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981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1227246.1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磁成像引导的克服肿瘤乏氧引起耐药性的靶向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将PLGA、核磁成像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经搅拌、透析后得到溶液A;S2.利用NHS和EDC活化溶液A的羧基,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S3.向上述活化后的溶液A中加入靶向分子,经搅拌、透析后即得基于核磁成像引导的克服肿瘤乏氧引起耐药性的靶向纳米药物。本发明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PLZ4@SeD纳米粒子在细胞乏氧条件下的治疗效果优于临床用药多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344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343689.4
申请日:2021-1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抗原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取香菇多糖、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各溶于高压灭菌水中分别制成香菇多糖储备液、亚硒酸钠储备液和维生素C储备液;将RBD加入所述亚硒酸钠储备液中搅拌,加入香菇多糖储备液继续搅拌,再加入高压灭菌水后搅拌使得聚合物与RBD和亚硒酸钠充分混匀,形成混合溶液;向所述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所述维生素C储备液,滴加完毕后在低温下搅拌,最后将反应完的溶液置于透析袋中,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抗原纳米疫苗。本发明利用纳米硒载体优势装载RBD进行有效呈递,提高RBD疫苗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强效的免疫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43243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1339045.6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铱(III)配合物修饰黑磷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靶向铱(III)配合物为未配满的Ir‑CHO,其具有活性基团‑醛基。本发明的靶向铱(III)配合物修饰黑磷复合物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增强放疗效果;克服了传统放疗增敏剂选择性差、毒副作用较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靶向铱(III)配合物修饰黑磷复合物能在水溶液中稳定保存,同时,由于粒子表面存在具有活性的醛基,有利于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或表面功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36402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352654.5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针对一种聚合物负载天然右旋龙脑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高分子聚合物为脂溶性时,将其和天然右旋龙脑溶于有机溶剂中,作为有机相,将乳化剂溶于水中作为水相;当高分子聚合物为水溶性时,将其和乳化剂溶于水中作为水相,将天然右旋龙脑溶于有机溶剂作为有机相;然后将有机相滴加到水相中搅拌,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纯化,干燥,得到聚合物负载天然右旋龙脑纳米粒子。本发明合成的聚合物负载有天然右旋龙脑纳米粒子,提高了天然右旋龙脑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还提高其在肿瘤细胞的吸收和抗肿瘤活性,以及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吸收,从而增敏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9006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0668099.0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放疗增敏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肿瘤药物为纳米级稀土配合物,低毒或者无毒,该稀土配合物的分子式为Dy(Hpbc)2Cl、Gd(Hpbc)2Cl和Eu(Hpbc)2Cl。制备时,将2‑(吡啶‑2‑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和LnCl3溶于水和乙腈的混合溶液中,在空气中搅拌均匀,水热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研磨成粉末,分散到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离心去除沉淀,再离心,得到放疗增敏的抗肿瘤药物。本发明能被X射线诱导产生单线态氧,在抗肿瘤的同时可以用于成像,可在光、电、磁、生物等方面的应用,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制样量大、耗时短、重现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55790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355631.0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47/44 , A61K47/10 , A61K45/06 , A61K31/198 , A61K31/4439 , A61P35/0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增敏NK细胞的组合物及应用。该组合物包括硒代胱氨酸和TGF-β抑制剂。硒代胱氨酸和TGF-β抑制剂具有协同增敏NK细胞的效果,可将该组合物制备得到增敏NK细胞药物。将该组合物制备得到的纳米乳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SeC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纳米化后的体系能够增强肿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解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效地促进了NK细胞对转移性的MDA-MB-231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373487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304146.3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F15/00 , A61K31/555 , A61P35/00 , C09K11/06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肿瘤探针的应用。该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为Ru‑1和Ru‑RGD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u‑1和Ru‑RGD的阳离子的结构式如式I和式II所示。本发明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利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将具有取代基团的配合物通过连接具有靶向性RGD多肽的分子,合成肿瘤靶向性钌配合物。本发明中高效地合成了钌配合物,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消耗量和合成时间;所合成的钌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单、双光子细胞成像能力以及靶向宫颈癌细胞的功能,能够同时实现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临床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57338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606253.7
申请日:2017-07-24
IPC: C07F15/00 , A61K31/555 , A61K47/54 , A61K9/14 , A61K47/26 , A61K51/04 , A61K51/12 , A61K49/00 , A61P35/00 , C09K11/06 , A61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铱联吡啶配合物及合成方法以及在DNA纳米载药系统中的应用。该铱联吡啶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较强的荧光性质,具有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及可示踪性。通过单边保护己二胺,再脱保护的方式,可使配合物的产率达80%以上。为了进一步增强铱联吡啶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发明构建了具有肿瘤血管生成拟态靶向性的DNA纳米载体来负载铱联吡啶配合物,有效提高了其对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靶向性,并提高药物进入肿瘤细胞核的效率,最终提高该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66806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052841.0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5/17 , A61K31/67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该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和CIK细胞,所述的双膦酸盐类化合物为临床用药依替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英卡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抗肿瘤骨转移的双膦酸盐药物与CIK细胞联合使用,极大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方法,使达到相同治疗效果所需的CIK细胞数量大大减少,相比单独CIK细胞生物治疗,可保持其较高的安全性又显著地提高其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90815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96152.6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675 , A61K31/198 , A61K31/4184 , A61P35/00 , A61P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唑来膦酸和有机硒化合物联用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单独有机硒化合物和单独的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如联合用药,说明两者的联合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即可以利用有机硒化合物及唑来膦酸的协同作用达到高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本发明中还发现唑来膦酸增强有机硒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潜在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产生过量ROS导致的。因此,可将唑来膦酸和有机硒化合物联合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或者将唑来膦酸作为有机硒化合物的增敏剂,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