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翻转的盾构隧道接缝防水试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6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68409.3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盾构隧道接缝防水试验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工作台机构,其中下部提供密封垫测试操作空间;密封垫夹板机构,包括顶部盖板和两块对称的T型侧板,用于形成T字缝,贴合面设有供装入密封垫的沟槽;顶部盖板的顶面设有加压水箱;顶部位移加载机构,设于口型开口的顶部,通过球铰与顶部盖板连接;侧向位移加载机构,用于为T型侧板施加压力;平移机构,用于沿垂直于口型开口平面的方向平移T型侧板至预设位置;翻转机构,用于将T型侧板向两侧外翻;水压加载机构,与加压水箱连通,用于提供自动加载水压。本发明便于更换粘贴待测试的密封垫,同时能够更真实地模拟管片变形工况和外部水环境。

    预制式隧道预应力锚杆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3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72033.4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式隧道预应力锚杆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锚杆包括锚杆杆体,所述锚杆杆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约束段和预应力段;所述预应力段的锚杆杆体外套设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上开设孔眼,所述钢套管与所述锚杆杆体之间设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经在张拉台座上对锚杆杆体施加预应力后从所述孔眼填入,所述填充材料为通电后材料结构即被破坏的材料;所述钢套管的两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开口内设有用于堵封的止浆塞。本发明的预应力锚杆可以在现场直接安装使用,将填充材料结构破坏后预应力即可施加,无特殊装备需求,操作简便,预应力状态保持较好。

    一种利用服务隧道辅助主洞超前预加固的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4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79566.6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服务隧道辅助主洞超前预加固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分离式隧道的两个主洞间设置平行导洞作为服务隧道,主洞采用钻爆法施工,服务隧道采用TBM掘进机施工,利用TBM掘进机施工的速度优势,将服务隧道作为主洞开挖的“先行洞”,结合服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开挖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了解主洞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带的特征,为下一步实施处置加固措施提供准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信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贯彻了“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理念,充分利用服务隧道开展主洞超前地质预报及超前预加固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隧道的辅助施工功能,在施工工程中对不良地质的处治方案更有针对性,为隧道施工安全性及结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场及使用方法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316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67434.4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场及使用方法,地下立体停车场包括:停车场主体、停车板、升降设备、横移设备以及停车设备,停车场主体形成有若干层停车空间和竖向通道,每个停车空间包括横向通道和若干圈环形停车区,横向通道依次连通各个停车区,竖向通道依次贯穿连通各个横向通道,竖向通道上端连通地面;停车板用以承载车辆;升降设备设置于竖向通道内;多个横移设备对应设置于各个横向通道内;多个停车设备对应设置于各个停车区内。使用方法包括停车方法和取车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立体停车场为大型停车场,采用多层环形结构,能够根据实际场地条件灵活增减环形停车区的圈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得最多的停车位数量。

    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棚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17046.6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棚,防护棚至少包括与隧道的入口道对应的入口棚洞以及与隧道的出口道对应的出口棚洞,入口棚洞与出口棚洞位于隧道的入口道与隧道的出口道的同侧,且在入口棚洞与出口棚洞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分隔设置;隧道的出口道处排出的污浊空气进入出口棚洞后,在出口棚洞内形成正压,使出口棚洞内的污浊空气由第二通风口排出,相应的,由入口道吸入的新鲜空气由第一通风口处吸入入口棚洞内,使得在隧道内进行空气外循环时,污浊空气的排气路径以及新鲜空气的吸气路径相互分隔,使隧道更充分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保持隧道内空气的洁净,进而保障隧道内通行车辆及人员的安全。

    海底隧道混凝土结构劣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9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60165.5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隧道混凝土结构劣化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试样夹持套筒,混凝土试样固定于试样夹持套筒的空腔中;试样夹持套筒通过装配式反力台架与承压水箱的底部连接,其顶面与承压水箱的底部平齐;海水循环模拟系统,用于模拟不同的海水冲蚀场景;梯度加压装置,用于将承压水箱内的溶液加压至试验所需水压力;氯离子浓度监测补偿系统,其实时监测承压水箱中的氯离子浓度,并补充腐蚀性溶液至试验设计的溶液浓度;劣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混凝土试样劣化发展过程。本发明能够满足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海底隧道混凝土结构劣化试验需求,更准确地反映真实海底隧道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演变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