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8654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0464749.5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T1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边形变形技术的剖面重构三维表面建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运用铀矿矿体圈定的特殊规则(需要考虑铀矿独有的平米铀量和米百分数参数及地质分层中矿体岩性渗透与否的特点),设计并实现满足铀矿砂岩与硬岩两种类型岩性的单工程矿体边界自动圈定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在剖面图上圈定出复杂铀矿矿体边界。再以圈定好的矿体边界为复杂矿体轮廓,将其投影到三维可视化平台中,结合多边形变形及插值算法,实现对铀矿复杂矿床结构的基于轮廓线的三维表面重建,并将其应用到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中。本发明能够提高基于剖面轮廓三维表面建模中轮廓间的相似性,减少剖面间轮廓间距,实现复杂三维地质体的精细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46376.0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铀矿蚀变类型及强度的可视化表达方法及系统,包括首先从数据库中获取指定工作区域或勘探钻孔中铀矿的蚀变信息,得到每个蚀变范围所对应的蚀变名称、蚀变强度和蚀变类型,其中,在对每种蚀变类型进行可视化表达时,采用不同图形对不同的蚀变类型进行可视化表达;在对蚀变强度进行可视化表达时,在同一个深度范围内,分为单种蚀变和多种蚀变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最后根据蚀变地层厚度,绘制一行或多行蚀变符号图形对蚀变范围进行填充。本发明实现了对铀矿的蚀变类型及强度的可视化表达,把蚀变信息图形化,能够更清晰有效地表达了铀矿的蚀变信息,从而使后期对蚀变信息的理解和使用更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644777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820674.5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序贯剖面动态显示方法,该方法对应与多层地质模型,通过开辟与之层数相对应的多个线程,每一个线程分别完成对应地层体模型与剪切面的矢量剖切运算,生成地质剖面,并对其空间拓扑结构和属性特征进行可视化呈现。本发明通过定制界面进行巡查方向、线程、剖面帧数等参数的控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控性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实时多角度序贯剖面动态显示,使得地质空间可视化分析更高效、无死角。
-
公开(公告)号:CN1090629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556704.5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NoSQL的跨工程或跨图幅图元检索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含获取设计好的矢量图的NoSQL存储结构;采用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存储矢量图文件;根据输入的图元检索词实施检索;获得输出检索结果,从而获得相关图元的信息。本发明可以从矢量图的基础单元‑图元层面,对多个矢量图进行跨图幅或跨工程图元检索、调用和管理,克服目前以图幅为单位,对大量图幅内部含有的丰富数据和信息管理不理想的瓶颈,可以从更细微的层面为地质、工程、建筑、灾害等的图形管理、检索、分析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7451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788658.3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孔的快速递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由一维钻孔数据生成二维勘探线剖面钻孔排列图,并直接进行多向剖面地层连线及协同处理。其要领是按照实际位置在三维空间中把多个方向的过钻孔的剖面展布出来,再使用插值算法对同一属性的地层线进行剖面间插值,生成三维地层面,最后用顶底面成体算法建立整个三维地质体模型。本发明通过对地层连线协同处理,并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坐标校正,使地层线和面位置更精确;同时利用插值算法生成地层面,显著提高了三维地质建模的速度和效率。使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建模,钻孔和勘探线数据越多、岩层划分越细致,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度也越高。该法可在多种三维地质建模专业软件中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513131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10940736.1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顾及褶皱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角点网格剖分方法,在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褶皱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兰姆赛褶皱分类中等斜线的规定,以角点网格为空间体元数据模型,以地层结构体模型为层向控制,进行地质结构模型的角点网格剖分。通过趋势线和地质结构模型在XOY平面的投影范围,进行平面网格划分。对地质模型所包含褶皱的多值面地层进行空间旋转。垂向网格划分由曲面上投影点沿倾角等倾斜线方向按照一定步长生长得到,剖分完成后经逆矩阵变换复位。通过横纵向网格划分,计算得到对应点的空间坐标,依据坐标和拓扑信息构建空间体元模型并可视化显示,实现了顾及褶皱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到角点网格体元模型的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586910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2839.8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nventor: 刘军旗 , 唐辉明 , 吴冲龙 , 苏爱军 , 刘刚 , 欧阳春 , 丁瑶 , 林晨 , 樊俊青 , 王菁莪 , 邹宗兴 , 翁正平 , 滕伟福 , 周汉文 , 熊承仁 , 刘清秉 , 龚松林 , 钟成
IPC: G06Q5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滑坡多场监测数据的融合及预测方法,该方法以获取的各类监测数据为唯一依据,通过集成方差计算、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来确定隐含在各类监测数据间的滑坡滑移预测函数;把多元统计的定量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定性趋势分析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多元统计分析来确定参与预测函数的数据种类和初步的预测函数,以BP神经网络的趋势模拟来验证预测函数的合理性,以调整参与的数据种类使两者达到比较理想的统一,完成每个滑坡的滑移预测。该技术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预测,对全国滑坡进行定性普查和天气预报式预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7884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18808.1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体元地质体模型局部快速更新方法,先完成整体混合体元地质体模型(IHG-TIN模型,不规则六面体网格Irregular Hexahedron Grid与三角网Triangle Irregular Network)的构建。若局部有新的钻孔或其他勘探数据需要更新混合体元地质体模型时,只需构建局部同尺度的局部混合体元地质体模型,利用新的体元局部替换原模型相同位置的体元,再从更新后的混合体元地质体模型中提取新的层面模型,完成层面模型的拓扑关系和地质属性的更新,从而实现快速局部动态更新,原有模型无须全部推到重建,可以提高地质体动态更新效率和地质体模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51313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40736.1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顾及褶皱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角点网格剖分方法,在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褶皱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兰姆赛褶皱分类中等斜线的规定,以角点网格为空间体元数据模型,以地层结构体模型为层向控制,进行地质结构模型的角点网格剖分。通过趋势线和地质结构模型在XOY平面的投影范围,进行平面网格划分。对地质模型所包含褶皱的多值面地层进行空间旋转。垂向网格划分由曲面上投影点沿倾角等倾斜线方向按照一定步长生长得到,剖分完成后经逆矩阵变换复位。通过横纵向网格划分,计算得到对应点的空间坐标,依据坐标和拓扑信息构建空间体元模型并可视化显示,实现了顾及褶皱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到角点网格体元模型的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1917449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010269079.X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空间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三维空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层通信方法。本发明包括数据处理步骤,管理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请求和服务器端针对客户请求发送具体三维空间数据;策略定制步骤,管理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端采取何种策略获取数据和发送数据;错误处理步骤,管理接收方接收到错误数据后要求发送方如何重发数据;同时,本发明将三维空间数据抽象为几何数据、属性数据、纹理数据和空间关系数据,以方便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和传输控制。本发明在应用层上保障了三维空间数据网络传输的高效性与准确性,为三维空间数据网络传输和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施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