子的电负性差的绝对值记为Y2;金属元素B与金属元素A的电负性差的绝对值记为Y3;Y3大于Y1以及Y2;若满足,则金属元素B与金属元素A合格;判断金属元素A与金属元素B的原子半径是否都大于或者都小于Mg原子的半径;若否,金属元素A与金属元素B合格;若是,则金属元素A与金属元素B不合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