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2422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02599.9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54 , H01M8/0228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且使流体沿缓冲部顺利流通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中,将第一电池单元(12A)和第二电池单元(12B)交替地层叠。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一金属隔板(14A)的面(14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42a)及出口缓冲部(42b)上设置有模压凸部(46a)、(46b)。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二金属隔板(18A)的面(18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60a)及出口缓冲部(60b)上设置有连续引导凸部(64a)、(64b)。将模压凸部(46a)、(46b)和连续引导凸部(64b)、(64a)设定于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1267248.6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3 , H01M8/0265 , H01M8/241 , H01M8/10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在该燃料电池的阳极隔板设置的多个阳极波状部具有彼此相位相同的波状图案,并且以第一间距在阳极波状部的振幅方向排列。在阴极隔板设置的多个阴极波状部具有彼此相位相同但相对于阳极波状部而言相位相反的波状图案,并且在阴极波状部的振幅方向以第二间距排列。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大小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729376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15352.X
申请日:2014-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1006 , H01M8/2457
Abstract: 燃料电池堆(10)具备第1发电组件(12a)以及第2发电组件(12b)。第1发电组件(12a)的波状的第1燃料气体流路(34)、和第2发电组件(12b)的波状的第1燃料气体流路(34(rev.))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相位。并且,第1燃料气体流路(34、34(rev.))的端部构成从波形的振幅的幅度的中央部在波长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直线流路槽。
-
公开(公告)号:CN105556721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80050815.9
申请日:2014-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3 , H01M8/02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0267 , H01M8/10 , H01M8/24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Abstract: 燃料电池堆(10)具备第1发电组件(12a)以及第2发电组件(12b)。第1发电组件(12a)的波状的第1燃料气体流路(34)、和第2发电组件(12b)的波状的第1燃料气体流路(34(rev.))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相位。并且,第1燃料气体流路(34、34(rev.))的端部构成从波形的振幅的幅度的中央部在波长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直线流路槽。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42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794675.2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1 , H01M8/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1004 , H01M8/241 , H01M2250/20 , Y02E60/521 , Y02T90/32 , H01M8/02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与树脂框构件牢固且良好地接合,并且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在粘接剂的内部产生气泡的燃料电池用带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带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中,将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与树脂框构件(24)一体化。树脂框构件(24)具有从内周基端部(24s)向阴极电极(22)侧鼓出的内侧鼓出部(24a)。在内侧鼓出部(24a)上设有平坦面部(26b),在该平坦面部(26b)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外周面部(18be)之间形成有粘接剂层(28)。平坦面部(26b)构成从内侧鼓出部(24a)的前端部(24ae)朝向内周基端部(24s)倾斜的锥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730679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470505.X
申请日:2013-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02 , H01M8/2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65 , H01M8/0206 , H01M8/0221 , H01M8/0223 , H01M8/0247 , H01M8/241 , H01M8/248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燃料电池组(10)的单体电池(12)包含隔板(30、32)而构成。设于隔板(30、32)的负载承受部(64a、64b)具有例如凸部(68)。在凸部(68)的基端部凹陷形成有凹处(70a、70b),因此,凸部(68)显示出足够的挠性。即,例如当作用有朝向与燃料电池组(10)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力时,凸部(68)朝向该方向挠曲。
-
公开(公告)号:CN10316838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180050089.7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07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78 , H01M8/0297 , H01M8/04089 , H01M8/04201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E60/50
Abstract: 构成燃料电池(10)的电池单元(12)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4)、第一隔板(16)、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8)及第二隔板(20)。第一及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4、18)在外周具有框部(28a、28b),在所述框部(28a、28b)上沿着层叠方向贯通而形成有流体连通孔。第一及第二隔板(16、20)具备配置在流体连通孔的内方且外形具有同一形状而相互层叠的两张金属板(82a、82b)和两张金属板(102a、102b)。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09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154309.1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07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242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以小型且紧凑的结构使反应气体或冷却介质顺畅地流通。燃料电池(10)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所述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一体成形有第一树脂框构件(58)。在第一树脂框构件(58)上设有形成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26)的外周部的树脂壁部(67a、67b)。树脂壁部(67a、67b)在层叠方向上与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重叠的位置设有薄壁壁部(67at、67bt),该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将冷却介质流路(32)与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25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25b)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246079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80026467.3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2/14 , H01M2/1673 , H01M8/0202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10/0585 , H01M10/14 , Y02E60/50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10)的阴极侧金属隔板(12)的面(12a)上形成有与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28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28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0)。在阴极侧金属隔板(12)设有从中间高度部(38a、38b)向氧化剂气体流路(30)侧突出而构成连续引导流路(42a、42b)的多个连续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与形成直线状流路(34a)的直线状突起部(34b)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且,具有弯曲部位(41a、41b)且逐级地设定成不同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9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09891.1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23 ,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84 , H01M2008/1095 ,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阻止集中应力于台阶MEA的台阶部的情况。燃料电池(10)通过阴极侧隔板(14)及阳极侧隔板(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构成阴极电极(20)的第一气体扩散层(20b)的平面尺寸设定成比构成阳极电极(22)的第二气体扩散层(22b)的平面尺寸大的尺寸。阳极侧隔板(16)在与第二气体扩散层(22b)的外周部位对置的部位设有在厚度方向上为薄壁状的避让部(2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