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9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13014.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风险评估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分析样本的宏基因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与所述抗生素抗性基因相关的参数;S2、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风险评估模型,计算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S3、基于步骤S1得到的所述参数和步骤S2得到的所述权重系数,计算最终风险得分,分析得到所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风险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全面的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9759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076834.X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酞类化合物合成酶LcP450、编码其核苷酸序列及应用,属于生物工程的技术领域。其氨基酸序列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序列同一性的功能性同源序列;或在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添加、缺失、替换一个或多个氨基酸且具有相同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提供的苯酞类化合物合成酶LcP450,有助于了解苯酞类化合物的合成通路,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川芎种丁烯基苯酞和丁苯酞的含量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7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0568.8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过去磷酸化调控植物选择性吸收镉和锰的方法。STNP介导的磷酸化对茄科NRAMP5的镉和锰选择性摄取至关重要。模拟NRAMP5中非磷酸化的突变降低了植物对镉的吸收,而不影响植物对锰的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97753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20210.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5/10 , C12N1/19 , A01H5/00 , A01H6/20 , A01H6/82 , B09C1/10 , C12R1/64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与龙葵镉吸收相关的蛋白SaNRAMP5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在龙葵中敲除该基因可以显著降低龙葵的镉积累,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该基因可以促进镉在拟南芥根系的积累,在镉敏感型酵母ycf1中表达该基因可以显著提高酵母菌株对镉的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2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0932637.8
申请日:2024-07-12
IPC: G06V10/764 , G06V10/20 , G06N20/20 , G06V20/17 , G06V20/10 , G06F16/29 , G06V10/44 , G06V10/25 , G06N5/0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入侵植物叶绿素含量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通过结合多光谱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对入侵植物叶绿素含量的高精度预测,首先,使用多光谱图像获取技术采集待测区域的图像数据;接着,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中的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然后,对识别的植物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关键的光谱信息,如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及差值植被指数;最后,利用这些光谱信息,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该预测模型经过精度评估和优化,确保能够提供准确的叶绿素含量预测,从而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叶绿素含量的精确空间分布预测,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入侵植物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对于生态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8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92792.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甲基转移酶及其在生物合成异嗪皮啶和嗪皮啶中的应用。本申请鉴定了异嗪皮啶生物合成途径的核心基因元件——氧甲基转移酶基因SgOMT3和Ese08G000662.t1,其编码的蛋白能够催化秦皮素生成异嗪皮啶的功能。基于本申请的氧甲基转移酶,结合异嗪皮啶的代谢途径,可以在细菌、酵母、藻类和植物底盘中实现异嗪皮啶的合成。本申请提供了异嗪皮啶的人工合成路径,为利用生物合成实现异嗪皮啶的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6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047432.8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
IPC: C07K14/435 , C12N15/12 , C12N15/70 , C12N15/64 , C12P21/02 , C07K1/22 , C07K1/34 , C07K1/36 , A61K38/17 , A61P31/04 , A61P37/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rATG5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重组蛋白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防治罗氏沼虾病害的药物的技术问题。所述MrATG5重组蛋白为MrATG5‑pET‑32a(+)重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申请克隆并鉴定了罗氏沼虾MrATG5基因,通过构建MrATG5‑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诱导和纯化出MrATG5的重组表达活性蛋白,并分析了其对细菌的结合和抑菌活性。并基于实验结果表明,MrATG5可以通过与细菌的结合抑制病原菌在机体中的增殖从而增强罗氏沼虾的抗菌免疫能力。本申请的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罗氏沼虾免疫防御功能提供数据支撑,并为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49940.8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山西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胡萝卜素空间代谢组的检测分析方法,属于农业化学成分分析领域。本申请以甜玉米和辣椒为例,利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DESI‑MSI),使用的喷雾溶剂是体积比(40‑60):(30‑50):10:0.1的乙腈:异丙醇:水:甲酸溶液。该方法可以直观的观察类胡萝卜素在植物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类胡萝卜素代谢物分布的成像分布图的响应值,获取不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具有的空间代谢组差异和组织特异性,分析活性代谢物在不同组织间的差异,为提取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类代谢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19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602449.X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IPC: C12Q1/682 , C12Q1/6834 , C12Q1/6806 , C12Q1/689 , C12N15/11 , C12R1/01 , C12R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酶级联信号放大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具体通过在磁珠和聚苯乙烯微球上分别修饰与目标菌DNA互补的探针1(Probe1)及DNA探针2(Probe2)和引发链(t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目标菌DNA分别与载体上的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随后在该体系中引入分别修饰了发卡1(H1)和发卡2(H2)的磁珠或PS微球,在tDNA的触发下,发卡能够高效结合,导致磁珠或微球载体状态发生显著改变,使得基于磁/电原理的生物传感器能够进行灵敏响应。本发明采用无酶辅助的信号放大方式,成本低、稳定,且克服了免疫反应中修饰抗体后的微球或磁珠因抗体间固有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自聚,造成结果假阳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30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33407.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精捷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IPC: C12N5/20 , C07K16/10 , C12N15/70 , C12N15/50 , C07K14/165 , C07K1/22 , C07K1/34 , C07K1/36 , G01N33/569 , G01N33/577 , G01N33/543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对PEDV N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进行纯化,得到PEDV N蛋白;将纯化后的PEDV N蛋白与等体积弗氏佐剂乳化,多点位注射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两周免疫一次;按5:1比例取已加强免疫3天后的小鼠的脾细胞与对数生长期的SP2/0细胞混合均匀,在PEG150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混合液使用HAT培养基培养;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抗体能力强的阳性孔,并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6株分泌抗体的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对PEDV N蛋白mAb进行制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均可特异性高效结合,能够作为PEDV病毒感染和抗感染机制研究的抗体工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