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097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453005.2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式磁悬浮动量球装置,包括:球形转子;布置在球形转子外的多个转矩组件,用于产生旋转磁场;连接于多个转矩组件之间的多个悬浮组件,悬浮组件与转矩组件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交的闭合回路;以及控制器。上述感应式磁悬浮动量球装置,由转矩组件和悬浮组件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交的闭合回路,该结构简单可靠;且每一闭合回路,使得各转矩组件的边缘位置也能产生有效转矩,且更充分的利用了球形转子表面产生的感应涡流,能增大输出转矩;转矩组件和悬浮组件间隔设置,转矩磁场和磁悬浮磁场作用于不同位置,减小了磁饱和的风险;转矩组件和悬浮组件相对独立,在出现故障时,更易进行维修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588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610120868.4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2P25/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控制装置。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包括动子和定子,其中动子可动地安装于定子。控制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其中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关于动子所在位置的信号,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通信连接并用于将动子所在位置的信号无线发送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电机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通信连接并基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收到的关于动子所在位置的信号对电机驱动器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运行。本发明有助于简化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动子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直线电机速度和定位精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19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1833.8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直线电机推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直线电机与测试平台;直线电机包含定子与动子,动子固定在第一滑块上,可随第一滑块在第一轨道上相对于定子进行直线运动;测试平台上设置第二轨道,定子固定在第二滑块上,可随第二滑片沿第二轨道滑动;定子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挡板,挡板与定子端之间设置力传感器,定子被夹在两个力传感器之间,通过两个力传感器探测反作用力,从而获得直线电机的电磁推力。该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测量过程中力传感器静止,无需额外的拖链理线、力传感器损耗小,不仅可用于无负载的直线电机电磁推力测量,而且可用于动子上载有负载时的电磁推力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950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145307.6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2P21/18 , H02P21/24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汽车动力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反电势观测装置接收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际α、β相电压和实际α、β相电流,并输出控制信号u;利用低通滤波装置以截止角频率ωc从前述u中滤除扰动信号,并提取出连续反电势信号 和 ;以角度计算装置接收 和 ,并计算得到电机转子的电角度 ;利用角度补偿装置,根据电机运行时的指令速度ω和ωc,计算获得滞后的相移角△θ,再与相加,得到电机转子的电角度估计值θe。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设备具有高可靠、低成本、高鲁棒性等特点,而相应的控制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永磁同步电机和应用场景而方便灵活的调参数,使电机运行性能可以更好的适应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07006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73524.9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的冷却管路结构及其水冷电机,包括水冷壳体,水冷壳体的内部制有水冷流道,水冷流道的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球形凸胞状的丁胞结构。本发明可以在传统的各种冷却流道上应用球形凸胞状的丁胞结构,通过规律放置的丁胞结构让流体通过时产生涡流,破坏了流道边界层,增大了流道的散热系数、努塞尔数和湍动能,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43234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48641.5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赛嘉电机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旋转振荡电机,包括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转子部分包括轴、永磁体、永磁体盖板、支撑前座,支撑后座和弹性装置;定子部分包括第一定子铁心、第一定子线圈、第一线圈骨架、第二定子铁心、第二定子线圈、第二线圈骨架和隔磁块。第一定子铁心和第二定子铁心通过隔磁块隔开。定子部分为轴对称结构。当第一定子线圈和所述第二定子线圈通入高频电流时产生磁场,从而驱动所述转子部分旋转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动设备。本发明的永磁旋转振荡电机及电动设备,结构简单,线圈置于定子上,转子部分为永磁体结构,提供更大的气隙磁密,质量更轻,动态响应快,在提供相等安匝电流情况下,输出力矩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865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746049.1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齿槽双转子电机,包括壳体、中心轴、第一定子、第一转子、第一输出轴、第一轴承、第二定子、第二转子、第二输出轴、第二轴承和直线移动部件;直线移动部件的移动输出端与中心轴连接;第二转子呈环状结构并转动套接在中心轴上;第二输出轴呈套管结构,第二输出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套接在中心轴的前端,第二输出轴与第二转子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沿轴向滑动配合在第二转子上;第一转子呈环状结构并转动套接在第二转子上;第一输出轴呈套管结构,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接在第二输出轴上,第一输出轴与第一转子传动连接,第一输出轴沿轴向滑动配合在第一转子上。该电机使双输出轴的轴向距离可调,提高场景应用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3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34026.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轴向双定子永磁电机及其工作方法;所述轴向双定子永磁电机中,第一定子包括第一定子铁芯;第一定子铁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定子齿,相邻的两个第一定子齿形成第一定子槽,每个第一定子齿上均设置有第一定子绕组;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定子铁芯;第二定子铁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定子齿,相邻的两个第二定子齿形成第二定子槽,每个第二定子齿上均设置有第二定子绕组;第一定子铁芯与第二定子铁芯同轴相连,转子铁芯同心设置于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二定子铁芯内;第一定子铁芯与第二定子铁芯的外径尺寸、内径尺寸均相同,第一定子槽的数量与第二定子槽的数量不同;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在圆周上偏移预定角度,使得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的三相磁动势矢量相位相同。本发明不仅实现了齿槽转矩的有效降低,还确保了电机输出性能的保持和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31050.7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2P21/18 , H02P21/14 , H02P21/22 , H02P25/022 , H02P2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关节驱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爆发力机器人的关节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此驱动电路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源模块、阻抗网络电路、三相逆变桥电路以及关节电机;采集单元,其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相电流采集模块和位置采集模块;控制单元,与采集单元电性相连,其包括轨迹解算模块、电压控制环、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电流控制器、逆变换模块、变换模块换和SVPWM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关节驱动系统能够根据输出性能需求,随时变换逆变电路所连的直流母线电压,可在电机、减速比不变的情况下提供更高转速的同时,不降低电机的输出力矩,达到提升关节电机瞬时峰值功率的目的,可使其适用于腿足等机器人对关节高爆发力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749044.X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2K1/27 , H02K1/278 , H02K1/27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极频电磁振动的电机转子结构及永磁电机,电机转子为表贴式转子,包括转子铁芯以及若干圈永磁体层,若干圈永磁体层沿转子铁芯的轴向依次紧密分布,每圈所述永磁体层由交替贴装在转子铁芯外周面的N极永磁体和S极永磁体组成,N极永磁体和S极永磁体的外侧面均为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N极永磁体所占的极弧角度与S极永磁体所占的极弧角度不同;通过对电机转子的永磁体整形,采用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并采用轴向分层结构,每圈N极永磁体和S极永磁体采用不等极弧角度,这样就能改善每个永磁体产生的主磁场的径向电磁力的波峰和波谷,进而降低极频电磁力谐波幅值,实现有效地降低永磁电机极频电磁振动,提升电机的运行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