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17237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510381731.X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8B37/00 , A61K51/06 , A61K47/36 , A61P1/16 , A61K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当归多糖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衍生物以式Ⅰ表示,其中n为80~130的整数,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衍生物的应用。该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简单、有效、易操作;衍生物的化学稳定性好、水溶性好、比活度高、生物活性高;该当归多糖衍生物用于体内SPECT成像和SPECT/CT断层扫描,可清晰观察到当归多糖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浓聚于肝脏,证实当归多糖可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推动了天然大分子多糖核素标记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760698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56961.0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6H15/00 , G06F19/326 , G06F19/3456 , G16H5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品不良反应预警分析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平台、预警系统以及分析系统,医生工作站平台将病历信息发送给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判断病历信息中是否存在符合ADR触发规则的数据,若存在,则计算出ADR预估值并发送给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计算出ADR发生率并反馈至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将所述ADR发生率反馈至医生工作站平台,医生工作站平台选择修改用药医嘱,或者发送用药理由至预警系统和分析系统;若不存在,预警系统则向所述医生工作站平台反馈执行医嘱的提示。本发明能够在用药医嘱下达过程中,依靠计算机手段判断用药医嘱的合理性,并向医护人员提示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自动监测全院医嘱,提高用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4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06043.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南京锂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电池降温的消防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灭火剂技术领域,一种针对电池降温的消防沙,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灭火组分的液芯与核壳,并将两种组分经过高速搅拌组合成该消防沙;其中所述液芯的成分包括:阻燃剂、氟碳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凝胶剂、去离子水;所述核壳为疏水性颗粒材料,该消防沙针对锂电储能电池环境温度快速上升,即将发生热失控时搭配干粉灭火剂喷嘴进行降温。本发明的灭火剂不仅能够在覆盖在锂电池表面隔绝氧气,而且通过凝胶内部的水分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阻止电芯的热失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667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70438.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核酸质谱平台的氟尿嘧啶疗效预测相关SNP位点检测引物组及试剂盒,针对与氟尿嘧啶疗效预测相关DPYD、TYMS基因共4个突变位点进行设计,通过一个检测孔可实现对氟尿嘧啶疗效预测相关的位点突变的特异性检测,准确性高,能够极大的缩短检测周期,同时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能够应用于核酸质谱平台平台实现多基因位点的检测,为个体化氟尿嘧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461319.0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靶向VEGFR的多肽配体,与裂解肽KLU偶联,形成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双功能的多肽偶联体,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VEGFR结合能力,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实验证明本发明的裂解肽偶联体可以有效抑制恶性肝癌的增殖。本发明通过上述的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与肝动脉栓塞术联用治疗兔子肝癌实验,发现该多肽偶联体不仅能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的增殖,还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进一步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发现该裂解肽偶联体药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不会引起本体的组织器官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348819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652636.4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G16H70/40 , G16H50/30 , G06F40/1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化精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批量化数据导入模块、数据特征生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智能检索与导入模块以及分析结果生成模块,所述批量化数据导入模块能够对JSON数据导入以及Excel数据导入,所述数据特征生成模块能够根据不同病种添加相应的特征变量,生成相应病种数据特征提取表,所述数据分析模块通过自定义的研究队列和参数的任意选择,实现探索性分析,本发明从可批量化导入脱敏结构化数据为切入点,实现一次使用请求即可完成多个地区的风险预测和用药推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模型进行再优化,为临床提供与时俱进的用药风险预测,最终达到为临床用药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581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14755.2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K31/715 , A61K31/12 , A61K47/36 , A61P1/16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当归多糖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将当归多糖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制备得到当归多糖储备液,将姜黄素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得到姜黄素储备液;将姜黄素储备液与当归多糖储备液充分混匀,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再进行离心,上清液即为制备得到的当归多糖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本发明将当归多糖和姜黄素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进行了复合,在保持当归多糖结构完整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能够利用当归多糖与肝脏高亲和力将姜黄素主动靶向到肝脏。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09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810304423.0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湖北阿泰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7D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法合成3‑O‑烷基‑5,6‑O‑异亚丙基抗坏血酸的方法,该方法用过量的5,6‑O‑异亚丙基‑抗坏血酸与碱及烷基化试剂在高沸点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低极性非质子溶剂萃取,低极性非质子溶剂萃取液经水洗处理后,浓缩制得3‑O‑烷基‑5,6‑O‑异亚丙基抗坏血酸,高沸点极性非质子溶剂萃取余液被补足碱和烷基化试剂,可继续进行下一批的合成3‑O‑烷基‑5,6‑O‑异亚丙基抗坏血酸的反应,3‑O‑烷基‑5,6‑O‑异亚丙基抗坏血酸经脱保护后即制得3‑O‑烷基抗坏血酸。该方法选择性好,原料反应完全,总收率高,几乎无有机废物排放,合成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48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82840.3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7/64 , A61K45/06 , A61K31/7088 , A61K31/513 , A61K9/5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多肽药物偶联体(PDC)。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DC‑DNA适配体诱导自组装体,由上述设计的PDC与DAC适配体AS1411自组装形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PDC可与DNA适配体在常温下混合孵育可自助装成直径不超过100nm的微球,并使该纳米微球带正电荷。本发明还提供了该PDC‑DNA适配体自组装体可以将核酸药物有效运载到肿瘤细胞核内。本发明还提供了该PDC‑DNA适配体在治疗恶性卵巢癌中的应用,可以从多种信号通路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多肽‑核酸的自组装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61319.0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靶向VEGFR的多肽配体,与裂解肽KLU偶联,形成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双功能的多肽偶联体,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VEGFR结合能力,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实验证明本发明的裂解肽偶联体可以有效抑制恶性肝癌的增殖。本发明通过上述的靶向VEGFR的裂解肽偶联体与肝动脉栓塞术联用治疗兔子肝癌实验,发现该多肽偶联体不仅能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的增殖,还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进一步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发现该裂解肽偶联体药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不会引起本体的组织器官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