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8609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29547.5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动态监测伤口愈合的细胞阻抗成像系统及方法,所述伤口愈合包括伤口形成后细胞脱离其原先贴附的位置发生迁移运动,在新的位置重新贴附并和周围细胞形成致密连接,最终完成伤口愈合的整个动态过程。利用本发明可以测量得到以细胞阻抗值相对基准阻抗值的变化率作为像素点内容的一系列高分辨率数值图像,从而研究、分析与伤口愈合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05110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49677.2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9D133/24 , C09D133/14 , C09D133/26 , C09D133/02 , C09D7/12 , C09D5/16 , C08F220/58 , C08F220/32 , C08F224/00 , C08F220/38 ,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8F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固化防污减阻水凝胶软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溶性单体、引发剂溶解于水中,调节pH值至7左右;将功能单体于水中用表面活性剂预乳化;(2)将获得的溶液混合后在30~50℃下聚合,得到粗产物溶液;(3)将得到的粗产物溶液与固化剂混合后涂膜,常温固化得到软涂层膜;(4)将得到的软涂层膜放入水中,直至溶胀平衡,得到表面光滑的防污减阻水凝胶软涂层。本发明常温固化防污减阻水凝胶软涂层的制备方法,可室温操作,工艺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该涂层在制备船舶防污减阻材料及生物医用涂层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41777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289446.7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9D133/24 , C09D133/14 , C09D133/02 , C09D151/08 , C09D7/12 , C09D5/00 , C08F220/58 , C08F2/30 , C08F220/38 , C08F220/06 , C08F220/60 , C08F220/28 , C08F290/06 , C08F22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抗蛋白吸附软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电解质单体溶解于水中,调节pH值至6.5~7.5,得到混合物A;将功能单体分散于水中用表面活性剂预乳化,得到混合物B;(2)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加入引发剂,在30~55℃下聚合,得到初产物;(3)将步骤(2)得到的初产物加入水中配置成初产物溶液,与固化剂混合后涂膜,固化得到涂层;(4)将步骤(3)得到的涂层放入水中,直至溶胀平衡,得到抗菌抗蛋白吸附软涂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室温操作,工艺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且成本较低,该涂层在抗菌抗蛋白吸附生物医用涂层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12925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54679.9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单细胞和群细胞行为的多尺度集成细胞阻抗传感器,它有四个叉指电极阵列对称地分布在绝缘基片上,在绝缘基片的边缘位置分布有连接垫,每个叉指电极阵列的总线分别通过引线与相应的连接垫连接,微电极相应地分布在各叉指电极阵列的总线的至少一个开口处,各微电极通过引线与相应的连接垫连接;培养容器设有分别与四个叉指电极阵列所在的区域相匹配的四个培养腔;顶盖设有分别与四个培养腔相匹配的四个腔盖;绝缘基片上的连接垫与PCB板连接,培养容器的四个培养腔分别对应地固定在四个叉指电极阵列所在的区域上,四个腔盖分别对应地置于四个培养腔内。该传感器不仅提高了集成程度,且能同时检测群体细胞和单细胞的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554942A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200310122949.0
申请日:2003-1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7/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胞外动作电位测量的单细胞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早期多光源细胞微生理计的基础上,利用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技术,克服传感器几何特性对细胞培养的限制,采用光源移动寻址,对随机培养的单个细胞跟踪定位测量。本发明配套改进的光源系统,提高了精度和稳定度,可以将测量定位于单个细胞甚至单个离子通道,从而将精确测量药物对单个细胞的作用及作用靶点。这种单细胞传感器,可以实现神经细胞外动作电位的快速、实时监测,定性分析不同浓度不同药物对细胞的兴奋和抑制作用,主要应用于药物筛选、分析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10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866868.X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尿液健康检测的手持式滴管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构建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低成本电化学电极。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构筑纳米金枝与敏感层,并修饰多孔酶膜,有效增强了酶的固定化程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抗干扰能力。此外,酶膜的多孔结构促进了电子的快速传输和高效的酶催化反应。电极设计为一次性滴管式结构,并配备移液枪式的集成电化学检测系统,实现了便捷、即时的生化检测。本发明通过对尿液中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可实现对慢性疾病的居家监测与日常健康管理,为长期健康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79500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85083.3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态离子液体的激光诱导石墨烯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采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在聚酰亚胺胶带表面雕刻石墨烯叉指三电极,并使用固态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固态离子液体可以保证电解质具有较长寿命,从而使得气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在工作电极表面修饰PEDOT:PSS薄膜层和双金属纳米复合物以放大气体响应信号。本发明使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实现短时间大批量制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988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910226106.6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液放大的三自由度精密微位移探针,包括基座、探针头和三个测量臂。测量臂包括电液放大器和连杆,电液放大器内部设有腔体,腔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小直径段、变直径段和大直径段,小直径段位于电液放大器固定连接于基座的一端,小直径段设有压电陶瓷,变直径段的横截面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活塞沿大直径段做轴向运动;腔体在活塞与压电陶瓷之间充满液体;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柔性球铰以分别连接于电液放大器的活塞和探针头。测量方法包括采用三自由度结构,将刚性探针头作用在被测物体表面上,通过3组连杆及电液放大器,将被测物体的空间位移,转换成三组电压信号,通过对三组电压信号的解耦,分析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实际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7825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04921.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面积多参数可燃气体实时监测电子鼻系统,包括监测电路、监测平台、系统标定界面。所述监测电路由气体检测模块、物联网模块、MCU模块、电源模块、AD采样模块构成,可实现对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温度、湿度、气压、GNSS等多参数的实时采集;所述监测平台基于中移物联网ONENET平台进行数据汇聚,并通过消息队列Mq将数据集中在计算平台,可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并实现数据报警;所述系统标定界面基于Qt进行开发,实现基于串口的数据采集功能。基于上述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对社区潜在危险气体的分类分级识别监测,并基于物联网实现数据上报及实时报警定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7073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611097867.9
申请日:2016-12-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海菲尔(辽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浓度修正的呼出气多组分检测仪及检测方法,该检测仪包括过滤瓶、载气气泵、干燥管、进样气泵、样品环、第一两相三通电磁阀、第二两相三通电磁阀、第三两相三通电磁阀、色谱柱和检测气室,连通后分别构成进样通路、清洗通路和检测通路。所述检测气室为长方体结构,开有PCB板槽、MOS传感器槽、二氧化碳传感器槽、测温孔、气体反应室等。传感器可快速给出响应并恢复基线,输出响应经信号处理与计算后,得出氢气、甲烷浓度,并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修正,降低样本采集限制条件,减少呼气采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该仪器功能完善,体积小,操作简便,准确性、稳定性、重复性较高,用户交互友好,有利于大规模临床应用的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