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66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914595.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晶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仿真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纳米晶软磁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创建;步骤2:电磁有限元—动力学双向耦合仿真平台搭建;步骤3:动态特性计算过程;步骤4:获取动态特性计算结果;该方法充分考虑到纳米晶软磁材料的磁学性能,从仿真工具和分析方法两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创建纳米晶软磁材料磁感应强度—工作频率—磁场强度的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基于Ansys平台实现电磁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的双向耦合,采用分时段计算配合小波主元解析;本发明的方法既为纳米晶微小型密封继电器动态特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续批次产品稳健性研究中准确仿真分析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831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6912.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12
Abstract: 基于考虑温度的应力松弛模型的预测方法,金属材料性能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应力松弛模型预测出的金属材料的应力不准确的问题,建立考虑温度的应力松弛模型,获得j,k,l,b六个参数值;将j,k,l,b六个参数值带入一个考虑温度的应力松弛模型中,得到待输出的应力松弛模型,向待输出的应力松弛模型中输入金属材料的当前温度,预测出当前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应力。它用于预测金属材料的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2598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480517.0
申请日:2020-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滞模型的含非线性永磁电磁机构有限元仿真方法,所述方法为:S1:建立永磁体实际充退磁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进行仿真;S2:确定永磁体不同区域的磁化方向;S3:建立非线性永磁体磁滞模型;S4:对非线性永磁体非饱和充磁下的磁滞回线进行建模,从而得到非线性永磁体非饱和充磁情况下的B‑H曲线;S5:基于FLUX,建立永磁体电磁机构的仿真模型,将B‑H曲线设置为模型中永磁体材料参数,再对所需求的各项继电器电磁参数进行仿真。本发明为现有的含非线性永磁电磁机构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的仿真计算方法,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含复杂充磁情况或复杂形状非线性永磁的电磁机构仿真计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27136.X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1/06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削薄衔铁的切削阈值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继电器电磁系统参数化改进设计模型;S2:建立静态特性仿真参数化模型,进行静态特性仿真,计算不同切削条件下电磁吸力随切削量变化的端部吸力曲线;S3:将吸力曲线与继电器反力曲线进行对比,得到吸反力设计差值曲线;S4:理论计算得到最低力学性能保障曲线;S5:将吸反力设计差值曲线与最低力学性能保障曲线进行比较,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切削量即为切削阈值。该方法能够使研究者在优化改进设计当中更为准确的确定削薄衔铁对继电器性能的影响,避免了对衔铁改进过多造成继电器力学性能等其它性能下降,甚至无法达标的问题,使改进设计更为可靠、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4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519781.X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簧片刚度测试装置,所述刚度测试装置包括机台座、XYZ三维滑台、XY二维滑台、电路板、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转接板、电子数显测力计、双排排针母排,其中:双排排针母排焊接在电路板焊盘侧;电路板固定在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上;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固定在XY二维滑台螺纹正向安装面上;电子数显测力计固定在转接板上;转接板固定在XYZ三维滑台螺纹正向安装面上;XY二维滑台和XYZ三维滑台固定在机台座上。该装置可以应用在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反力系统的测试上,高效地测试接触系统初压力、动簧片刚度及动合静簧片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20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71428.4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密封电磁继电器动簧片相对最小熔穿距离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如下:进行单边规定条件下的烧蚀试验,统计试验后产品的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触点形貌和烧蚀区域半径,通过触点形貌观测,得到烧蚀半径、熔池深度;建立动簧片和静合静簧片模型,得到规定负载下,动簧片的熔池深度和烧蚀区域半径;利用提取的熔池深度和烧蚀区域半径数据,修正仿真模型;在修正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簧片组双侧接触模型,得到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动簧片与动合静簧片在规定寿命下两侧熔池深度之和等于动簧片厚度,此时动簧片临近熔穿,此时距离即为相对最小熔穿距离。本发明节省了一半的负载能源损耗与动作周期,减小了试验消耗,缩短了实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095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142460.0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灭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继电器领域。所述用于继电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多个簧片,竖立安装在所述继电器的底板顶面,多个所述簧片一端的片状部互呈间距的沿着设定方向延伸;以及磁体,临近多个所述簧片安装在所述底板,以使其形成的磁场沿着垂直于所述底板顶面的方向穿射过多个所述簧片的一端。以通过磁体形成的洛伦兹力,将簧片之间形成的电弧拉长并直至熄灭,以快速灭弧而实现减少小型继电器动作过程中热量对电磁系统的损伤,提高继电器寿命及抗过负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43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19781.X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簧片刚度测试装置,所述刚度测试装置包括机台座、XYZ三维滑台、XY二维滑台、电路板、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转接板、电子数显测力计、双排排针母排,其中:双排排针母排焊接在电路板焊盘侧;电路板固定在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上;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夹持夹具固定在XY二维滑台螺纹正向安装面上;电子数显测力计固定在转接板上;转接板固定在XYZ三维滑台螺纹正向安装面上;XY二维滑台和XYZ三维滑台固定在机台座上。该装置可以应用在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反力系统的测试上,高效地测试接触系统初压力、动簧片刚度及动合静簧片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1410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423179.0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长短轭铁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6847618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710170555.4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晶体罩系列电磁继电器中的整体接壳式散热片,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位于线圈和轭铁下部的四个支撑脚,所述四个支撑脚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两支撑板,一连接板和一散热板,所述两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相对于所述连接板垂直向下设置;所述散热板为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三边相连的上弯的圆弧形;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向外突出的限位片,用于和所述支撑脚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最低点比所述支撑脚的最低点高出一段距离,所述距离等于所述接触系统中底板的厚度;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接触系统中的静触点和动簧片的正上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