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1486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41335.9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4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喷墨打印均匀图案阵列的方法。将玻璃基板经预处理后旋涂一层聚合物溶液,紫外光固化得到聚合物薄膜;所述聚合物薄膜与后续喷墨打印墨水的溶剂相溶;将喷墨打印墨水在上述聚合物薄膜上喷墨打印均匀墨滴阵列,退火处理后自然冷却,得到均匀图案阵列。本发明通过在喷墨打印前预先制备一层聚合物薄膜,利用喷墨打印过程中的“咖啡环”效应,可以得到高精细均匀图案阵列,突破了传统制备方法的极限,且获得的图案阵列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642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02487.5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喷墨打印的纳米纤维素墨水;步骤(1),纳米纤维素筛选:预选纳米纤维素,要求纳米纤维素的粒径以及长度同时满足小于0.1d,d为喷墨打印孔的直径;步骤(2),墨水配置:将步骤(1)预选的纳米纤维素溶于水中,通过加入聚合物调节墨水的表面张力与粘度等物理特性,通过加入混合溶剂抑制纳米纤维素的团聚;然后将配置的墨水溶液放于超声清洗仪中,室温下超声振荡1-2小时,进行超声溶解,得到适用于喷墨打印的纳米纤维素墨水。本发明通过引入可降解的聚合物调解墨水的表面张力等物理特性,并加入带活泼羟基的混合溶剂来抑制纳米纤维素的团聚,获得了喷墨均匀稳定、不易团聚的纳米纤维素墨水。
-
公开(公告)号:CN11053441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623038.7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L21/20 , H01L21/336 , H01L29/7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铟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室温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玻璃基板清洗、烘干;(2)在玻璃基板上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Al:Nd合金薄膜,通过湿法刻蚀图形化,形成栅极;(3)在Al:Nd栅极上通过阳极氧化法生长一层Al2O3:Nd栅极绝缘层;(4)采用脉冲激光沉积系统,通过掩模在Al2O3:Nd栅极绝缘层上沉积一层GZO半导体层;(5)采用真空蒸镀设备,通过掩模在GZO半导体层上蒸镀一层Al源漏电极。本发明采用了GZO半导体材料制备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不含In元素且Ga、Zn、O三种元素均无毒,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有源层采用了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整个器件制备均在室温下完成,无需退火,有效降低器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97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32972.X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L21/02 , H01L21/428 , H01L21/4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紫外激光退火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深紫外激光对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进行退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玻璃基板上制备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然后将薄膜平放在样品台上,设定激光器透镜与薄膜样品间的最小距离、设定激光光速的移动速度、光束移动的横向重叠率纵向间距,然后用激光光束进行横向连续扫描,直至作用完所有区域。本发明通过深紫外激光在薄膜上连续扫描,使薄膜的表面形貌,物理性质和光学特性得到改善,且提高了光透射率,同时激光处理使STO的光学带隙增大。与传统的高温热处理相比有高能量,处理范围可选择,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作用完整片10×10mm的样品只需要1.98s。
-
公开(公告)号:CN1097421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533635.2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L29/786 , H01L2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膜晶体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硅掺杂氧化锡基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低成本的非晶硅掺杂氧化锡半导体材料作为有源层材料,通过改变氧分压,制备双有源层结构,调控器件沟道中的载流子,获得良好的器件性能,因此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中。本发明制备双有源层的靶材是同一块靶材,不需要开腔更换靶材,制备简单,有效地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2365149U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20103928.1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眼肌平衡理论控制屈光度和缓解颈椎劳损的镜片,镜片表面由可变比例的视远区、视中区、视近区三部分构成,而镜片基底为可变基底角度的棱镜。本方案通过精心设计的分区功能以及分区镜片的位置角度,使得远中近距离的影像能够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并有效的避免了眼肌的疲劳紧张与痉挛,改善眼肌协调,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调节和辐辏、过度拉扯巩膜,使得巩膜和脉络膜的紧张痉挛导致的眼轴增长避免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看远时头部可以抬的更高,眼球向上向外翻转,进一步改善了长时间低头时学生对颈椎的伤害,避免了脖子酸痛、颈椎肩部肌肉僵硬紧张及降低驼背发生的概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