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吨位桥梁快速更换的自适应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126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1364958.8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吨位桥梁快速更换的自适应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自适应支撑系统包括组装式钢管支撑结构、工字钢底梁以及自适应高度调整结构,自适应高度调整结构设置在组装式钢管支撑结构上且包括多个自锁式液压缸和连通相邻的自锁式液压缸的缸体的输液软管,缸体固定在组装式钢管支撑结构上,自锁式液压缸的活塞杆竖向支撑在桥梁梁体的底部,工字钢底梁可设置在模块车顶面以支撑和满足组装式钢管支撑结构的布置。组装式钢管支撑结构在现场进行层间拼装,自适应高度调整结构采用液压缸及输液软管进行连通后可适应桥梁梁体底部的不平整性和梁底不同形状自动进行液压调节,实现各支撑点均匀受力,确保梁体移运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76427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69720.5

    申请日:2020-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维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平台节段及插接机构,相邻的平台节段通过相对设置的插接机构连接;每一平台节段包括平台本体及安装在平台本体下方的行走机构;每一插接机构包括与平台本体连接的柔性壳体及设置在柔性壳体内的机械卡盘,每一机械卡盘上设有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本发明的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分成至少两个平台节段并用插接机构连接,有效减少施工平台的刚性长度,无需对U肋开制较长的入口即可放入U肋内部,从而避免了入口过长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也使得放入操作更加容易;移动平台分成至少两个平台节段,也使得当U肋内具有弯曲段时,可分节段经过弯曲段,使得通过更加容易也能够适用于弯曲段的角度较大的U肋。

    城市典型桥梁快速拆除方案决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717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05671.9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典型桥梁快速拆除方案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待拆除桥梁的相关指标参数;b.获取可供选择的拆除方案;c.基于待拆除桥梁的相关指标参数计算所有拆除方案的对抗性分值,并选择对抗性较弱的若干个拆除方案作为备选方案集;d.通过多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对所有的备选方案分别进行单一方法决策;e.多个决策结果统一化处理并完成综合决策排序,排序最高的为最优快速拆除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典型桥梁快速拆除方案决策方法,有效选取最适宜的桥梁拆除方法。

    基于法兰连接的装配式空心管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52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89770.1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法兰连接的装配式空心管墩,包括沿轴线在竖直方向上拼装的墩柱,相邻的两节所述墩柱之间设有法兰及铺设在所述法兰上端的砂浆调平层,所述法兰下端通过高强紧固件与下节的所述墩柱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法兰上端通过高强紧固件及所述砂浆调平层与上节的所述墩柱的下端连接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法兰连接的装配式空心管墩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基于法兰连接的装配式空心管墩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法兰及高强紧固件对下节墩柱与上节墩柱进行连接,能够降低对施工工人的专业性要求,施工便捷,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甚至可拆卸重复使用;管墩可采用工业化预制生产,构件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和提升。

    预制钢筋混凝土埋置式直立框架桥

    公开(公告)号:CN104911988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13345.7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埋置式直立框架桥,其预制钢筋混凝土直立框架桥身包括拱形顶板和设置在翼墙碎石基层拱形顶板纵向两侧的直立式侧边,翼墙碎石基层预制混凝土端墙设置在翼墙碎石基层拱形顶板的横向两侧,翼墙碎石基层拱形顶板由其纵向两侧的直立式侧边支撑,翼墙碎石基层直立式侧边设置在翼墙碎石基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本发明丰富了现有中小跨径桥涵的种类,可以减小梁体顶部内力,优化截面尺寸,并通过梁体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将上部荷载分散到周围的土体上,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承载力,改善受力性能,降低建造成本,另外各个构件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以降低施工周期,降低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破坏,更显低碳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