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超临界火电机组变负荷能力的热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77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10521.5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超临界火电机组变负荷能力的热力系统及方法,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给水泵;锅炉过热器产生的新蒸汽通过管路连接高压缸,高压缸的排汽通过管路连接锅炉再热器,中压缸的排汽通过管路连接低压缸;锅炉过热器产生的新蒸汽通过管路连接蓄汽器,锅炉再热器的冷段再热汽通过管路连接蓄汽器,给水泵给水通过管路连接蓄汽器,蓄汽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锅炉再热器的冷段再热汽,蓄汽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低压缸的进口。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超临界火电机组在深度调峰下的变负荷能力,解决机组在提供大调峰裕度的同时运行灵活性下降的问题。

    水气共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70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965995.4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气共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水气共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储能装置、第一换能装置和第二换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连接管,第二容器设于第一容器内,且第二容器与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库连通;第一换能装置与供电端和第一容器连通,用于电能转换为高压空气储存于第一容器;第二换能装置与第一容器和用电端连通,用于将第一容器储存的高压空气转换成电能输出,其中,第二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以使高压空气储存至第一容器内时可挤压第二容器发生变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气共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设置可变形的第二容器,可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提高系统的储能量。

    一种补燃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2797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53135.9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燃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子系统中的间壁式加热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与燃烧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相连;燃烧室的燃烧产物出口,与透平膨胀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雷顿循环子系统中的压缩机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的工质出口相连;第二冷却器的工质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储罐的入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储罐的出口,与水分离罐的出口和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相接。本发明通过氧气和碳氢化合物燃料在燃烧室中的迅速燃烧放热,以实现系统瞬时功率的骤增,同时也可作为备用应急热源使用。

    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672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193641.2

    申请日:2023-02-23

    Inventor: 任博涵 才树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热回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气罐、第一储罐、第二储罐、第二换热器、膨胀机、发电机、第三换热器和第三储罐,用电低谷期利用电能驱动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压缩,并将压缩空气产生的热能回收储存,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储能的热效率,用电高峰期可充分利用储存的热能加热压缩空气参与膨胀机做功,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并能将余热储存在第三储罐中,实现余热的回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