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7726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36261.1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CT变换的智能纹理防伪方法,属于纹理防伪领域。本发明的步骤是先建立纹理特征数据库,包括:(1)对每个原始纹理标签图像进行全图DCT变换,在变换域中求得特征向量V(n);(2)将求出的这N个特征向量存放在纹理特征数据库中;然后再进行图像自动鉴别,包括:(3)手机扫描待测纹理标签图像,运用步骤1的方法求出待测图像的视觉特征向量V’,并将其上传到服务器;(4)求出特征数据库中的所有纹理图像的特征向量V(n)和待测图像的视觉特征向量V’之间的归一化相关系数NC(n)值;(5)将NC(n)的最大值返回到用户手机上。实验证明本发明具有自动鉴别纹理图像的能力,网络传输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02033535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557550.5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送(控制)器与执行器节点间带双控功能的时延补偿方法,属于网络通信与控制技术交叉领域.它采用真实的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时延的测量、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当被控对象预估模型参数与其真实模型存在偏差时,第二控制器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采用本方法可降低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改善系统控制性能质量.本发明适用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或不完全确知,网络仅存在于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945543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66027.0
申请日:2012-11-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6T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WT-DCT和Logistic Map的医学图像鲁棒水印方法,属于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本发明是先进行水印的预处理和水印的嵌入,包括:(1)利用Logistic Map得到加密矩阵;(2)得到加密的水印;(3)对原图进行DWT变换,再对逼近子图进行DCT变换,并提取一个特征的向量;(4)利用该特征向量和混沌加密的水印得到相应的二值逻辑序列,并将该二值序列存于第三方;再进行水印的提取和还原,包括:(5)对待测图像进行类似(3)的操作,求出一个特征向量;(6)提取加密的水印;(7)利用Logistic Map生成二值加密矩阵;(8)求得还原水印;本发明可以保护病患信息的隐秘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49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290966.X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DWT和DFT在视频中嵌入多重水印的方法,是先进行多重水印的嵌入,包括:(1)对原始视频进行三维小波变换、三维全局傅里叶变换,在变换系数中提取一个抗几何攻击的特征向量;(2)将该特征向量和要嵌入的多个子水印通过Hash函数运算,得到相应的二值逻辑序列,并将该二值序列存于第三方。然后进行多重水印提取,包括:(3)对待测视频段进行三维小波变换、三维全局傅里叶变换,在变换域中提取待测视频的特征向量;(4)利用Hash函数特性和存在第三方的二值逻辑序列提取多个子水印。本发明可在不影响原始视频的条件下进行水印的嵌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既能抗几何攻击又能抗常规攻击,从而较好的保护了视频的版权。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99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311090.2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数据采集的方法,该方法代理服务器部署在各个子网上,按照统一的格式,实时或定时的进行“拉入”操作;将采集到的行为数据封装、打包、存入数据仓库;在获得初始数据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关联处理和归一化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易于分析处理的数据形式;关联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主要步骤分为去噪、关联、标记三个过程。该方法以高校学生的行为科学和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代理服务器(Agent)、对应分析法等关键技术,构建了采集和保存互联网数字学习行为信息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2291746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79993.7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H04W2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v6异构融合网络移动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该系统引入移动IPv6(MIPv6)、多宿主(Multihoming)、动态环境策略管理(MADM)等关键技术,根据异构融合网络环境下通信信息协同传输需求,设计了异构融合网络间的流量策略规则,使每一次通信量由策略调控来识别异构接口的绑定流的网络流量,优化了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移动IPv6、多宿主、动态环境策略管理和多属性决策关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选择、流量分配、垂直(水平)切换和动态匹配过程的灵活性,改善了无处不在的连接的服务质量(QoS)和体验质量(QoE)。
-
公开(公告)号:CN10203353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52986.5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时变时延补偿方法,属于网络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它采用真实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通路节点,以及内反馈通路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时变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可降低时变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改善系统控制性能品质。本发明适用于主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或不确知,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网络可存在一定量的数据丢包,网络仅存在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中的时变网络时延的动态补偿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023626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57103.X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非确定性时延补偿方法,属于网络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它采用真实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通路节点,以及内反馈通路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非确定性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可降低非确定性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本发明适用于主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系统存在一定的干扰信号,网络可存在一定的数据丢包,网络仅存在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中的非确定性网络时延的动态补偿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995874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57725.2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层结构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时延补偿方法,属于网络通信、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等交叉领域。它采用真实的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时延的测量、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可降低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质量。本发明适用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或不确知,或干扰难以确定,网络仅存在于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器节点之间的分层结构网络控制系统中,时延为定常、或时变或不确定的网络时延的动态补偿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986229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557531.2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前向通路时变性网络时延补偿方法,属于网络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它采用真实的前向通路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免除对前向通路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时变性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可降低时变性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改善系统控制性能品质。本发明适用于主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或不确知,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系统可存在一定的干扰信号,网络仅存在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前向通路中的时变性网络时延的动态补偿与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