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近场光存储深亚微米微飞行头

    公开(公告)号:CN1564250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03473.3

    申请日:2004-03-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近场光存储深亚微米微飞行头,属光存储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三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光存储深亚微米微飞行头,包括承载微工作台、SIL和聚焦物镜,承载微工作台底面整体上是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抛物面叠加形成的类球面,承载微工作台前端开有中心槽;SIL上半部分为球冠面,下半部分为用于装卡定位的长方体基座,长方体基座的底面为正方形,SIL采用微装配技术嵌入所述承载微工作台前端的中心槽;聚焦物镜通过底部的圆柱形平台粘结在承载微工作台上表面。本发明采用了集成SIL与物镜于一体的结构设计,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物镜后工作距恒定,提高了飞行头的近场耦合效率、飞行稳定性和抗扰动能力。

    一种基于前置地面感知的小型车辆主动避震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166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929570.2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前置地面感知的小型车辆主动避震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感知模块,用于获取车轮前方的路况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车轮前方的路况信息、感知模块与各车轮之间的距离以及车辆实时速度信息计算第一车辆高度调节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车辆高度调节参数形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需调节高度的主动避震元件;主动避震元件,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给出的第一控制指令进行高频的高度调节,以进行主动避震。上述避震系统及方法通过在双侧前轮前方设置感知模块,感知路况信息,基于获取的感知信息实现车辆的主动避震,提升了车辆智能控制效率,增加了车辆的平顺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飞行器的起降平台及起降平台附近空域的气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3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83589.8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起降平台及起降平台附近空域的气压控制方法。所述起降平台包括起降层和气压调控层。其中,起降层包括起降平面,所述起降平面用于承载飞行器。气压调控层位于背离所述起降层的起降平面的一侧,用于调控所述起降平面处的气压。气压调控层可以调节起降平台附近空域的气压环境,减少地面效应引起的气压波动对飞行器的影响,保证飞行器可以平稳地起降。

    无人驾驶车及其对接方法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25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43365.X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无人驾驶车及其对接方法。对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第一无人驾驶车和第二无人驾驶车的相对状态;在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第二无人驾驶车的相对状态满足第一对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所述第二无人驾驶车活动对接,使得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所述第二无人驾驶车对接后具备至少一个自由度;根据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第二无人驾驶车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或所述第二无人驾驶车在至少一个自由度方向上运动,直至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第二无人驾驶车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对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无人驾驶车和所述第二无人驾驶车刚性对接。

    信息传递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70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8751.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信息传递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编码的初始信息,所述初始信息包括当前车辆上各个传感器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预设编解码方式对所述初始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信息;所述编码信息的信息位用于表征矩阵式LED车灯的编码区域中匹配灯珠的亮灭状态;根据所述编码信息调整所述编码区域内各个灯珠的亮灭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矩阵式LED车灯中灯珠的亮灭状态来传输车辆的初始信息,方便采用视觉方式来获取上述初始信息,无需通信网络且不受周围电磁干扰,提高传输安全性。

    基于WiFi的公交车编队车间通信方法、装置、公交车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368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35907.4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公共交通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WiFi的公交车编队车间通信方法、装置、公交车及产品,其中,方法包括:识别公交车编队中当前公交车是否为首车;若当前公交车为首车,则控制当前公交车的无线接入点设备生成WiFi热点,向其他公交车传递控制命令和首车车辆状态信息;若当前公交车为其他公交车,则控制当前公交车的无线网桥接入前一辆公交车的WiFi热点,获取控制命令和首车车辆状态信息,并控制当前公交车的无线接入点设备生成WiFi热点,通过WiFi热点向当前公交车的后一辆公交车传递云端的控制命令和首车的车辆状态信息。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公交车队因无法及时响应交通状况变化,从而降低车辆的行驶安全和用户的使用体验等问题。

    越野线路生成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67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076664.1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越野线路生成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包括:起降平台,用于承载车载无人机,并向车载无人机发送飞行任务指令;传感器组件,用于基于车载无人机,采集目标野外地形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相机图像感知数据;计算模块,用于融合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相机图像感知数据,以生成融合数据,并对融合数据进行语义识别,根据识别结果构建目标野外地形的三维语义模型,且基于三维语义模型、车辆几何通过性参数和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目标车辆的最佳越野线路,并根据最佳越野线路获取驾驶建议。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感知及构建地图的能力较弱,难以构建精准的三维地形模型,无法为越野车辆规划可靠的行驶路线等问题。

    检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成套试剂

    公开(公告)号:CN10991712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810455238.1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成套试剂。本发明的成套试剂,由A、B、C和D四种试剂组成;A由名称为R的生物分子和名称为X的蛋白质连接而成;B含有名称为L的生物分子;R与L相同或不同且二者间具有相互作用,R与L相互作用后发生相变;C为由C单体形成的多聚体,C单体由名称为mc的单体、名称为甲的报告基团和名称为YC的生物分子连接得到的分子,大于等于两个的mc能形成多聚体;D由名称为XL的带有修饰的蛋白质和名称为YD的生物分子连接而成;YC与YD间具有相互作用。本发明实现了互作蛋白和配体在相变液滴中的高度富集,将弱互作信号放大,使之易于检测。

    一种压电发电装置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522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75314.4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张宝收 符松 王亮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旋转架、外接板、板外叶片、板内叶片、连接杆、压电材料、弹簧、配重物、发电机、底座、尾翼连接架和尾翼等。本装置在风力、海流或波浪等条件的作用下使各组叶片交替转动,在装置配重物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弹簧挤压使得压电材料产生稳定的电力输出,实现了对风能、海流能或波浪能等新型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在风能、海流能或波浪能的作用下,本发明不局限于利用压电材料发电,还可以通过装置旋转架的转动使发电机的转轴旋转,进而使得发电机发电,实现了压电材料与发电机双重电力输出。

    一种计及蒸汽网络动态特性的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46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838019.9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蒸汽网络动态特性的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本方法以电热耦合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电力网络和蒸汽网络运行的约束条件,蒸汽网络运行的约束条件中计及了蒸汽网络动态特性。建立了紧凑格式的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进而转成子问题优化模型和主问题优化模型,通过迭代求解获得计及蒸汽网络动态特性的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的最优解。本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能流特性,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将优化模型转换为子问题优化模型和主问题优化模型进行迭代求解,能够适用于电热耦合系统存在多主体的现状,充分保证电力网络主体和蒸汽网络主体的信息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