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程衔铁密封型节能电磁阀

    公开(公告)号:CN10891645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582562.X

    申请日:2018-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行程衔铁密封型节能电磁阀,该电磁阀采用锥面衔铁结构,既增大了吸合初始输出力,又增大了吸合侧保持力;添加了导磁环结构,既可以增大释放初始输出力,又可以减小释放侧保持力,减小吸合安匝数,提高吸合灵敏度;采用双线圈串联结构,在吸合过程中,下面的线圈起到抵消下部永磁磁通的作用,上面的线圈起到增大上部永磁磁通的作用,在释放过程中,上面的线圈起到抵消上部永磁磁通的作用,下面的线圈起到增大下部永磁磁通的作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电磁阀控制存在的行程短、单稳态保持、功耗大等缺点,具有体积小、输出力与保持力大、双稳态、永磁回路保持、节能等优点。

    一种单永磁负荷开关双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9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610414834.6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永磁负荷开关双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一端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或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228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36542.0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包括:动触头结构,包括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一个动触头支架、两个超程弹簧、三个卡簧、两个导杆和一个连杆,动触头支架通过其中一个卡簧套设在连杆的顶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导杆分别竖直设置于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静触头结构,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一个导电板和一个陶瓷座,陶瓷座上设有四个镂空孔,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静触点并分别通过一个镂空孔而露出,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顶部通过导电板连接;灭弧结构,包括四块永磁体和两个永磁压板,两个永磁压板均呈凵形并围设在陶瓷座的四周。

    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6518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602549.6

    申请日:2018-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所述电磁继电器结构包括电磁继电器本体和挡板,所述挡板从电磁继电器外壳向电磁继电器内部伸出挡在动簧片与静簧片之间;电磁继电器吸合时,动簧片与静簧片均不与挡板接触;电磁继电器释放时,静簧片回弹超出初始位置时,挡板会抑制静簧片向动簧片运动,即静簧片处于初始位置和吸合位置之间,不会运动到靠近动簧片一侧;电磁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下,动簧片与静簧片均不与挡板接触。本发明在不改变继电器原有的性能参数的条件下,有效地加大了释放时动簧片与静簧片触点间的距离,缩短了电弧燃烧时间,杜绝了电弧重燃现象,减弱了触点的烧蚀情况,延长了继电器的电寿命。

    一种单永磁负荷开关双稳态电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14834.6

    申请日:2016-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36 H01H5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永磁负荷开关双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一端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或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一种继电器触簧装置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4103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566864.X

    申请日:2014-10-22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触簧装置,它涉及一种触簧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转换触点组的电磁继电器动合动触点分断速度较慢、动合触点间隙较小,导致触点烧蚀严重,电磁继电器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转换触点组,所述多个转换触点组相对且交错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多个引出杆上,每个转换触点组的静合静簧片固定在位于底板上端的一个引出杆上,推动器安装在静合静簧片水平方向的一侧,动合静簧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个引出杆上,动合静簧片的另一端位于静合静簧片竖直方向的一侧,动簧片的一端固定在位于远离动合静簧片水平方向一侧的一个引出杆上,动簧片的另一端悬置并位于静合静簧片和动合静簧片之间。本发明用于继电器中。

    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

    公开(公告)号:CN10356005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507033.0

    申请日:2013-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轭铁设置在外壳顶部,轭铁具有一向下的凸台,外壳的底部具有一圆孔;衔铁、永磁体、线圈设置在外壳内,线圈设置在轭铁的下方,永磁体设置在线圈的下方,永磁体为中空环形结构;衔铁设置在线圈和永磁体的中空空间内,其底端伸出外壳的圆孔,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当线圈未通电时,永磁体与衔铁之间的吸力使衔铁处于下端初始位置,衔铁不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当对线圈通正向脉冲后,线圈产生与流经衔铁的向下的磁通反向的磁通,使得流经衔铁的向下的永磁磁通减少,此时在磁力合力的作用下,衔铁向上运动,直至衔铁的上端极面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完成磁路的直动动作。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8565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74849.7

    申请日:2015-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18 H01H50/36 H01H51/01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存在静态保持力不够、触点弹跳严重和功耗大的问题。所述继电器为:钝角L型衔铁倒扣在直角L型轭铁顶部,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缠绕线圈的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线圈与极面之间有空隙;轭铁的L型立板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所述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的下端固定在铁芯右侧的轭铁L型底板上,永磁体的上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一导磁段接触,永磁体的下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它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74850.X

    申请日:2015-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01 H01H50/16 H01H50/44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涉及电磁继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静态保持力不够、抗振性差和触电弹跳严重的问题。轭铁和永磁体均为直角L型结构,永磁体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S极和N极;衔铁为钝角L型结构,衔铁倒扣在轭铁的顶部,且所述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绕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旋转,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且所述铁芯竖直固定在轭铁的L型底板上表面,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组成线圈组,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所述线圈与极面之间留有空隙,永磁体的S极直角边位于该空隙中,永磁体的N极直角边与轭铁的L型立板侧面相接触,轭铁的侧壁上不导磁部分设置有绝缘层。本发明适用于减小继电器在振动下误动作的可能。

    一种条形非线性永磁体等效磁路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532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421413.8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一种条形非线性永磁体等效磁路模型的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永磁体沿长度方向进行饱和充磁,然后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去磁;步骤S2:对永磁体外中心截面进行磁力线绘制;步骤S3:对磁力线图景中射出或射入永磁体表面的位置进行标记;步骤S4:记录各个标记点对于条形永磁体中心位置的距离,计算每一段的等效长度;步骤S5:计算每一个分段漏磁的漏磁导;步骤S6:计算出总漏磁导并减去各个分段的漏磁导,得到端部漏磁导;步骤S7:结合所述各段永磁的漏磁导、等效长度以及端部漏磁导,建立基于磁力线的非线性条形永磁体的等效磁路模型;步骤S8:建模过程结束。本发明提高了磁路计算条形非线性永磁体截面磁通的计算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