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8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28551.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凸肋片的螺旋蒸发管结构设计方法,该结构是在传统的螺旋蒸发管内添加球凸肋片,之后主要针对球凸肋片的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球凸肋圆心角(扇形圆心角)直径dr,倒圆直径(圆形横截面与扇形连接线)da,肋个数n。通过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分析讨论,基于综合评价因子p,确定了该新型球凸肋螺旋蒸发管的结构参数,分别为dr=0.8mm,da=0.12mm,n=4;同时,发现该结构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达到了50.1%,综合评价因子高达1.26。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0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428514.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流能转化的微小电流的柔性锂电池均衡方法,包括搭载于水下柔性智能体内的海流能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和柔性锂电池组;建立均衡拓扑结构,获取每个电池的电压,选取最大电压的电池;通过最大电压的电池向所有电容器进行放电,每个电容器均获取电能;利用获取电能的电容器连同海流能发电装置一起向对应的电池进行放电,使整个电池组的电压均衡。本发明通过最大电压电池结合海流能发电装置向各小电压电池充电,以实现多电池间同时进行电压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23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540467.X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8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精度与成本的锂电池SOC实时评估方法,依据安时积分(Ah)法,根据实时采集工作电池单体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评估电池单体的SOC;当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安时积分工作时间”,采用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安时积分法得到的SOC进行校正;当校准累计时间达到“卡尔曼工作时间”时,停止校准;直到电池单体工作结束。本发明中以误差阈值来确定安时积分工作时间(TAh),所以SOC实时评估误差不会超过项目规定的误差阈值;由于double‑EKF算法校正能力较强,卡尔曼工作时间Tekf一般情况下较小,因此与单独的Ah法相比,计算时间增幅不大;在水下航行器电动力系统SOC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14651.8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1M8/04992 , H01M8/04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蜣螂优化算法的燃料电池能量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获取燃料电池堆的活化过电压,获取燃料电池堆的工作效率;获取燃料电池堆的输出功率;根据燃料电池堆的输出功率以及燃料电池堆的工作效率计算得到的燃料电池堆的氢耗量作为目标函数,采用蜣螂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模糊控制模型;根据优化后的输出功率以及燃料电池堆的工作效率获取优化后的燃料电池堆的氢耗量。本发明通过模糊控制进行能量管理策略来对功率分配,并使用蜣螂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进行了优化,有效提高了水下航行器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56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4176.2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能源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面向仿蝠鲼潜水器的多源能源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仿蝠鲼潜水器的背部、腹部和胸鳍的内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海流能摩擦发电装置和柔性锂电池组、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海流能摩擦发电装置连接的DC/DC转换模块、与DC/DC转换模块连接的MPPT控制器、与MPPT控制器、柔性锂电池组和输出电网连接的模糊逻辑控制模块;模糊逻辑控制模块用于基于仿蝠鲼潜水器的当前的功耗和柔性锂电池组的当前的SOC值进行模糊逻辑控制,以调整多源能源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结合实际工况设置不同的能源管理策略,提高多源协同工作的工作利用率,满足仿蝠鲼潜水器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4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58334.1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2J7/00 , H02J7/35 , H02J7/32 , H02N1/04 , H02N1/06 , B63H21/17 , B63H21/21 , G06N3/092 , G06N3/08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蝠鲼潜水器多源俘能储能系统的能源控制策略,包括:获取仿蝠鲼潜水器在水下航行时每个时刻的相关参数;建立负载预测模型,并预测仿蝠鲼潜水器在下一时刻的总负载功率;构建仿蝠鲼潜水器在每种模态工况下对应的动作策略网络模型;获取目标动作策略网络模型;预测仿蝠鲼潜水器在当前模态工况下的下一时刻采取的动作,并对仿蝠鲼潜水器进行动作控制。本发明使仿蝠鲼潜水器的能源系统在面对复杂的模态工况时也可满足多目标任务需求;且能源控制策略由算法自主决定,无需人为干涉,所以相比传统的逻辑策略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出错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能源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32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44708.4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能源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频率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适用于对由若干个储能单元组成的,分别与可再生能源和负载连接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进行协调控制,该方法包括:利用传感器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输入处、输出处和负载进行采样,得到当前时刻的可再生能源输出有功功率、分布式储能系统输出有功功率和负载有功功率,并获取当前时刻的各储能单元的SOC值;确定协调有功功率;根据协调有功功率,确定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当前运行模式;基于当前运行模式和当前时刻的各储能单元的SOC值,对各储能单元的电流和电压进行调整。该方法降低储能单元损坏的风险,提升了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689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53578.3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1M8/04992 , H01M8/04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水下航行器能量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获取燃料电池中电池堆的数量,并获取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获取燃料电池堆的氢消耗率;获取动力电池的等效燃料消耗率;根据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的损失量、动力电池运行的损失量、燃料电池运行的损失量以及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波动量,构建混合动力运行的损失评估函数;根据顺序二次规划算法计算混合动力系统运行的损失评估函数的最优值;并确定燃料电池的参考功率。本发明通过分析电堆寿命损失、氢气消耗和电池充放电深度等影响运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制定系统运行损失评估函数,使电池运行的成本最小化,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995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17803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1M4/139 , H01M4/60 , H01M10/0525 , C07C45/00 , C07C49/71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仿蝠鲼潜水器柔性锂电池高比能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水下能源系统技术领域;方法步骤为,将含有共轭羰基的有机羰基化合物与碳酸锂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并反复进行超声与静置;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h;反复进行离心与静置;使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多次进行清洗;使用真空干燥箱烘干24h得到粉末;将粉末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煅烧20~24h;研磨得到柔性有机正极材料;将柔性有机正极材料按照正极物料配比,制成正极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涂敷于铝箔上,使用真空干燥箱在80~100℃下烘烤24h;反复辊压直至正极片厚度达到10~15μm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锂电池正极材料在反复弯折下内部易产生结构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60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41141.5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B63C11/52 , B63G8/08 , B63G8/16 , B63G8/22 , B63G8/14 , B63G8/00 , B63H1/36 , F03B13/00 , F03G7/05 , H02S10/10 , H02S20/32 , H02S40/30 , H02S10/20 , H02J7/35 , H02J7/3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融合太阳能俘能、海流能发电与温差能浮力驱动的仿蝠鲼潜水器,属于水下仿生机器人领域;包括潜水器主体,搭载于潜水器主体上的俘能系统、工作模态控制系统、及潜水器驱动系统;通过所述俘能系统适时俘获太阳能、海流能或温差能;通过所述工作模态控制系统根据功耗控制切换潜水器的不同航行状态;通过所述潜水器驱动系统执行工作模态控制系统发出的状态指令,驱动潜水器主体的不同部位动作以改变潜水器姿态,完成工作模态切换。本发明具备滑翔与扑动一体化推进能力,通过设计弓形滑翔、扑翼机动、水面漂浮、底栖驻留等多模态运用策略,实现续航时间长、兼具高机动与高效率推进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