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0242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88904.5

    申请日:2016-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71

    Abstract: 一种新型屏蔽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造价昂贵,屏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构造为闭合线圈同轴单轴排列,由闭合线圈构成的同轴排列组外设置有高导磁外屏蔽层,闭合线圈串联在一起,连接电源,设计方法步骤为,利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解析模型;采用镜像模型的方法构建包括外层导磁材料边界条件的线圈磁场分布模型;通过泰勒展开使二、四、六阶等偶数阶次系数在x=0时为零,解出线圈间距、安匝数比值等关键结构参数。具有成本低廉,磁场屏蔽效果好的特点。

    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071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60563.4

    申请日:201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7/025 H01F7/066 H01F7/128 H02P7/04 H02P25/034

    Abstract: 一种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用于驱动具有设置于每对主绕组之间的副绕组的音圈电机;其中,主绕组为音圈电机的主要工作绕组,提供音圈电机驱动系统工作中所需要的输出电磁推力;副绕组为补偿绕组,提供与主绕组相反的推力波动,对主绕组的推力波动进行补偿,从而使得音圈电机主绕组与副绕组输出推力的合力保持恒定。本发明提出的该方案不仅能够极大地削弱音圈电机伺服系统的推力波动,并且能够使得系统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实现对音圈电机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超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小了系统的损耗,并且大大降低了驱动控制器的成本。

    一种电磁驱动控制系统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88103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460561.5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于受控电磁单元的双电源驱动电路,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构成了该双电源驱动电路的左桥臂,串联连接的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构成了该双电源驱动电路的右桥臂;PWM控制单元,用于向左桥臂、右桥臂的场效应管提供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桥臂包括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的第一受控直流电压源,所述右桥臂还包括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的第二受控直流电压源;其中,所述第一受控直流电压源和第二受控直流电压源被适当配置以极大削弱电磁驱动控制系统的输出电流波动,并且能够使得系统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实现对电磁驱动控制系统超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小了系统的损耗,并且大大降低了驱动控制器的成本。

    一种混合绕组高速双馈超导电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5255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70652.1

    申请日:2015-05-25

    Abstract: 一种混合绕组高速双馈超导电机系统,包括定子、超导线圈组、铜线圈组、超导冷却装置、转子机构组、转子超导块材和转轴,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轭、超导线圈组、铜线圈组和超导冷却装置;超导线圈组和铜线圈组交替地设置在定子铁轭的线圈槽上;定子的定子铁轭具有偶数个等夹角间隔的线圈槽,转子机构组为等夹角齿形,转子超导块材粘结在转子机构组中的齿形空缺处,与转子机构组的齿形构成间隔设置。超导线圈组承载低频大电流,铜线圈承载高频小电流。采用超导线圈提供高转矩输出,采用铜绕组线圈提供高速磁场条件,利用磁阻转子的磁场调制作用,分别调制两种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最终实现高速大转矩的输出。

    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9533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460562.X

    申请日:201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7/025 H02K41/0356 H02K2213/03 H02P25/034

    Abstract: 一种双绕组音圈电机推力补偿系统,其用于驱动具有主绕组和副绕组的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的副绕组设置于每对主绕组之间;该系统包括主绕组开关驱动电路,其基于第一受控电压源供电驱动作为音圈电机的主要工作绕组的主绕组,以提供音圈电机驱动系统工作中所需要的输出电磁推力;副绕组开关驱动电路,其基于第二受控电压源供电驱动作为补偿绕组的副绕组,从而提供与主绕组相反的推力波动以对主绕组的推力波动进行补偿,从而使得音圈电机主绕组与副绕组输出推力的合力保持恒定;其中,主绕组和副绕组的第一、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压Udc1、Udc2被配置为满足一定关系。

    一种电磁驱动控制系统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8810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60561.5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控制系统,其包括连接于受控电磁单元的H形全桥驱动电路,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构成了该H形全桥驱动电路的左桥臂,串联连接的第二场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构成了该H形全桥驱动电路的右桥臂;PWM控制单元,用于向左桥臂、右桥臂的场效应管提供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桥臂包括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的第一直流电压源,所述右桥臂还包括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的第二直流电压源;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源和第二直流电压源被适当配置以极大削弱电磁驱动控制系统的输出电流波动,并且能够使得系统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实现对电磁驱动控制系统超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小了系统的损耗,并且大大降低了驱动控制器的成本。

    一种圆筒形永磁直线电机的次级

    公开(公告)号:CN101789675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10114783.8

    申请日:2010-02-26

    Abstract: 一种圆筒形永磁直线电机的次级,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永磁直线电机的气隙磁阻大而导致气隙磁密低的问题。所述次级为轴对称结构,它包括多个铁芯和多个永磁体,外套筒和内套筒或圆柱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铁芯和永磁体均为圆环状,多个铁芯和多个永磁体相间紧密排列并固定在外套筒和内套筒或圆柱之间,在次级径向截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组成正V字形或倒V字形,相邻的两个永磁体之间夹角为B,所述夹角B的取值范围是(0°,180°),连续相邻的4个组成W形的永磁体及其中间的铁芯组成一对磁极,内套筒或圆柱的中心轴线与每对磁极中的个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之间的夹角依次为:A1=B/2,A2=180°-B/2,A3=180°+B/2,A4=360°-B/2。本发明适用于现有圆筒形永磁直线电机。

    带冷却结构的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及其绕组线圈的制作模具与绕组线圈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25546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81140.X

    申请日:2011-06-30

    Abstract: 带冷却结构的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及其绕组线圈的制作模具与绕组线圈加工工艺,属于直线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的散热问题。带冷却结构的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它的定子呈镜像对称设置在动子的两侧,动子包括电枢绕组和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由上管路、下管路和两个连接件组成,上管路穿过电枢绕组的上端部形成的圆弧形通孔,下管路穿过电枢绕组的下端部形成的圆弧形通孔;上述带冷却结构的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的绕组线圈的制作模具,由两个绕组固型件、线圈错位活动件和两个垫板组成;采用上述绕组线圈的制作模具制作绕组线圈的加工工艺,实现了绕组线圈的上下层线圈边错位,保持绕组不散架。本发明适用于无铁心永磁直线电机。

    大推力长行程音圈电机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2530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72055.2

    申请日:2009-05-19

    Abstract: 大推力长行程音圈电机,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音圈电机不适合用于长行程场合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包括正极接线柱、n个负极接线柱和n个导线块,正极接线柱同时与n个导线块的一端相连,n个导线块以正极接线柱为轴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导线块的另一端均连接一个负极接线柱,动子包括非导磁轻质合金的支撑架、n个导磁轭部和2n个永磁体,每相邻两个导线块之间设置一个导磁轭部,导磁轭部的底面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导磁轭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导磁轭部的两侧面设置的永磁体极性相反,导磁轭部的两侧面形成夹角,使与导线块相邻的两个永磁体互相平行,且极性相反。

    短磁路结构圆筒型直流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1741217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1010128194.5

    申请日:2010-02-12

    Abstract: 短磁路结构圆筒型直流直线电机,它涉及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电机的磁路长、气隙磁密低、铁心用量多、电机的重量大,且需要动次级时,由于动子质量大,导致的电机的动态特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初级的两个线圈相互串联,且绕向相反;所述两个线圈沿轴向固定于绕组支撑座上;次级中的外导磁轭和内导磁轭为圆环形导磁轭;次级中的永磁体为三个圆环形永磁体;永磁体沿轴向依次紧密配合在圆环形的外导磁轭的内壁上;三个永磁体沿轴向依次为外向径向、轴向、内向径向充磁;永磁体与初级之间为外气隙;初级与内导磁轭之间是内气隙。它缩短永磁体磁通的路径,减小直线电机的次级质量与漏磁,提高气隙磁通密度,提高电机的输出推力和动态响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